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特林布爾(華盛頓)
洛馬無人機競標方案結合了RQ-170和洛克希德“海幽靈”無人機概念的設計。
美國空軍6月發布的信息征詢書(RFI)提出,空軍將在2030年左右以一系列新型無人機替換空軍現有的MQ-9無人機機隊,新型無人機可以是先進平臺或低成本平臺。洛克希德-馬丁(下稱洛馬)迅速對此做出響應,在“2020空軍、航天與網絡”線上會議召開前夕,該公司臭鼬工廠披露了競標美國空軍MQ-9機隊替代計劃的最新方案細節。
洛馬在《航空周刊》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公司運營分析,未來無人機戰力結構可以通過使用高端系統和低端即低成本、可消耗系統的組合而優化。
臭鼬工廠在《航空周刊》發布的高端下一代無人機(NGUAS)概念圖展示了洛馬飛翼布局隱身無人機技術的又一次研究成果。今年8月,洛馬還向波蘭媒體展示了一張類似下一代無人機的概念圖,旨在爭取波蘭國防部的“哈比爪”(Harpy Claw)項目。

圖1 洛馬發布下一代無人機與F-35協同飛行的概念圖。
下一代無人機概念機的氣動外形設計更加復雜,其機翼后緣介于“海幽靈”更尖銳的、鋸齒形后緣角與MQ-25競標無人機的平滑后緣之間。下一代無人機的正視圖令人回想起洛馬RQ-170無人機的等腰梯形進氣道以及早期的“海幽靈”(Sea Ghost)無人機概念機,“海幽靈”是洛馬專為執行監視、打擊任務而定制的艦載無人戰斗機。由于美國海軍對艦載無人加油機需求的變更,促使洛克希德為MQ-25合同提交了一份新的設計方案,該方案的無人機有一個圓形進氣道并采用了飛翼布局。
下一代無人機概念以洛馬數十年無人機設計經驗為基礎,雖然該概念和MQ-25有一些共同的傳承,包括視覺上的外形相似性,但它們實際上是兩種極其不同的飛行器,執行截然不同的任務。下一代無人機的特點包括高生存性、增大的作戰使用半徑和先進情監偵能力,而MQ-25均不包括這些特性。洛馬對下一代無人機的設想是,開發一種智能化、隱身的情監偵無人系統,增強現有飛行器的全域作戰能力,同時防止作戰人員暴露于直接威脅。
空軍對尚處于早期階段的MQ-9替代計劃制定了很高的需求。因為空軍要為未來大國之間的沖突做準備,所謂的MQ-下一代計劃旨在為下一代無人機引入一種能力,即保證無人機在敵防空空域內能持久有效作戰,而且成本低,以滿足空軍可消耗性的定義。今年5月向工業界發出的一份簡報中,空軍將可消耗無人機的價格范圍定為200~2000萬美元之間。
如果洛馬的下一代無人機概念定位為高端無人機,那么洛克希德低端無人機方案就無法滿足空軍的“可消耗”要求。對此,臭鼬工廠將無人機系列中的低端型號描述為簡單的“一次性”。在5月的同一份簡報中,空軍對“一次性”的定義是單價低于2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