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摘 要】目的:分析個體化整體護理在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隨機抽取2018 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本院96例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利用摸球法分為研究組(使用個體化整體護理)與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對照組患者護理有效率分別為:對照組明顯低于研究組;研究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實施個體化整體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關鍵詞】個體化整體護理;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護理有效率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81-01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周圍性前庭疾病,其最為常見的便是由于內耳眩暈病所引發的[1]。患者頭部在運動至某一特殊位置時,便會產生短暫性眩暈,并且會伴隨眼震以及自主神經癥狀。若未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會使患者產生恐懼感,并且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與工作。但需注意的是,采取治療措施后,未進行有效的護理,依舊較易使患者產生不良情緒,出現復發等問題[2]。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個體化整體護理在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對象:隨機抽取2018 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本院96例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簽署知情同意書。依照摸球法分組,各48例。研究組男20例,女28例;年齡在25-57歲,平均年齡為(36.35±1.29)歲。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在26-58歲,平均為年齡(36.71±1.93)歲。兩組患者資料保持均衡,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包括指導患者飲食、運動,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完善師。
研究組護理人員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個體化整體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基礎護理干預。在患者眩暈間歇期間,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并且在患者意識清醒狀態下,協助患者熟悉醫院的環境,并且盡快適應醫院的生活,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
(2)應急護理干預。患者在眩暈發作的時候,協助患者保持平臥狀態,避免聲音光線刺激患者的頭部。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眩暈程度的評估,并且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變化,指導患者深呼吸,在必要時應進行吸氧。
(3)復位前護理。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治療過程,對其進行綜合性評估。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了解患者并發的主要因素:例如患者若是由于耳石癥急性期并且伴隨嘔吐癥狀,則叮囑患者應遵醫囑,實施鎮靜、止吐護理,在患者保持鎮靜后進行復位治療。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綜合評估,判斷其是否符合耳石復位治療的要求,并且將評估結果詳細告知患者。
(4)復位中護理。護理人員需協助醫師,對患者進行復位治療,協助患者調整體位,觀察患者的眩暈癥狀以及眼震的情況,一旦發現患者表現出惡心癥狀時,需及時安撫患者,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患者在出現嘔吐癥狀時,應立刻停止復位,并扣敲患者背部,避免誤吸。
(5)復位后護理。在復位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并且陪伴患者,使患者保持端坐姿勢20min,叮囑患者48h后進行復查。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療效指標:
(2)觀察兩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滿分25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資料。計數資料使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使用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護理有效率對比
進行干預后,研究組護理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引發患者頭暈以及眩暈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現階段在實施常規護理時,護理人員絕大多數依靠過往經驗,對患者心理以及其他因素關注較少,護理缺少整體性以及全面性[3]。
個體化整體護是指,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具備科學性、系統性的一站式護理[4]。護理人員針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疾病,從復位前、到復位中,以及復位后采取全面化以及程序化的一種護理措施;并且針對患者的實際狀態,制定合理科學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從而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5]。
綜上所述,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實施個體化整體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 李哲,孫萌,李奇洙,等.手法復位聯合天麻素及康復治療對老年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9,18(2):132-135.
[2] 惠晶,訾定京,范秀博.視頻眼震電圖在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 2019,048(005):636-638,643.
[3] 孫旭紅,張雨倩,彭鵬,等. 肌電傳感器加速度計在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平衡功能檢測中的應用[J].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9,27(2):170-177.
[4] 田永勝, 張彥, 馬榮,等. 管石復位治療后出現殘余癥狀的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VEMP特點[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8,032(011):845-849.
[5] 劉迎梅,程培麗,劉毅,等.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中眩暈分級治療的臨床分析[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8,26(12):77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