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祖勝

“導師,我來美國了。”郎朗一到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就給導師格拉夫曼打電話。
“你想做什么?”
“我想參加所有的比賽,都要拿到第一名。”
“你瘋了嗎?”
“為什么啊?”郎朗不解地問。
導師說:“哪有學藝術是為了比賽得第一名的,你的功利心太重了。”
“可父母和老師都是這樣教我的。”
“你來這里,就好好學習音樂理論、西方文學史,彈奏更多更新更難的作品。”
郎朗還是不解,說:“參加比賽拿了第一名才能脫穎而出啊!”
導師說:“如果你要參加比賽,你一定要選擇自己最擅長最熟悉的曲子,每天練習,你只在有限的曲目上打轉轉,反而限制了你未來的發展。這樣拿的第一,并不能說明你真的就厲害了。再加上藝術的衡量標準不是拿第一,每個人的性格、經歷各異,對音樂的理解認識不同,但都在用自己的理解來表現音樂。藝術強調個性,需要風格迥異又各自精彩。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拿第一,很可能就會打擊你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郎朗覺得有一定的道理,就這樣,他收心學習。
1999年在一個音樂節上,格拉夫曼推薦了17歲的郎朗,當他演畢,聽眾全體起立歡呼。媒體稱“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郎朗的音樂生涯就此展開。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