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區總部經濟專題調研組
統 籌/李應濟 雷明豪
組 長/朱旭東
副組長/朱博濤 阮少華
成 員/張鵬輝 賀 瑜
近年來,西咸新區以五大新城核心區、能源金貿區和陜西自貿區西咸主體功能區為承載,充分發揮區位、產業、政策和自貿區疊加優勢,面向國內外吸引企業機構法人總部、區域總部、功能總部和中小企業專營中心集聚,總部經濟發展卓有成效。現有總部企業335家,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02.29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營收的18%。2019年,在建及待建總部經濟項目35個,投資額超過580億元,總部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企業數量逐年增多,經濟效能初步顯現。
對西咸新區而言,發展總部經濟是牢記立區使命,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體現,是推進產城融合,建設現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必然選擇,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建議如
牢固樹立一把手親自抓總部經濟的“雙一號工程”(一號工程中的一號工程)理念,將總部經濟發展水平作為衡量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效能的重要標準。依托新區改創局、研究院,聯合各級各類社會智庫加強總部經濟持續性跟蹤研究,準確把握總部經濟概念內涵外延、產業發展趨勢,及時跟蹤目標總部企業業務布局、投資動向、重組并購等行業信息。建立新區-新城(園辦)總部經濟行管單位定期會商機制,加強產業政策宣貫、行業資訊共享、企業需求反饋。成立新區總部經濟行業聯盟(協會),發揮專業化中介機構橋梁紐帶作用,強化政企溝通。加強宣傳引導,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全域重視總部經濟,全區凝聚發展合力的良好局面。

強化組織保障。成立西咸新區總部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由新區管委會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副主任、新城(園辦)主要領導擔任副組長,新區組織部、改創局、招商局、財政局、行政審批局、自然資源局、規建局等部門為成員,及時研究、統籌解決總部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督促落實各項工作任務。領導小組辦公室常設改創局,同總部經濟產業推進專班合署辦公。專班設置專人專崗,統籌協調新區總部經濟前端招引、中端支撐、后端推進工作。新城(園辦)對應成立各自產業推動專班,對總部經濟實施新區-新城(園辦)垂直領導和統一管理,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產業服務。組建新區總部經濟行業聯盟(協會),發揮專業化中介機構溝通政企的橋梁作用。
出臺配套制度。制定《西咸新區總部經濟統計報表制度》,搭建新區總部經濟數據管理平臺,設立總部企業基本信息、主要經濟指標、調查問卷等功能板塊,督導企業及時填報。發揮新區大數據、AI產業優勢,實施數據挖掘,以可視化數據實時反映新區總部經濟發展態勢、問題短板,為領導小組科學決策提供數據、統計依據。出臺《西咸新區總部經濟發展績效考核制度》,將其納入部門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實施定性、定量雙重考核。出臺《西咸新區總部經濟社會化招商獎勵辦法》,每年由新區統籌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對新區總部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作出重大貢獻的各類人員和機構授予“引薦伯樂獎”“招商引資帶頭人”“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優秀服務單位”等榮譽稱號,并給予一定資金獎勵。
創新招大引強。緊抓全球化2.0時代跨國企業總部運營模式和全球布局重構機遇,圍繞新區五大千億級產業需求,聚焦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連鎖100強,建立精準招商名錄,重點瞄準職能總部和區域總部、跨國公司第二總部、民營企業總部等實施靶向招商。利用各類民間組織、商學協會、留學生同學會、企業和中介機構的渠道,吸引國際總部資源向新區集聚。適度放寬總部認定標準,擴大招商范圍,將行業隱形冠軍、獨角獸、專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等高成長性企業的總分機構納入總部企業范疇,引進更多價值鏈高端企業,壯大總部企業數量,確保既有“總部”又有“經濟”。
