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疾病,該病發生率較高,對患兒健康的威脅較大,嚴重時甚至可引發膽紅素腦病,甚至可造成患兒死亡。及時開展治療對改善患兒病情非常重要,本文就茵梔黃顆粒及藍光照射治療在該病患兒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綜述,以期為今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治療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茵梔黃顆粒;藍光照射
【中圖分類號】R722.18【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04-02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也叫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為臨床上發生率較高的一種新生兒疾病。有數據顯示,美國4千萬新生兒中病理性黃疸的發生率高達60%左右,對新生兒健康的威脅已經不容小覷[1]。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發生的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特別是未結合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進而導致皮膚黏膜黃染所致。而導致新生兒膽紅素升高的原因較多,新生兒窒息、缺氧、溶血、酸中毒、膽紅素肝腸循環、感染等均可能會導致該病發生,若不及時開展治療,則極易促使膽紅素通過未成熟的血腦屏障,進而在腦組織中沉積,從而引發嚴重后果。有研究顯示[2],約有80%左右的膽紅素腦病患兒伴有神經系統后遺癥,如發育遲緩、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等,對新生兒生長發育的影響極大。茵梔黃顆粒及藍光照射均為臨床上治療該病的常用方式,本文就兩種治療方式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如下綜述。
1 茵梔黃顆粒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中的應用
中醫上認為,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屬“黃疸”范疇,該病主要是因胎毒濕熱內蘊、郁而化熱、熏蒸膽道,致使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于肌膚所致。因此,中醫上認為治療該病需要清利濕熱為主。
茵梔黃顆粒是臨床上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常用藥物之一,該藥物屬于傳統中成藥的一種,主要成分為梔子、茵陳、黃芩等中藥,采用經水提醇工藝所致,能夠發揮退黃、清熱、利水、保肝、利膽等功效。該藥物切合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病機,故而逐漸在臨床治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此外,動物實驗研究顯示,茵梔黃還可促使肝臟進一步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進而可達到促進受損肝細胞修復、再生的效果,對于促使未結合的膽紅素轉化為結合膽紅素、加速膽汁分泌及排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王蔚[3]等對比了常規治療與口服茵梔黃顆粒兩種治療方式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采用口服茵梔黃顆粒治療的觀察組治愈率、治療后患兒膽紅素水平均優于進行常規治療的對照組(p<0.05);提示茵梔黃在改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病情中的效果更為理想。但中藥劑型上缺乏毒理學、藥理學等循證醫學證據,仍存在有一定的使用難度。
2 藍光照射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中的應用
光療是臨床上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首選方式,光源可裝于保溫箱內,對于早產兒黃疸患兒的治療非常有利。藍光治療的主要作用機理在于藍光波長和血清中膽紅素最高吸收波長較為接近,能夠有效的對未結合膽紅素進行分解,然后再經由膽汁及尿液排出,從而可達到改善患兒病情的效果。有學者[4]對比了傳統藥物治療與藍光照射治療在黃疸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采用藍光照射治療的治療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藍光照射治療對于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病情的改善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臨床研究實踐得出,患兒采用間斷藍光照射治療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風險也要明顯低于持續藍光照射患兒,提示間斷藍光照射治療能夠取得與持續藍光照射治療相似的效果,但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其可能是由于間斷藍光照射治療縮短了患兒與光照的接觸時間,減輕了藍光照射產生的熱能對患兒染色體、生活環境造成的影響。當然,藍光照射治療同樣有自身的不足之處,如費用高、不良反應多、對于個別重癥患兒效果不理想、易反復等,臨床應用仍有一定局限性。
3 口服茵梔黃顆粒聯合藍光照射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中的應用
茵梔黃顆粒與藍光照射治療兩種方式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中均可發揮一定積極作用,臨床上逐漸將兩種治療方式聯合應用于該病患兒的治療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有學者[5]采用兩種方式聯合方式對收治的病理性黃疸患兒進行治療,結果顯示采用聯合治療的治療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血清膽紅素下降速度更快、下降程度更大,平均退黃時間更短(p<0.05);提示聯合應用藍光聯合茵梔黃顆粒治療效果明顯提高,退黃速度快,效果優于單純藍光照射治療。藍建芳[6]在研究中將收治的80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隨機分為了兩組,對照組以藍光照射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茵梔黃顆粒治療,1個療程后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5.0%VS87.5%),且觀察組血清膽紅素下降幅度更大,黃疸消退時間更短(p<0.05);提示茵梔黃顆粒聯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療效更顯著,起效更快。
總而言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為新生兒常見疾病,嚴重威脅新生兒的健康與生長發育,合理開展治療非常必要。藍光照射治療與茵梔黃顆粒聯合治療在該病中的應用效果已得到臨床證實,可加速患兒黃疸消退,促進患兒病情改善,可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嵐(綜述),蔡紹皙(審校).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及治療方法研究進展[J].國際兒科學雜志,2006,33(6):429-431.
[2]廖亮榮.口服茵梔黃顆粒及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研究進展[J].內科,2013,008(001):75-76.
[3]王蔚,崔曉晴.茵梔黃顆粒輔助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療效[J].中國社區醫生,2011,(36):175-176.
[4]于明啟,劉強,王燕.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應用,2010,4(21):51-52
[5]李舉,郝曉廣.藍光聯合茵梔黃顆粒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01):43.
[6]藍建芳.茵梔黃顆粒聯合藍光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40例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2,050(01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