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強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建設腳步不斷加快,對于電力能源的需求逐漸增加。本文針對電網的調控技術進行研究,結合電網的現狀以及電網的技術方案綜合探索,總結出現階段電網調控技術的主要組成架構。
關鍵字:主動配電網;調度控制;搶修系統
能源在人類的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能源的要求也日益增加,隨著新能源、分散式能源以及微電網等相關輸電形式大規模的接入總體電網,導致現今電網的調控技術不僅需要滿足用戶的用電需求,還要實現高效、穩定等特點,從而可以為電網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
一、配電網現狀
相比傳統的配電網結構,當下的配電網結構無論在設備配備水平以及日常管理水平都有所不同。所以配電網對這種再生能源需要不斷地適合其靈活性,促使傳統的配電方式已經不能適用于現在配電網的需求,所以需要針對現今配點技術進行優化和調整并且根據電能公式形成其函數,此函數是針對整體電網的優化調整方案的運行成本進行完善,而不是針對電網某一個運行環節和某一模塊的發電成本進行優化。現階段配電網的正常運作是依靠為用戶提供電能為基礎,以設備的最長壽命以及運輸電能的有效市場為最終目標。所以優化函數除了根據發電能量、節約電壓進行約束意外還需要考慮柔和性質的電能負荷量的約束儲存充放電能數據的約束。配電網通過配電的自動化系統的調節能力使得可再生能源的特性以及配電網的主流特征都均有所提升,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與能源需求的增加,智能化的配電網調控技術成為了現階段研究的重點,所以配電網在日常工作中應該采取靈活多變、行之有效的協調控制手段進行日常管理,以實現配電網的高度兼容性與已有資產的高效用。隨著我國配電網逐漸智能化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配電系統自動化、自愈平臺控制能功能,促使我國配電網的數字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技術逐漸成熟,為建成一個高效、穩定、經濟的智能電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電網的調度控制技術
(一)配電網的特性
配電網的控制調度系統是保障配電網可以穩定、高效的運行,其中主要通過設備實時的收集電網工作時的相關數據,并且結合配電網中的拓撲結構進行分析,以分析出的信息數據向設備的終端發出相對應的調節控制指令,達到配電網調控的目的。配電網主要的目的是保障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不僅需要完全的滿足電能用戶的用電要求,還要積極的配合電網進行正常操作,以確保工作數值控制在標準的數值范圍,保證設備的平穩運行。配電網的調控系統除了需要保障安全,還需要針對設備運行的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并且根據數據反饋的信息進行合理的調整,以平衡電能負荷量,減少運行期間的電能成本。此外,配電網的調控系統還需要針對突發事件進行處理,當設備出現故障時配電網調控需要及時回饋設備的故障區域,并且進行相關隔離,迅速的進行故障區域的維修和確認。并且在維修的同時配電網調控系統需要快速的恢復非故障區域的正常供電。
(二)配電網搶修系統
對于配電網的搶修系統和調控技術主要使用在配電網突發事件中,該技術主要是負責配電網安全區域的設備維修與信息資源的存儲等功能,在日常工作中調控技術依靠配電網總體平臺的數據傳輸功能與信息之間的共享技術,最大程度的降低配電網總系統的容量占比,以此減少總量的壓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配電網的故障維修率。
(三)信息集成系統
在配電網的運作中如何判斷其調控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主要體現在系統中是否具有完善的控制功能,同時調控系統還需要實時的與總結構中的地理信息系統、電能數據以及電能運行的營銷系統進行相結合。調控系統的信息集成技術不僅擁有配電網信息交流標準化的功能,還擁有信息交互標準化和信息交換總線路的功能,在日常工作中信息集成系統可以有效的為平臺開展的相關業務作出最大支持,保障配電網的信息流通。
(四)協調調度的實際應用
相比傳統的調控系統,現階段的配電網通過針對可控制分散式的發電單元、儲存電能以及柔和性負荷量的設定來協調調度的優先級別,以實現配電網發電方與用戶方進行多方參與。配電網的電流鏈路與整體信息化通道具有多元性,同時有效的調控系統具備低廉的成本,通過epoll機制的輸出和輸入接口進行設置線程池,并且在此基礎上搭配多條線程,這樣操作不僅可以將通道進行統一的處理,還明顯的增強了設備對于數據采集的總體效率,最大程度的加強了配電網結構的穩定性和可行性。
1.線路自動化
配電網的主要結構中可以通過有效的信息技術配合電網的主站設備與結構內部的各個終端,并且在設備故障或者電路損壞時及時的通過終端設備所收集的故障信息進行初級判斷,在故障區域的因素斷定后可以進行專項的維修,并且針對故障區域進行全方位隔離,促使故障區域快速的恢復工作狀態,最大限度的增強配電網的平穩性。線路的自動化的系統有利于平穩抑制可再生能源的電力功率波動,真正的實現削峰填谷并且可以促進多樣能源的相互補充,同時實現電能的有效利用。通過配電網線路自動化可實現對配電網進行最大程度的調整和控制[2]。
2.系統的儲能運行
儲存電能對于配電網整體產出電能瞬間的波動具有反應速度迅速,協調程度高等明顯優勢,儲存系統可以根據電能具體的運行方式進行靈活的調節,對于高電能系統的供電效率和配電網的調控具有重大的作用。儲存電能系統的使用壽命與電能運行時自身的放電程度與深度的正負有很大的關系,放電程度越大,壽命相對越小,配電網在協調設計時需要根據兩者的關系利用電能公式進行計算進行深入的了解兩者之間的具體數值關系,并且根據儲存電能的設備充放電能的功率建立相應的約束數據,建立模型,以保證儲能設備壽命的最大使用率[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配電網控制技術是保障配電網經濟高效運行的重要技術之一,近年來許多研究學者針對配電網的調控進行深入的探索,但是現階段配電網的實際應用仍存在許多不足,所以高效協調控制技術的提升是電能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劉廣一,張凱,舒彬. 主動配電網的6個主動與技術實現[J]. 電力建設,2015,36(01):33-37.
[2]馬釗,梁惠施,蘇劍. 主動配電系統規劃和運行中的重要問題[J]. 電網技術,2015,39(06):1499-1503.
[3]蒲天驕,劉克文,陳乃仕,葛賢軍,于建成,王丹,王偉. 基于主動配電網的城市能源互聯網體系架構及其關鍵技術[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35(14):3511-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