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信成,薛永強
(1.湖南安淳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6;2.太原理工大學 應用化學系,山西 太原 030024)
納米氧化鐵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光性、磁性和對紫外線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屏蔽效應,可廣泛應用于閃光涂料、油墨、塑料、皮革、汽車面漆、電子、高磁記錄材料、催化劑以及生物醫(yī)學工程等方面[1]。現(xiàn)在制備納米氧化鐵的方法很多,但是大部分是制備出Fe3O4超微粒,然后500 ℃煅燒后得到α-Fe2O3[2-4]。而由Fe3O4制備γ-Fe2O3過程中的熱處理鮮有報道,這主要是Fe3O4轉變?yōu)棣?Fe2O3的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很難確定。同時關于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對樣品成分影響的研究更是很少。
共沉淀法制備Fe3O4,不僅設備簡單、反應條件溫和、原料價格低廉、工藝流程短,而且易于工業(yè)化生產,且反應過程中成核容易控制、產物純凈度高[5]。為此本文應用共沉淀法制備納米Fe3O4,然后研究由納米Fe3O4煅燒得到γ-Fe2O3納米微粒的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同時考察納米氧化鐵的相變行為。
儀器:干燥箱,箱式電爐(馬弗爐),離心機,X-射線衍射儀,紅外光譜儀。
試劑:FeCl3·6H2O,F(xiàn)eCl2·4H2O、濃氨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稱取等比當量的FeCl3·6H2O 和FeCl2·4H2O,用去離子水溶解后倒入三口燒瓶中,置于水浴中加熱,且快速攪拌,待溫度穩(wěn)定后,加入一定量的濃氨水,反應1 h,保溫0.5 h。用去離子水水洗4~5 次,使其為中性,離心。將所得固體物質放入干燥箱于100 ℃干燥24 h 左右,研磨,即可得到Fe3O4超微粒。將其放入馬弗爐中煅燒一定的時間和溫度就可以得到γ-Fe2O3納米微粒。試驗方案見表1。

表1 試驗方案
1.3.1 X 射線衍射(XRD)
采用XRD-6000 型X 射線衍射儀對微粒進行衍射分析。測試條件:Cu 靶,石墨片濾波,管壓40 kV,電流30 mA,步寬為0.020,以8 °/min 的速度從20°掃描到70°。實驗中應用此法考察納米微粒的晶型和晶粒大小,其中晶粒的平均粒徑采用謝樂(scherrer)方程:DC=0.089λ/(Bcosθ),其中,B為衍射峰的半峰寬,單位為弧度,θ為Bragg 角,λ為衍射線的波長。
1.3.2 IR 表征
對于Fe304和γ-Fe2O3而言,它們的XRD 譜圖基本一樣,很難由此區(qū)別開來。曾經也有應用熱重方法來區(qū)別,但是要求樣品非常的干燥,這是很難達到的。為此,本文測定樣品的紅外譜圖以鑒別Fe304是否轉化為γ-Fe2O3。郭淑云[6]等曾經報道Fe304的紅外光譜圖中580 cm-1處的吸收峰為其特征峰。γ-Fe2O3的紅外光譜圖中,695 cm-1和440 cm-1處的吸收峰為其特征峰。α-Fe2O3的紅外光譜圖中555 cm-1和480 cm-1處的兩個吸收峰為α- Fe2O3的特征吸收峰。
1.3.3 TG/DTA 表征
應用TG/DTA 研究了γ-Fe2O3的相變行為。條件:氧氣條件下,升溫速率為10 ℃·min-1,溫度范圍為90~600 ℃。
通過XRD 和IR 表征研究了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對氧化鐵成分的影響。
2.1.1 煅燒溫度對樣品成分的影響
分別將制得的樣品在馬弗爐中不同溫度下煅燒40 min,然后在空氣中退火。分別測定它們的XRD譜圖,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煅燒溫度下樣品的XRD 譜圖
從圖1 可以看出,400 ℃煅燒后,XRD 譜圖在33°出現(xiàn)明顯的衍射峰,而這正是α-Fe2O3的特征峰,說明此時已有部分的樣品發(fā)生晶型轉變。而500 ℃煅燒后,其為α-Fe2O3的PDF 卡片的標準譜圖是一樣的,說明樣品已經全部發(fā)生晶型轉變。可以看出當溫度小于300 ℃可能是γ-Fe2O3或者是Fe3O4,而其相變溫度可能在300 ℃和400 ℃之間。
為了區(qū)別γ- Fe2O3和Fe3O4,測定樣品1、樣品3、樣品5 的IR 譜圖,如圖2所示。
從圖2 可以看出,1 號樣品在580 cm-1處有明顯的吸收峰,這可能是Fe3O4的特征吸收峰,也有可能是水的特征吸收峰。但是從3 號樣品的圖譜可以看出,在695 cm-1和440 cm-1處有明顯的吸收峰,說明樣品為γ-Fe2O3,對比1 號樣品的圖譜,此處的吸收峰并不明顯。再看5 號樣品的圖譜,其在580 cm-1處的吸收峰不明顯,說明300 ℃煅燒2.5 h,F(xiàn)e3O4已經完全轉化為γ- Fe2O3。

