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潤群 康文娟
摘要:新能源的開發運用是未來經濟發展主要推力,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消耗,所有機器生產設備的運行都需要消耗能源,人類的生活也需要消耗各種能源,但是傳統的能源都是高污染、高能耗、不可再生了,為了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新能源的開發運用技術得到快速提升,對于現代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本文基于淺析新能源發展對能源強度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能源發展;能源強度;經濟增長的影響
引言
從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現狀看,我國以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開發與利用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這些進步與成效涵蓋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多個維度。但是在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之時,我們更應認清產業發展新階段下所暴露出的問題,迎難而上,迎刃而解,夯實產業發展根基,奠定中國新能源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1新能源定義
新能源技術已經成熟,并在一些領域得到推廣應用,但國際上尚未形成新能源的統一定義,不同國家、地區和組織對于新能源的界定不盡相同。結合聯合國、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國際能源署、中國電力百科全書、百度百科等關于新能源定義相關描述總結提出新能源定義:以新技術和新材料為基礎,使傳統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現代化的開發和利用,用取之不盡、周而復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資源有限、對環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點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和核能等。
2新能源發展對能源強度以及經濟增長的影響
在進一步對新能源對能源強度和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的分析中顯示,新能源在經濟投入方面是較大程度地影響能源強度的。如果經濟投入過大,將極大地阻礙新能源經濟的發展,甚至有致命的影響;如果將新能源的綜合投入增加,則可以較好地減少能量的強度;當全面投入增加時,它開始阻礙經濟的發展。然而隨著系統的進一步發展,新能源發展時機成熟時,將更大地促進經濟增長。能源強度代表著一個國家、部門、地區或行業的單位產值一定時間內消耗的能源量。新能源的能源強度是國內一次能源使用總量或最終能源使用量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它反映經濟對能源的依賴程序,能夠衡量這個國家在新能源方面的利用效率。能源強度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經濟結構、經濟體制、技術水平等,能源強度在國家經濟技術措施、能量水平、能源結構和能源安全中也是重要指標。(1)新能源有著清潔、可再生的特點,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既是整個能源供應系統的有效補充手段,也是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是滿足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最終能源選擇。新能源的大力開發和應用可以大大減少能源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因此,能源強度的降低能促進新能源的發展。(2)經濟增長推動新能源的發展。新能源研究的投資受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特別是在經濟發展初期階段,對經濟增長速度控制,增長率較低,所以導致新能源的發展是緩慢的。隨著我國經濟迅速增長,傳統能源出現嚴重匱乏現象,經濟增長受到限制。此時資源豐富、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發展占據優勢,加快了發展的速度,新能源的廣泛應用一方面緩解了傳統能源日趨匱乏的現狀,同時也提高了能源消耗的利用率,節約消耗成本,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經濟發展中新能源也成為了最為關鍵的增長點。
3新形勢下能源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
3.1注重技術經驗的總結和運用,提升自身綜合實力
新能源開發企業要以業界的標桿水平為目標,主動制定符合自身水平的高發展標準,培養超前和開闊的發展眼界。應注重提升管理能力、人員素質、技術儲備、融資能力、開拓創新等方面的綜合實力。管理能力關系到企業能否有效整合各方資源。人員素質決定一切工作能否順利高效地開展。技術儲備是保持行業先進和橫向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融資能力則直接影響到項目開發成本。開拓創新是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此外,應對我國大量已有項目的技術經驗進行總結,充分整合和利用資源評估、設計咨詢、運行維護等行業內各方技術支持力量,加強對已投運項目的后評價,挖掘、剖析運行數據反映的內在問題和本質,為后續項目的優質發展、精細化運維及管理水平提升等提供更深入、更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指導。
3.2對經濟的增長方式進行有效的轉變
當前,不少企業過于追求產品生產數量的增加以及經濟增長,致使產品的生產質量以及經濟效益受到一定的忽視,從而導致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一直被持續應用,以至于企業經濟的發展一直處于效益低、投入及消耗高的狀態,這樣不僅增加了能源的浪費情況,還提升了能源的消耗量,而能源的利用率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這也使得能源經濟的結構存在不合理性,并在較大程度上對能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在這種情況下,一要樹立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念,二要將這種理念深入到各大小企業之中,促進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的合理轉變,促使各大小企業形成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以及能源節約型的產生體系。比如,我國可以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其中包括生物科技、電子信息等,借助清潔生產技術對傳統能耗較高的產業進行有效的改造,降低相關產業的能耗以及污染,提高其經濟效益。除此之外,還要對傳統產業的生產規模進行科學的調節,保證產業經濟適度的增長,對于落后且無法調節的產業要及時予以淘汰,同時還要提高相關產業的集中度,結合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有利于能源節約型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度,并對高能耗以及高污染的產業要限制其發展,減少污染破壞環境的產業在市場中的占有率,加強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視,以此推動能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3立足技術進步,促進優質發展
對于無補貼后新能源項目來說,盈利和虧損本就是一線之隔、一念之差,如不慎選設備、挖掘最大效益,將無法具備市場化競價能力。在項目設備的選型方面,開發企業應緊跟高質量設備不斷升級換代的大潮流,如大型化風電機組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的主流方向,轉化效率不斷提升的新型光伏組件也在不斷涌現。在項目前期設計評估方面,要注重可促進精準度和深度的技術研究和應用,讓一些個性化技術的經濟價值在前期設計中充分體現。同時在前期工作中做好對后期運維方案的研究和優化,前期工作要覆蓋全生命周期。在工程和運行方面,“能感知、會思考、自控制、可判斷”已成為發展方向和普遍共識,可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著重強化新能源電站故障預判、決策支持、少人甚至無人值守等多種功能。
4中國新能源發展趨勢
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新能源風電技術不再依賴進口,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在不斷增大。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經自主成功研發大容量的陸上2MW及以上的風電機組,海上5MW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風電的主流。2018年全球前十大風電機組整機制造商中,中國有4個,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9.32%。中國光伏裝備制造業發展也很迅速,新能源光伏發電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不同光伏電池組件的轉化效率在16%~35%之間。2018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國有9個,占全球市場份額的63%。隨著國內新能源技術的革新與發展,風電和光伏建設周期逐漸縮短,標桿上網電價逐年下降,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趨向競爭形態,新能源平價上網成為必然。
結束語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經濟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回顧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經濟成效突出,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初期由于對環保的重視不夠,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不足,我們在環境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尤其是困擾著我們很多大中型城市的霧霾現象,就是因為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而導致的惡果。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是基于環保、安全、可持續的理念進行的,它的進一步興起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我國能源消耗上的危機,同時也有利于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下,推動我國經濟的更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鞠容.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資本市場支持機制探索[J].產業科技創新,2019,1(34):73-75.
[2]馬立強.發達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對我國的啟示[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9(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