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炎 譚燕云
【摘 要】目的 分析涉農地區二級醫院急診科一體化建設模式對急診護士多元化培訓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2019.1-2019.12期間本院輪轉急診科的50名護士當作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培訓模式)與實驗組(一體化建設模式),每組各25例。對比兩組的多元化培訓效果。結果 實驗組各項急救應急專業能力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一體化建設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坪诵哪芰?,并培養風險評估等能力,可加速護士的成長,滿足急診科對多元化??谱o士的需求。
【關鍵詞】急診科;一體化建設;多元化培訓;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4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16-01
急診科是醫療機構面向社會收治危、重、急癥患者的一個重要窗口,更是醫院救死扶傷與醫療護理的第一線科室,此科室患者一般具有病情危急、復雜及多樣等特點,且??晌<盎颊叩纳踩玔1]。這就要求急診科護理人員必須具有嫻熟的應急急救處理能力與豐富的綜合性護理意識及知識,以更好的挽回患者生命,促進其快速康復。近些年,單純的急診搶救模式以難以滿足患者及人民群眾的需求,人們更為重視與珍視自身生命,故十分迫切醫療機構具備一個健全的急救管理模式與體系。因此,為了最大程度滿足患者需求,切實做到以患者為中心,本文就此分析涉農地區二級醫院急診科一體化建設模式對急診護士多元化培訓的應用效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本院輪轉急診科的50名護士當作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培訓模式)與實驗組(一體化建設模式),每組各25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4:21,年齡21-40歲,平均(28.12±5.23)歲,工作年限1-20年,平均(6.34±2.12)年,本科學歷15人,大專學歷10人。實驗組:男女比例為5:20,年齡22-40歲,平均(28.07±5.30)歲,工作年限1-20年,平均(6.36±2.11)年,本科學歷13人,大專學歷12人。兩組上述資料基本一致(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培訓模式,由科室制定培訓方案,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授課,并根據計劃進行考核、評分。
實驗組采取一體化建設模式,由護士長制定多元化培訓方案,并負責制定考核及評定標準,同時組織監督、檢查等,具體內容包括:(1)專業理論知識培訓:需制定“護士核心能力培訓手冊”,可利用多媒體方式集中講解急救相關知識與操作事項,重點講解專業操作技術、專業護理知識及儀器的使用等。同時需加強急救應激反應能力,包括突發事件的處理、急救應急措施、正確評估病情、善于傾聽詢問、主動巡視等能力培訓。另外還需加強心理護理培訓,包括溝通技巧、心理疏導知識、解惑答疑能力、放松性訓練等方面技能及知識培訓。從而有效提高護士的??坪诵哪芰Γòɡ碚撝R、專業技能、應急與搶救能力、教育與培訓能力及綜合管理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加速護士的成長。(2)專業性預案演練培訓:主要包括針對輸液反應、輸血反應、墜床應急、猝死、突發跌傷及查房急救應急等處理措施,可安排小組人員扮演模擬護士、家屬、患者及醫生等角色,并認真討論搶救急救、護理過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情況,最后給予分析點評及總結。從而使每一名護士不僅能做到掌握急診??评碚摷夹g,還能掌握危重癥的理論技術,以將患者的護理做到持續性與延續性,最終提高護士的崗位勝任力。(3)急救應急預案演練培訓:可根據近期內科室護理風險時間制定演練方案,首先可模擬環境,設置部分的錯誤緩解,以讓培訓人員進行查房,以考察其發現問題、觀察病情及應急處理等能力。然后可進一步安排突發窒息、休克等情況,以考察培訓人員的應變能力、應急能力及急救措施能力,最大程度的縮短患者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最后需使每個培訓人員達標,從而滿足急危重癥對??谱o士的需求,并達到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對護士素質能力的要求,適應國內護理專業化的方向。
1.3 觀察項目
比較所有研究對象的急救應急專業能力,包括風險評估能力、急救操作能力、急救理論知識、并發癥預防。評定標準:采取自制評分表進行評定,滿分為100分,分值與專業能力成正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的風險評估能力評分為(70.26±3.47)分、急救操作能力評分為(72.85±4.53)分、急救理論知識評分為(75.41±4.49)分、并發癥預防評分為(72.34±3.68)分,而實驗組的風險評估能力評分為(88.75±4.28)分、急救操作能力評分為(88.93±4.61)分、急救理論知識評分為(92.56±4.61)分、并發癥預防評分為(91.82±4.57)分,實驗組各項急救應急專業能力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16.779,P=0.001、t=12.440,P=0.001、t=13.325,P=0.001、t=16.600,P=0.001)。
3 討論
如今,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各醫療機構必須增強護理人員的核心能力,從而更好的適應護理領域,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據相關研究表明[2]:我國護理人員正逐漸呈低齡化現象,而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往往因種種因素過早離職,導致護理人員結構存在不穩定情況,故基于此情況,培養多元化護理人員是十分關鍵的。
本文研究發現:實驗組各項急救應急專業能力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急診科一體化建設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急救應急專業能力,十分有利于多元化培訓護士,裔雅萍,謝高敏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是由于一體化建設模式具有計劃管理、目標管理及組織管理等特點,其在進行培訓時具有極強的計劃性,目標明確,此培訓方法是有預見性、計劃性的結合實踐與理論,且重視模擬演練,從而有效促進護理人員嫻熟掌握應急流程與急救相關知識,引導護理人員抓住關鍵點,以實際解決問題為導向,快速、有效的實施急救措施,進而提高其急救能力,使護理人員能充分勝任崗位,最終達到培養多元化護士的目的。
綜上所述,一體化建設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專科核心能力,并培養風險評估等能力,可加速護士的成長,滿足急診科對多元化??谱o士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皮玲麗,譚薇,張繼文.多元化心肺復蘇培訓模式在急診心肺復蘇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8):126-127.
[2]吳小花,姜保周,陳轉紅, 等.急危重癥專科護士在提升急診護理質量中的作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7,24(4):62-64.
[3]裔雅萍,謝高敏,等.多元化培訓模式在急診輪轉護士綜合能力提升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5):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