促進以商招商。發揮存量總部企業優勢,繪制產業鏈圖譜,鼓勵企業面向自身所在產業鏈、生態圈,以“總部招總部”“頭部+總部”的方式,實施以商招商,吸引增量總部企業入區,豐富總部經濟生態圈。開展年度新區優秀總部企業、總部企業家評選,授予以商招商的總部主要領導“新區投資顧問”榮銜,聘請總部明星企業家兼任掛職招商大使,實施全球招商合伙人行動計劃。聯合國際化會計行、物業行等專業中介機構,舉辦總部經濟高端論壇、展覽展會,向目標總部企業推介新區重大利好,吸引總部企業(項目)落地。

上圖:綠地絲路金融中心效果圖下圖:空港新城運動中心
重視新型總部。順應企業組織形式日益扁平化、網絡化、智能化、平臺化、虛擬化的發展趨勢,打破注重注冊資本、營業收入和稅收貢獻的總部引進的慣性思維,重視沒有實體分支機構的新型總部企業的引進;依托“服貿+自貿”、臨空經濟示范區等開放平臺,加大金融、法律、管理、咨詢、保稅等高端化生產性服務業總部引進力度;加快企業研發總部、營銷總部、運營總部、財務金融總部等各類職能型總部的引進培育。
強化本土培育。面向關中平原城市群,吸引相關總部企業,構建“西咸總部+外圍基地”發展模式,強化大西安都市圈新中心對外圍城市的引領輻射,促進城市群不同區域間分工協作。支持本地存量總部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成長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總部企業,進而布局全國,輻射國際。定期發布新區城市機會清單,營造應用場景,拓展“以市場換總部”政策邊界,培育一批潛在總部企業快速壯大。依托于新區內生動力,聚焦高成長性企業,孵化一批在地準總部企業。
推動空間集聚。引導新增總部企業優先布局于“一軸五城一園”,優化“151”空間格局體系。在城市功能完善、基礎設施健全的片區,規劃建設一批屬性明確的總部經濟聚集區,鼓勵總部企業“上樓、進鎮、入園”,推進各類總部企業空間集聚、產業集群、要素集約、技術集成、服務集中。推動各類樓宇載體同園區、社區、商圈、政務區(管委會駐地)、特色小鎮、城市綜合體等載體空間有機銜接,功能協同。集約節約用地,不鼓勵將總部經濟產業用地用于興建廠房。
規避同質競爭。充分發揮新區比較優勢,緊密圍繞六大千億級產業發展需求,有效規避大西安都市圈內兄弟開發區、行政區同質化無序競爭。新城(園辦)圍繞各自片區定位和主導產業,精準招引總部類企業(項目)落地,形成優勢鮮明、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差異化布局,有效規避新區內部產業同構現象。探索建立招商項目異地落戶補償機制,鼓勵新城(園辦)將先行洽談但不符合自身產業定位的總部類企業(項目)流轉至目標片區,對流轉方給予一定補償。
編制發展規劃。啟動編制《西咸新區“十四五”總部經濟發展專項規劃》,堅持國際標準、高點定位、凸顯特色的原則,面向“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明確總部經濟千億級目標、總體定位、產業布局、重點項目和保障措施,進一步完善總部經濟頂層設計體系。構建以發展規劃為引領,系列產業政策為支撐的新區總部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
保持政策彈性。放寬現行《西咸新區支持總部經濟發展優惠政策》中關于總部企業的認定標準,降低總部企業入區門檻,為孵化培育一批潛在總部、準總部企業預留政策空間。出臺《西咸新區支持總部經濟發展優惠政策實施細則》,以制度賦權新城(園辦),以獎補賦能目標企業,給予新城(園辦)以順承政策制定、解釋、調整的自主權限,強化政策的靈活性。建立產業政策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發展實況適時調整,動態更新。抓緊研究出臺更有針對性、操作性、實效性的新一輪新區總部經濟產業政策,吸引符合新標準的總部企業(項目)落地。
推動總部升級。以千億級產業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驅動,實施“新區總部經濟升級計劃”。打造“頭部+總部”大西安超級總部基地,以新軸線新中心系列地標性建筑為承載,以在全球創新網絡、產業鏈條中具有核心凝聚力和輻射作用的全球標桿企業為主體,集聚高端服務業、文化場所和公共空間,打造多元融合、功能復合、公共開放的“24小時活力城區”。超級總部基地引進企業不設行業限制,僅確定規模標準,重點招引能夠引領未來世界科技潮流、具有超級競爭力和成長性的優秀企業,推動總部企業能級提升和高端引領。
