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建筑工程的最終效果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如何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合理應用混凝土技術已然成為建筑工程團隊不可忽視的技術問題。在實際應用混凝土開展建筑任務的過程中,項目負責人與相關人員應做好多方面的準備工作,明確建筑物的使用環境、建筑要求、結構特點,根據建筑特點選定原材料、科學配比、澆筑混凝土,只有做好多方調查,才能使混凝土真正成為高質量的建筑材料。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
1 混凝土施工技術特點
1.1工程施工過程的復雜性
因為混凝土工程施工本身具有很強的復雜性,所以為了充分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施工單位在施工之前就必須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而且整個施工過程中都要嚴格按照施工標準和流程來進行施工,同時施工完成以后還要做好相應的養護工作。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各個參與方要做到通力協作,對施工中各項標準進行嚴格的把控,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
1.2建筑工程產品的整體性
因為建筑工程具有很強的整體性,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充分對工程的整體性進行科學的把控,對工程施工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仔細認真的排查,全面認真的對每個施工細節進行考慮。此外還要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從而充分保障混凝土施工的順利開展,提高施工的效率和施工的質量。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原材料選取的角度出發,在部分建筑工程建設中,混凝土的原材料不達標是造成混凝土質量降低的首要原因。例如,在水泥以及砂石的選用過程中,沒有結合具體工程需求及當地地理環境合理選用原材料的種類以及調配比例;沒有對原材料的性能進行檢驗,監督管理不到位;混凝土的質量達不到相應的標準要求,等等。在現行建筑工作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也在持續改進,部分建筑企業,施工技術不達標,再加上混凝土調配不當、運用水源不干凈、時間管控不當等現象,均會引起離析、塌落以及泌漿的現象存在。在具體施工流程中,澆筑工作是一項大任,技術要求高,一旦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出現表面蜂窩麻面、漏筋的現象,降低整個工程的質量。
3 房屋建設工程混凝土施工要點
3.1 控制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對混凝土的質量有著很直接的影響,因為一旦配合比不能嚴格按照標準進行配置的話,就非常容易使混凝土的質量出現問題。因此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以及流動性,在科學的選擇原材料的基礎之上,就是科學的配置配合比。工作人員首先要對配合比的比例進行科學的計算,并且嚴格按照原材料的投放時間和比例來進行投放和攪拌,全方面加強質量管控。而且對出站的混凝土也要進行分批檢驗,從根本上保障混凝土的質量。
3.2 在輸送環節加強對混凝土質量的控制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會需要材料輸送,在材料輸送的環節當中應該不斷優化,從而保證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材料的安全效益。在使用輸送過程中科學地進行技術整理,保證全面提升混凝土材料的安全性,維護運輸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使其不發生摻雜或泄露,保證混凝土的直接質量,在基本運輸環節中應該采用密閉性的運輸設備,保證混凝土材料的直接裝卸。
4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分析
4.1 施工準備
第一,對模板的要求與處理。①對模板的要求:所有結構、構件的尺寸和位置必須足夠準確;強度、穩定性以及剛度必須充足;保證模板接縫必須密實,不能有任何的漏漿現象。②充分、徹底地清洗模板與砼的接觸面。③保證清掃孔的留置符合相關要求和規范。④在開展砼澆筑之前,用水將木模板潤濕,保證模板不存在積水。⑤如果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那么可以將框架梁、模板拆除。⑥上一層梁板施工的過程中必須保證一層模板和支撐都存在。⑦嚴格保證模板接縫必須嚴密,在柱梁模板接縫的位置應用膠帶紙封貼。此外,綜和考慮不承重側模以及承重側模的實際情況,以確定模板的拆除日期。在拆除非承重側模的時候,必須保證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只有這樣拆模才不會對混凝土的整體性產生影響,并且必須保證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嚴格禁止為了追趕工期提前將模板拆除。第二,對鋼筋的要求與處理。在開展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必須嚴格仔細地驗收鋼筋,一旦發現問題,立即進行修整。為了確保混凝土保護層具有適合的厚度,需要放置墊塊。如果某個位置鋼筋分布較為密集,那么在澆筑混凝土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配一些石子。為了避免鋼筋發生移位,嚴格禁止在施工過程中撞擊鋼筋,同時禁止施工人員踩踏鋼筋,如果鋼筋存在脫扣的情況,立即進行調整。
4.2 做好裂縫的管控
在混凝土施工期間,受到各種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會導致裂縫形成,對后期整個工程質量產生影響。因此,在對工程質量進行改進的過程中,要綜合分析這些影響因素,尤其對于室外施工環境而言,溫度時刻在產生變化,從而會影響混凝土的性能以及結構,提升混凝土的脆性。針對此種情況,可以通過對原材料進行處理來調整整體質量。作為工程負責人,在改進的過程中,要從材料結構著手,加強監督管理職能,保證施工材料的優質,從根本上提升混凝土的抗壓性能,促使建筑工程能夠穩定的運行。
4.3 保證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學性
對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學性進行提升,能夠減少施工材料的浪費情況。例如,相關工作人員在攪拌混凝土時,需要明確砂石、水泥等不同用料的用量,保證攪拌工作的科學性。隨著建筑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建筑施工規模的不斷擴大,增加了混凝土配比的嚴格性,因此應明確混凝土的配比,能夠保證混凝土攪拌質量,從而對整體建筑工程質量有效提升。工作人員首先需要了解施工圖紙,對施工現場情況進行結合,再結合具體的混凝土配比,對混凝土攪拌溫度和時間進行有效的控制,較高的溫度會導致澆筑質量受到影響,較低的攪拌溫度則會使建筑工程結構的穩定性產生影響。在完成混凝土攪拌工作后,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加強檢驗工作,對于其中混凝土不合格的情況,需要加強溝通工作,明確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對混凝土攪拌質量有效提升。
4.4 ?分段分層的澆筑方式
分段分層式澆筑方式的特點鮮明且被廣泛應用。這種澆筑方式一般適用范圍為:單位時間內要求供應的混凝土量較少,并且結構物厚度不大、但結構物長度、面積較大的施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首先在第一層的第一段末端開始混凝土澆筑操作,等待混凝土初步凝固,再開始第二次的澆筑作業操作,然后依次的進行澆筑施工。值得一提的是,分段分層澆筑技術在建筑層數較高的樓層中并不適用。這種澆筑方式的優點是節省混凝土在建筑過程中用量的同時,有效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整體質量。
4.5 養護技術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就會凝固,但如果不合理養護,混凝土表面就會開裂。因此在混凝土澆筑工作結束后要把握12小時的養護黃金時間,向混凝土表面灑水保持濕潤。此外要注意養護工作要連續進行,不能低于14天,在灑水過后為防止水分蒸發加速開裂,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蓋濕潤的草簾或塑料薄膜。
5 結語
對于建筑行業來講,混凝土施工技術一直以來都是建筑行業研究的重點,對建筑工程的安全運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近幾年來,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的大部分因素來源于混凝土質量的缺陷。為此,作為相應建筑工程,為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就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對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不斷改進,以此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 蘇占剛.建筑工程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要點探索[J].住宅與房地產,2019(19):179.
[2] 吳浩.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33):199.
[3] 趙良精.建筑工程施工中預拌混凝土技術的管理要點研究[J].居舍,2018(19):76+56.
[4] 盛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J].綠色環保建材,2019(10):145.
[5] 鄭靜靜.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處理技術探析[J].安徽建筑,2019,26(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