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旺 ●謝堅
中國海關總署7日公布10月貨物貿易進出口數據。其中,出口2371.8億美元,增長11.4%,創下2019年3月以來最高增速,引發多家外媒關注。美國CNBC網站7日援引專家的觀點認為,強勁的貿易表現可能為中國更廣泛的經濟復蘇帶來提振。
路透社7日稱,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中國10月外貿進出口為4159.2億美元,同比增長8.4%。其中,出口增長11.4%,進口增長4.7%。
美國《華爾街日報》8日報道稱,這是中國出口自4月以來連續7個月保持正增長,進口也連續兩個月正增長。年初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的外貿帶來較大影響,但中國正逐步從這種影響中走出。CNBC網站分析稱,疫情期間,由于全球多國對醫療用品需求上升,中國醫療用品的出口基本上保持彈性。交通銀行駐上海宏觀經濟分析師劉學智表示,中國出口在2020年剩余時間里可能會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因為國內企業比全球競爭對手恢復生產的速度更快,并且能銷售更多與新冠疫情相關的商品,如口罩。
國內某主流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最近一段時間,江蘇、浙江、廣東等地部分出口企業的出口訂單猛增。這跟一些疫情嚴重的國家,如印度的出口企業生產能力不足有很大的關系。有些人認為,這只是暫時現象,等這些國家疫情好轉以后,這些訂單自然會回到印度等國家。但該經濟學家認為,這些訂單回流中國以后,不會完全再回到印度等國,因為中國的出口企業這些年雖然人工成本在升高,但是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也在升高,中國的出口企業完全有能力讓這些回流的出口訂單留在中國。▲
環球時報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