圍繞產業形態構建現代化設施平臺。順應全球總部企業集聚高地的發展規律,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發展能級。提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和運維水平,擴大智慧城市、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新型基礎設施覆蓋面。加強5G、IPV6等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際網絡整備度。提高總部經濟空間載體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水準,構建產城融合新模式,打造產業空間新載體。
圍繞產業需求構建專業化功能平臺。補齊新區在金融、會計、保險、會展、物流、法律、公關等高端化現代服務業短板,引入行業排名領先的生產性服務品牌機構,向新區總部企業提供專業化外包服務,放大總部企業的組織、決策、配置等核心功能。設立總部投資項目的投資促進辦事處,開辟綠色通道,簡化總部企業辦事流程。對重點總部企業(項目)開展“一對一”服務。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強化追蹤與反饋機制,有效解決企業疑難問題。對總部企業外籍人員居留許可、人才服務、便捷通關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便利。

上圖:圓通速遞西北轉運中心下圖:普洛斯西咸新區空港物流園
圍繞產業人群構建生活性服務平臺。發揮新區“九河十湖,藍脈綠網”生態優勢,依托重點商圈、軌道交通接駁站點、CBD等核心區域,加快建設24小時便利店、品質酒店、國際社區、城市公園、圖書館、劇場、博物館、體育娛樂設施等高端配套,為總部企業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工作圈+生活圈”。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藝術、體育和戶外運動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依托公共文體設施,積極策劃開展線下文化演出、體育賽事活動,形成良好的活動生態。
強化人才扶持。發揮新區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教優勢,從供給側滿足發展總部經濟人才需求。制定《西咸新區總部經濟專才認定辦法》,對轄區引進的總部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學歷人才、技能人才給予扶持獎勵。高級總部專才優先享受三級甲等醫院診療服務,子女申請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予以優先安排,配偶就業優先提供豐富選擇機會,增強高級總部專才的穩定性。

空港新城航投大廈
強化金融支持。加快能源金貿區建設,形成以能源金融為特色的金融服務產業集群,建設大西安都市圈能源金融中心。深化金融中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務能力,進一步降低總部企業融資成本。鼓勵總部企業開展直接融資。支持入區非金融總部企業申請金融牌照、設立財務公司。支持總部機構以資本運營手段強化對分支機構的管控。探索以政府產業引導基金推動總部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模式。
保障用地需求。完善總部經濟用地供應政策,破除總部經濟發展的產業用地瓶頸。對符合超級總部標準的入區企業用地優先納入土地供應計劃。針對超級總部企業產業用地(以商業服務用地為主)給予相應優惠。支持超級總部建設總部園區、總部樓宇。杜絕總部企業“不做產業做物業”的現象。引入“坪效”評價體系,強化總部樓宇單位面積產出貢獻。
“引進來”發展在岸總部經濟。以中俄絲路創新園為載體,加快招引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總部企業入區。緊抓中日韓峰會契機,發揮“東亞文化之都”平臺作用,深化西安同日本、韓國傳統的經貿、科技、文化交流優勢,爭取兩國知名總部企業落戶西咸,在更大范圍、更高層級集聚配置要素資源,發揮陜西“門戶經濟”的引領作用,成為服務全球的總部經濟集聚地。
“走出去”發展離岸總部經濟。依托陜西自貿區西咸片區、陜西西咸空港保稅區、云端自貿產業園等開放平臺,發展離岸金融、貿易、科創總部經濟。緊抓“一帶一路”倡議,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契機,支持新區優勢總部企業“走出去”跨國經營,在全球范圍內布局產業資源,配置產業要素,探索本土總部企業轉型為跨國公司總部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