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1月8日文章,原題:拜登必須避免與中國的雙輸對抗拜登當選總統入主白宮后的優先事項之一將是恢復美國憲法的完整性。而我在這里談及的一項優先事項不僅事關拜登任期,還關乎美國未來。我指的是扭轉美國與中國的關系。這對拜登而言并不容易,因為妖魔化中國已在華盛頓得到兩黨支持。但如果不扭轉,美國就會付出生命和幸福的代價,這將是繁榮與衰退的選擇,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
蓬佩奧已令美國對外關系陷入一團糟。若拜登想扭轉形勢,就要回到正確軌道上來。這個邏輯尤其適用于中國。自尼克松以來的歷任美國總統都堅持遵守一個中國的原則。拜登入主橢圓形辦公室后的首個行動應該就是告訴五角大樓離開臺灣海峽,發出明確信號:華盛頓對在臺灣挑起死亡和破壞不感興趣。這之后,拜登政府需找出重啟對華關系的方式,推動兩國走上合作、互利共贏之路。美國的經濟健康和幸福仰仗于此。“歸罪中國”是共和黨2020選戰中的策略之一,應將其扔到垃圾桶中。
經過數十年努力,中國已成功讓8億人脫貧。對北京來說,每一名國民都很重要,這是中國尊重基本人權的方式。而美國自詡為民主和人權衛士,有色人種卻時常無端遭警察騷擾,政府也不會幫他們擺脫貧困。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艾什中心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人對政府的認可程度超過93%,是美國的兩倍。
持續與中國敵對的“零和游戲”態度,不會幫助拜登扭轉美國經濟下行的趨勢。真正創造就業崗位的唯一途徑就是提振主流產業,而非華爾街。若不與中國合作,拜登做不到這點。
美中領導人需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合作。這或許是兩國關系重塑的一個好切入點。中國在太陽能風能領域取得很多進展,相關產業的(中國)公司已準備好為美國市場提供服務,在美建廠。拜登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改變歧視中國投資的政策規定。
中國的經驗和專業技能,還可幫助拜登填補重塑美國基礎設施的需求。許多中國公司等待參與美國市場的機會。他們競標項目意味著美國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能節約開支,并為美國工人創造就業機會。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已證明自己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業能力。中國沒理由不把同樣的管理和規劃能力帶到美國市場。唯一需要的便是,(美國)要把中國公司當成合作伙伴。
與北京合作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將(繼續)是驅動全球經濟的引擎。中國已從疫情中復蘇,而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則持續萎縮。中國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中產階層。拜登政府新任商務部長的首要職責應是,幫助美企向中國銷售產品并在華建立基地。參與中國經濟是美國加速經濟復蘇的最佳途徑,或許也是唯一途徑。已在華經營的美國公司會告訴你,是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彌補了他們在世界其他市場的損失。
防控新冠疫情同樣需要美中合作,因為這需要全球性解決方案。拜登政府的總體戰略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找到美中兩國互利共贏的諸多合作之道即可。▲
(王曉雄譯)
環球時報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