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李耀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多地引起第二波甚至第三波高峰,但在一些采取良好防疫措施的國家,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不少國家在學校都開始采取類似中國的“健康碼”,嚴格追蹤學生的動向和健康情況。
新加坡政府于今年10月開發了疫情追蹤系統“TraceTogether(合力追蹤)”,由于使用該系統手機程序的人太少,該國政府又為此制造了實體追蹤的防疫器。據新加坡《海峽時報》近日報道,新加坡從12月1日開始,要求所有人在進入學校時,必須提供“合力追蹤”證明。
盡管目前處于“第二波疫情”中,但歐洲各國基本沒有像“第一波疫情”那樣關閉所有學校,只有在學校出現2例以上新確診病例時才會被關閉。歐洲衛生機構認為,中小學生上網課容易發胖、喪失語言功能、患上網癮,及時開學也可以少耽誤許多家長的工作。一些當地家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雖然擔心孩子在學校感染,但現在學校的措施越來越嚴格有效,他們的擔憂也有所減輕。
德國被稱為“歐洲防疫的優等生”。家住柏林的華人王女士對記者說,自己有兩個孩子,每天的頭等大事就是叮囑防疫措施。王女士介紹稱,德國現在啟用“信號燈”疫情預警系統,城區依據不同顏色采取不同疫情防控措施。如果是最高級的紅色,該區域的學校就要關閉。兩個孩子說,學校教室里都新裝了空氣過濾器,每半小時要開窗通風一次,大概3-5分鐘。校長要求學生穿得暖和、戴著帽子手套上課。校內地面都畫上各種保持距離的標志和警示語。同時,學校還有統一的規定:所有師生需佩戴口罩,各個地方配置有消毒洗手液。學校還要求學生、老師、保安等其他工作人員進行新冠測試,每兩周測試一次,費用由聯邦州承擔,結果將在一天后發送到電子郵件地址。
目前,很多德國的學生手機里都裝有“新冠App”。一旦某個用戶被確診或者疑似患病時,他就是“被曝光者”,與他近距離接觸的用戶就能收到自己可能感染的通知,成為相對意義上的“受影響者”,需要進行隔離。
芬蘭目前是歐洲疫情控制最好的國家。家住赫爾辛基的華人李先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最近一周,只有芬蘭的確診病例沒有上升。根據他女兒上學的經驗,他表示,各個學校都在實施“氣泡”防疫措施,避免班級或年級之間的接觸。也就是說,不同班級的課程和活動開始及結束時間不同,午餐和娛樂時間也不同,放學時間也錯開。▲
環球時報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