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新 林玉惠 袁如英
【摘 要】中醫素有“藥食同源”之說,表明醫藥與飲食屬同一個起源。利用蒲公英、青果、魚腥草、馬齒莧、茯苓、金銀花、山楂、羅漢果、益智仁、甘草、雞內金、陳皮、鮮蘆根、菊花、蓮子、桔梗、葛根、紫蘇等十八位味法定藥食同源中藥,開發出具有解表散寒、清熱解毒、潤喉生津、 健脾溫固的“陰陽平衡”藥食同源植物固體飲料。
【關鍵詞】藥食同源;陰陽平衡;植物固體飲料
【中圖分類號】R282.7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60-02
在當今的21世紀,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人們對自身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視,植物營養素營養品、藥食同源已經成為現代人的養生專家。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甚至在傳統的科學的界律里,藥物和食物是完全不同并被嚴格分開的兩種物質,可在中醫藥學的理論實踐中他們卻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中醫素有“藥食同源”之說,表明醫藥與飲食屬同一個起源。實際上,飲食的出現,比醫藥要早得多,因為人類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須攝取食物,以維持身體代謝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逐漸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進食;哪些有害,不宜進食。通過講究飲食,使某些疾病得到醫治,而逐漸形成了藥膳食療學。
在唐朝時期的《皇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藥食同源”的思想。由此可見,在中醫藥學的傳統之中,論藥與食的關系是既有同處,亦有異處。但從發展過程來看,遠古時代是同源的,后經幾千年的發展,藥食分化,若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璞歸真,以食為藥,以食代藥。中國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同樣能夠防治疾病。
藥食同源的優點主要是因為它屬于食物,不添加化學成分,人們食用藥食同源食品對身體不會造成傷害,也不會出現副作用,正如說人們經常喝的紅豆薏米茶一樣。同時,藥食同源食品對人身體各項機能會起到保護作用,因此,當下藥食同源也被國家積極提倡出來,并把產品應用到人們飲食當中,以用來呵護人們自身健康。由于現代人生活節奏較快,工作及生活壓力較大,很多人常常要加班到很晚,長期演變下去,身體就會出現各種不適,對于女性朋友來說,臉上會出現很多痘,內分泌失調、脾虛、腸道功能紊亂、各種上火癥狀隨之而來,這時更多的人會選擇既方便又對身體有保健作用的藥食同源食品,并且將其隨身攜帶,來促進自身健康,這種方式的選擇是對身體有益的。
我們人身體為什么會出現上火現象?從中醫角度來看我們的老祖宗在看待問題時經常從哲學角度出發,“陰和陽”都是哲學方面的術語,“陰和陽”二者就是個矛盾體,不僅要相互對立,又要相互依存,從人體上來分析,“物質”屬于陰,“功能 ”屬于陽。一個身體正常的人,在陰陽方面是及其平衡的,然而,一旦身體失去了平衡,身體里的“火”就會一點點滋生出來。從現代中醫學的角度出發,陰陽失衡了,人身體的代謝就失調了。
在最近幾年來,我國的衛生部公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的通知》,對藥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了具體規定。
蒲公英、青果、魚腥草、馬齒莧、茯苓、金銀花、山楂、羅漢果、益智仁、甘草、雞內金、陳皮、鮮蘆根、菊花、蓮子、桔梗、葛根、紫蘇等十八位味中藥均列入法定藥食同源食品。
蒲公英、青果、魚腥草、金銀花、鮮蘆根、菊花、葛根、甘草組合具有各自不同程度的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作用,茯苓、山楂、陳皮、雞內金、蓮子組合利水消腫,健脾止瀉的作用,紫蘇解表散寒的功效,益智仁具有溫補固涉的作用,以上18味藥食同源原料通過科學組合,開發出具有解表散寒、清熱解毒、潤喉生津、 健脾溫固的“陰陽平衡”藥食同源食品-蒲炎清植物固體飲料。
蒲青琰作為藥食同源的植物固體飲料,在生產和及研發的過程中根據不同人群的體制及需求,如果科學食用,對于亞健康、缺乏運動的人群來說,蒲青琰能幫助年輕人清熱去火,由于長期熬夜的年輕人,身體素質差,飲食和睡眠不規律,常常是暴飲暴食,熬夜很晚,生物鐘紊亂,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亞健康信號,時間久了,各種火和炎癥從身體中迸發出來,給人們的身體及正常生活帶來了危害。而蒲青琰的成分正是針對上火和炎癥體制,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科學食用,還能保護自身的免疫系統,幫助人們調理身體。適合上火及有輕度炎癥的亞健康人群食用的食品,但不能代替藥品。
藥食同源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中醫理論,那么我們如何更科學的食用植物營養素營養品為自身健康保駕護航呢?隨著人們生活快節奏發展,很多人的身體都處于亞健康狀態,平時把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這樣長期下去,身體的機能會下降,炎癥不斷出現,上火、脾虛、積食等各種亞健康信號發出提醒,因此,我們一定要在生活中多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只有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和享受生活。
參考文獻
[1]藥食同源:大健康產業新寵兒[N]. 丁洋. ?中國中醫藥報. 2015-09-30 (003)
[2]固體飲料加工方法及性質研究進展[J]. 弓志青,王文亮.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