蔣煬

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推動西部地區不斷提升創新發展能力,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由此,“科學”正成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新關鍵詞。
9月11日,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動員大會召開。這座規劃建設面積為1198平方公里的科學城以綜合性科學研究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重點,以產業生成為關鍵,以驅動發展為目的,以優美環境為支撐,致力于打造城市創新發展的“智核”和人們向往的宜居家園。
區位優越
要了解西部(重慶)科學城,首先要了解西部(重慶)科學城的物理空間——中梁山、縉云山東西并行,長江、嘉陵江南北合抱,“兩山夾兩江”形成的中心城區西部槽谷,便是西部(重慶)科學城。
總的來看,西部(重慶)科學城所在的西部槽谷,有“向西聯動渝西、輻射川東”的突出區位優勢,“兩山夾一谷”的優越地理條件。這一區域,擁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高新區、西永綜合保稅區等多塊“金字招牌”,匯集了重慶大學等本專科院校28所、市級以上研發平臺169個、西永微電園等產業園區14個,是創新創業創造的沃土。
據了解,目前重慶市以重慶高新區作為西部(重慶)科學城規劃建設的戰略平臺,正加快建立西部(重慶)科學城一體化建設發展機制。西部(重慶)科學城規劃區域范圍涉及北碚、沙坪壩、九龍坡、江津、璧山5個區。其中,重慶高新區直管園是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核心區。
創新引領
當前的城市競爭,不僅是人才的競爭,更是人才的創造力和創新力的競爭。
創新力是決定一座城市競爭力的關鍵。美國硅谷,日本筑波,中國北京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技城等,無一不是重要例證。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強一直是制約我市發展的一大短板,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是補齊重慶創新短板的迫切需要。”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商奎表示。
科學城之于重慶,意義重大。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成渝地區是我國西部資源稟賦最優良、人力資源最豐富、經濟實力最雄厚、發展活力最強勁的地區,科技創新潛力足、空間大,引領帶動作用強。因此,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不僅是服務國家創新需要的務實舉措,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內在要求。
系統構建
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是一項系統工程,而重慶將從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交通體系四個方面著力建設。
在生產空間上,將規劃構建“一核四片多點”的空間結構。“一核”,即重慶高新區直管園,是集聚基礎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功能的核心引擎,集中力量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四片”,即北碚、沙坪壩、西彭—雙福、璧山四大創新產業片區,主要承擔教育科研、高端制造、國際物流等功能;“多點”,即以創新創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等為支撐,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空間體系。西部(重慶)科學城將緊緊圍繞“科學之城、創新高地”總體定位,緊扣“五個科學”、“五個科技”,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讓“金籃子”裝滿“金雞蛋”。
在生活空間上,將規劃構建“一主四副多組”的空間結構。“一主”,即以重慶高新區直管園的金鳳鎮為引領,與西永、大學城共同組成科學城主中心,規劃集聚高端生活服務、國際科學交往功能,布局高品質居住區;“四副”,即北碚、團結村、陶家—雙福、青杠四個片區副中心,承擔片區綜合公共服務和商業商務功能;“多組”,即圍繞圣泉、西彭、丁家、青鳳、歇馬等節點中心,以及街道中心和社區中心,形成多個職住平衡居住組團,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功能配套,形成智能化應用場景覆蓋全城的獨立城市,打造“24小時辦公、24小時生活”的不夜城。
在生態空間上,將規劃構建“一心一軸兩屏”的空間結構。“一心”,就是以寨山坪為依托的城市公園,是科學城的“城市綠心”;“一軸”,就是沿科學大道,由濕地群、公園群和城中山體組成的綠色長廊,是科學城的綠色“主軸”;“兩屏”,就是縉云山、中梁山生態翠屏,是“城市綠肺、市民花園”。西部(重慶)科學城將促進科技、人文、生態相互交融,為科技注入生態元素,讓科技為生態服務,用科技增添人文氣質,充分激發創新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力。
在交通上規劃南北通達、東西暢聯的城市交通體系。拓展四向聯通大通道,向西串聯成渝,加密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聯通亞歐;向東聯結長三角,強化沿江高鐵雙通道,鏈接亞太;向南連通粵港澳,對接東盟、非洲;向北聯通京津冀,融入京昆大通道,通達蒙俄。同時,還將打造鐵公水空聯運大樞紐,并完善城市交通體系。
肩負使命
4月13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領導小組會議上再次強調,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高起點高標準高規劃建設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不斷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重慶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勝認為,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提出,標志著重慶和四川建設科學城的地方努力與實踐探索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已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具體體現。
補齊創新短板、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優化全國創新版圖、更好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輻射并帶動整個西部地區的科技水平躍進,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高質量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升創新集聚度、活躍度、開放度、貢獻度、輻射度;培育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產業新體系、完善發展新機制;為城市注入科技元素,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聰明,實現科技讓生活更美好……這些都是西部(重慶)科學城肩負的重大使命。
西部(重慶)科學城,是面向未來科技、未來產業、未來生活的未來之城,是鼓勵創新、開放包容、追逐夢想的夢想之城,是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未來的西部(重慶)科學城,將成為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現代城市“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