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林日 紀雙城 青木 ●本報記者 張旺
“我們正在進入疫情以來最令人擔憂、最致命的階段。”美國大選投票日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2日,白宮新冠病毒應對工作組協調員伯克斯在一份備忘錄中向政府官員發出強烈警告。她認為,美國的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將在本周突破10萬關口。伯克斯的預測一語成讖,當地時間4日和5日,美國日增病例數達到驚人的10.7萬例和12.1萬例,接連刷新全球紀錄。在大西洋另一端,歐洲持續遭受第二波疫情的沖擊,希臘與挪威加入實施全面封鎖的國家的行列,意大利5個疫情最嚴重的“紅
區”從7日起要求居民“禁足”。今年歐洲經濟萎縮已經在所難免。“我們從來就不指望V型復蘇。”歐盟經濟事務專員保羅·真蒂洛尼如是說。美國《科學》雜志5日稱,歐洲應該能吸取到一定教訓了——將圍繞采取哪些應對措施的辯論定義為在公共健康與經濟中做選擇是錯誤的,不受控制的疫情會對經濟產生更負面的影響。
“一列失控的火車”
據英國《衛報》報道,受歐美疫情加劇的影響,全世界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在5日創下新高,分別是70萬和1.14萬。至此,全球累計新冠病例超過4854萬例,接近5000萬關口。
《華盛頓郵報》稱,美國20個州的新增病例在5日創下新高。根據《紐約時報》的統計,在過去一周時間里,全美平均日增病例數為9.18萬例。5日,美國的單日新增死亡病例在一周內第4次超過1000例。
“這一天,新冠病毒席卷了全美的家庭、工作場所、醫院、學校以及實驗室。”《紐約時報》描述說,“從黎明到黃昏,我們能不斷看到這種病毒持續傳播并產生毀滅性后果的場景——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實驗室人員開始了又一天艱難的檢測工作;在北達科他州米諾特,一家醫院匆忙為蜂擁而至的患者尋找床位;在康涅狄格州尤寧維爾,悲痛的親屬敲定了一名98歲老人的葬禮計劃。”“新冠病毒不在乎我們把選票投給了特朗普還是拜登,它盯上了我們所有人。”俄亥俄州州長邁克·德瓦恩5日對當地民眾如是說。每天對著攝像機鏡頭呼吁人們盡自己的力量來阻止疫情擴散已經成為各州州長的例行公事。
針對美國部分地區的疫情狀況,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詹姆斯·勞勒形容為“如同一列失控的火車”。他說:“在中西部一些地區,每兩到三周,因新冠肺炎而住院的患者就增加一倍,想想一至一個半月后這意味著什么。我們最好盡快找到剎車的辦法。”
數據顯示,4日,美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人數連續第二天超過5萬。得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大學醫學中心公共事務主任米爾克說,他們醫院在10月底有大約30名患者,現在驟增至225名。這家醫院的多個樓層完全用于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但這還不足以應對埃爾帕索市激增的病例,該市的會議中心已被改造成一家臨時醫院。
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擔任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的湯姆·弗里登認為,美國政治極化對疫情防控來說是個問題。“分裂本身就是一大障礙,”他說,“看看全世界各地,最難控制疫情的地方多是社會凝聚力最差的地方,抗擊疫情需要人們有共同參與其中的觀念。”
假日季將至,西方民眾要做艱難取舍
世衛組織歐洲地區負責人克魯格5日表示,歐洲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已經達到1160萬例,超過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的1140萬例。當天,法國和意大利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分別是5.8萬例和3.45萬例,德國6日公布的單日新增病例是2.1萬例,都創下本國最高紀錄。
意大利從周四開始在全國范圍實施宵禁,宵禁時間為22時至次日5時,酒吧和餐館必須在18時之前關門。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皮埃蒙特等5個“紅區”從7日起推進更嚴格的封城措施,居民只能為購買必需品、上班或看病而離家,法新社稱,大約1600萬意大利人面臨這一“禁足令”。
在其他歐洲國家,挪威和希臘從7日開始實施全國封鎖,后者規定,居民若想離家,需要給有關部門發信息報備;丹麥在發現與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異情況后,計劃捕殺全國1700萬只水貂,并對西北部7個區域實施限制措施,停運公共交通,要求居民不要離開當地。《衛報》6日報道稱,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發現,自6月以來,有214例病例感染變異病毒。
6日,英格蘭進入封城的第二天。在《環球時報》記者生活的倫敦,由于中小學沒有關閉,所以送孩子上學的早高峰狀態與往常沒有什么區別。此外,也有不少人為工作或其他原因駕車出門。與3月的封城不同,教育、建筑、養老看護等行業的居民可以自由外出,甚至為周日舉行的一戰陣亡將士悼念活動做準備的工作人員也不受限。
不過,商業經營場所近乎全面關閉的蕭條景象令人感到封城令對經濟的打擊有多嚴重。據《金融時報》報道,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5日宣布,上個月底到期的政府代付工資計劃延長至明年3月底。根據該計劃,政府將為所有受封鎖措施影響而無法工作的員工支付80%的工資,每月最高額度是2500英鎊。
《紐約時報》稱,距離西方的假日季只剩幾周了,今年,人們要做出艱難的取舍。在疫情期間,假日聚會很有可能變為“超級傳播”活動。英國首相約翰遜承諾,封鎖將在12月2日“自動”結束,讓英格蘭有機會過一個更正常的圣誕節。若真是如此,該地區屆時將回歸三級防控系統中。然而英國《每日郵報》委托YouGov開展的民調發現,在18歲至24歲年輕群體中,有四成人表示在圣誕節期間不打算遵守政府相關規定。“人們對這一切越來越厭倦。”英國70歲退休護士凱瑟琳·威廉姆斯對路透社說,寒冷的天氣會令那些獨居者更加難熬。
學者:啟動封城越晚,封鎖時間越長
美國《科學》雜志5日引述德國學者奧斯特豪斯的話說,在疫苗“拯救世界”之前,各國可能會面臨一系列讓人筋疲力盡的封鎖,這會給經濟帶來損失。“歐洲沒有什么(長期)戰略。”他總結道。
據德國《南德意志報》6日報道,根據歐盟的最新預測,該地區經濟將從2021年開始增長,但速度相對緩慢,直至2022年可能都無法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今年,歐元區19個國家和歐盟27個成員國的經濟預計分別萎縮7.8%和7.4%。歐盟經濟事務專員保羅·真蒂洛尼表示,經濟增長“已經被打斷了”,“我們從來就不指望V型復蘇”。
《科學》雜志稱,歐洲國家此前先封城后放松的經歷是一個教訓。英國愛丁堡大學公共衛生專家斯瑞達表示,從長期來看,不受控制的疫情傳播對經濟影響大得多,而且,采取封鎖行動越晚,封鎖的時間就越長。“如果等到感染率高的時候再行動,那么兩周封鎖很可能就要變為三個月封鎖。”他說。
克魯格5日表示,歐洲國家政府在推進防疫措施時應該考慮兩件事:“(政策的)連貫性,不要讓民眾看到我們搖擺不定……以及可預見性,即人們知道,到達哪個門檻會發生哪些事情。”▲
環球時報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