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燁
【摘 要】目的:研究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價值。方法:本院于2018.01~2019.12納入92例感染科患者開展研究。依據抽簽法隨機選出46例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甲組),另外46例在甲組基礎上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乙組),評估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乙組干預后SAS及SDS評分及各項滿意評分均優于甲組(P<0.05)。結論: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感染科;護理工作;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93-02
由于感染科病人對自身疾病缺乏相關認知,再加上普通人群容易因誤解感染性疾病而對病人產生排斥心理,容易引發感染科病人負面心理,進而出現恐懼、焦慮及抑郁等不良情況[1]。既往實施的常規護理未能及時發現病人心理變化,并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容易造成病人治療心態消極,不愿意配合醫護工作開展。故本文將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實施于我院感染科病人中,并與常規護理方案作對比,深入探討其應用價值,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案
1.1基線資料
本院于2018.01~2019.12納入92例感染科患者開展研究。根據抽簽法隨機分為2組(n=46),甲組男女比例26:20,年齡32~64歲,均值(47.9±3.5)歲;乙組男女比例為27:19,年齡33~63歲,均值(48.1±3.4)歲,以上基線資料(P>0.05)。
1.2方案
甲組:常規飲食指導、用藥護理等,乙組:(1)強化護士職業素養:通過法律講座等方式努力培養護士職業道德,增強其責任意識,有助于素質水平提高;要求護士在病人入院即刻開始,以熱情積極的服務態度接待病人,在與病人溝通過程中注意言語恰當、態度誠懇,針對病人提出的疑難問題予以耐心解答。對感染科護士實施專業技能強化培訓,確保護士依據感染科疾病特點開展針對性護理操作,注意結合疾病種類,患者個人特點及病情嚴重程度予以相應調整。(2)全面健康宣教:根據病人不同的感染病實施個體化針對性的疾病健康知識宣教,告知疾病具有傳染性,應當盡可能減少與并家屬接觸時間,可通過視頻聊天的方式增進情感溝通。(3)及時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定期與病人開展交流,鼓勵其表達內心真實感受,并適當予以心理安慰及鼓勵,通過講解感染性疾病的可治療性及具體方案以消除病人過多的顧慮,減輕心理負擔,幫助其建立積極健康的心態;積極與病人家屬、親友及同事進行溝通,指導其多關心鼓勵病人,為病人提供良好的情感、家庭及社會支持。(4)住院環境優化:合理打造合理的病室布局,根據病人個人需求擺放令其身心放松的掛件(例如綠色植物),充分尊重其人格尊嚴,給病人一種家庭的歸屬感。
1.3觀察指標
(1)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2]評估,分數越高,病人焦慮及抑郁心理狀態越嚴重。(2)滿意調查表為我院自制,總分100分,內容包括服務態度、心理疏導、健康教育及住院環境4方面,各項滿分25分,分值越大越滿意[3]。
1.4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用(-x±s)表示,運用統計軟件SPSS 21.0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心理狀態
甲組病人干預前SAS評分為(59.95±2.31)分,SDS評分為(58.65±4.21)分,乙組為(60.42±2.16)分、(59.02±4.37)分,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t=1.008,0.414,P>0.05),經過干預后乙組病人SAS及SDS評分為(37.93±1.62)分、(36.85±1.63)分,均顯著低于甲組(43.54±2.51)分、(43.27±2.48)分(t=12.736,14.672,P<0.05)。
2.2滿意評分
乙組病人對護士服務態度滿意評分為(23.59±1.28)分、心理疏導(23.82±1.04)分、健康教育(22.83±2.01)分及住院環境(22.57±1.97)分,均高于甲組(19.36±2.39)分、(18.26±2.18)分、(17.89±3.47)分、(18.15±2.35)分(t=10.582,15.612,8.355,9.776,P<0.05)。
3 討論
感染科開展護理工作時具有諸多困難,由于大部分感染科病人疾病屬于慢性病,具有病程及治療周期均漫長,經常需要多次住院,使得其容易對醫護工作產生懷疑心理[4];再加上各項消毒隔離措施使病人產生孤立感,容易出現諸多不良情緒,進而導致治療依從性降低,嚴重甚至直接拒絕配合治療。
人性化護理的服務宗旨是“以人為本”,曾俊風[5]報告指出,人性化護理致力于改善感染科病人對治療及護理的心理應激反應,糾正對疾病知識及治療的認知,提高護理滿意度,促使病人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本研究中,乙組病人干預后SAS及SDS評分以及對護士服務態度、心理疏導、健康教育及住院環境滿意評分均優于甲組(P<0.05),分析原因為人性化護理通過強化護士職業素養各項措施,可以顯著提升護理人員專業技術與素質水平以及操作熟練度;住院環境優化對病人情緒緩解以及身體恢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及時的心理疏導、熱情樂觀的態度,能夠有幫助護理人員獲取病人的信任,有助于病人治療配合度提高;同時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讓病人感受到尊重及關愛,能夠促使友好護患關系建立,從而顯著提高護理滿意評分。上述結論進一步證實人性化護理模式運用于感染科病人中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感染科病人選擇人性化護理模式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緩解病人焦慮及抑郁等負面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促使其治療依從性提高,確保臨床醫護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有利于護理滿意情況提升,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影.人性化護理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4):272-273.
[2]楊順燕.人性化護理理念在艾滋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皮膚病與性病,2019,41(6):808-809.
[3]周春香.人性化護理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體會[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7,4(28):125-126.
[4]劉雪燕.人性化護理在乙肝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246-247.
[5]曾俊風.人性化護理應用于感染科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23):4415-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