圖2 不同樣品的IR 譜圖
2.1.2 煅燒時間對樣品成分的影響
為了研究一定溫度下的煅燒時間對樣品的影響,選定300 ℃下,分別煅燒40、90、150 min,然后在空氣條件下退火,其XRD 譜圖如圖3所示。
從圖3 可以看出,隨著煅燒時間的延長,其晶型未發(fā)生轉變。和圖2 比較可以看出,300 ℃煅燒2.5 h 后,580 cm-1處的吸收峰已經不是很明顯。且4 號樣的XRD 譜圖明顯在27°出現(xiàn)了γ-Fe2O3的特征峰,說明300 ℃煅燒2.5 h 能使Fe3O4完全轉變?yōu)棣? Fe2O3。

圖3 300 ℃下不同煅燒時間的樣品的XRD 譜圖
為了研究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對粒徑的影響,不同的試驗方案如表2所示,各樣品的XRD 譜圖如圖4所示。

表2 不同煅燒時間和煅燒溫度下的樣品

圖4 不同樣品的XRD 譜圖
從表2 可以知道,1 號是樣品1 經過200 ℃煅燒30 min 后得到,2 號是未經煅燒的樣品1,計算得到它們的粒徑基本一樣。同樣樣品2 經過相同的處理,粒徑基本也沒有改變。而200 ℃煅燒后有部分的Fe3O4轉變?yōu)棣? Fe2O3。這說明Fe3O4的氧化過程中,粒徑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也就是說煅燒溫度對粒徑基本沒有影響。同時從3 號和4 號也可以看出,隨著煅燒時間的增加,粒徑也基本沒有變化。從圖4 中不難知道,在400 ℃后樣品已發(fā)生晶型轉變。
可以推斷,只有發(fā)生晶型轉變后,其粒徑才有可能發(fā)生大的變化。
圖5 是Fe3O4在空氣條件下的DTA 曲線圖,不難看出,在200 ℃到300 ℃之間有放熱峰的出現(xiàn),可以推測為Fe3O4轉化為γ-Fe2O3的一個氧化過程,且氧化過程緩慢。在415 ℃左右有一個較小的放熱峰,這是γ-Fe2O3的結構逐漸的從fcc 調整為hcp。而在450 ℃開始有大量的放熱現(xiàn)象,這是γ-Fe2O3發(fā)生晶型相變,且相變順序為γ-Fe2O3→α-Fe2O3。

圖5 Fe3O4的TG/DTA 圖
1)通過XRD 和IR 表征證實,制備得到的Fe3O4在300 ℃煅燒2.5 h 后,其完全轉化為γ-Fe2O3。而在400 ℃煅燒40 min 后,已有部分的納米γ-Fe2O3顆粒轉化為α-Fe2O3。
2)在納米氧化鐵未發(fā)生相變之前,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基本對粒徑沒有影響,但是如果一旦發(fā)生相變,則其粒徑會明顯變化。
3)由DTA 曲線可以看出,在415 ℃有一個小的放熱峰,說明γ-Fe2O3結構由hcp 向fcp 轉變。而從450 ℃開始,有一個大的放熱峰,這是氧化鐵發(fā)生相變引起的,且相變順序為γ-Fe2O3→α-Fe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