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花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針對宮內胚胎殘留患者實施宮腔鏡下清除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20年1月,將我院62例宮內胚胎殘留患者選做調查對象,針對所有入選對象均實施宮腔鏡下清除手術治療,總結歸納患者的臨床表現特征。結果:本組62例患者的宮內殘留胎盤組織在宮腔鏡手術視野之下,呈現為陳舊性暗紅色組織,或者是陳舊性灰黃色組織,其質地較硬,與宮腔內部結構具備相互粘連關系,分布位置集中在宮底位置,或者是一側宮角位置,或者是子宮器官下段接近內口位置,部分患者的宮內殘留胎盤組織在表面附著有纖維素樣組織結構。本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干預過程均順利完成,其手術過程持續時間為(15.7±5.6)min,其術中出血量為(12.9±3.4)ml。本組患者的血HCG指標在術后1個月內均恢復正常,所有患者在術后未出現發熱癥狀或者是腹痛癥狀,有部分患者在術后發生陰道少量出血且在1周內干凈,全部患者的月經生理周期均在術后30.00-40.00d之內恢復正常。結論:為宮內胚胎殘留患者實施宮腔鏡下清除手術治療,能獲取較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宮腔鏡下清除手術治療;宮內胚胎殘留;臨床效果;測算分析
【中圖分類號】R4 ? ? ?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72-02
最近若干年間,伴隨著宮腔鏡診斷技術與治療技術的持續發展,在針對宮腔內病變患者展開診斷的臨床工作領域,宮腔鏡檢查技術在替代傳統的盲視診刮技術前提下,逐漸成為了臨床實踐過程中首選技術[1]。在宮腔內胚胎殘留發生條件下,通常會引致患者發生一定表現程度的陰道流血癥狀,繼而伴隨著患者的病程持續時間逐漸延長,引致患者接連出現宮腔內感染癥狀、盆腔炎癥狀、閉經癥狀,以及不孕癥狀,給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存質量狀態造成不良影響[2]。文章以我院部分宮內胚胎殘留患者為調查對象,為其開展了宮腔鏡下清除手術治療,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5月-2020年1月,將我院62例宮內胚胎殘留患者選做調查對象,其中涉及稽留流產患者31例,藥物流產患者13例,人工流產患者11例,陰道自然分娩產后患者7例。本組患者年齡介于21-37歲,平均(28.6±3.5)歲,病程介于41-100d,平均(62.4±4.6)d。本組入選的所有患者均滿足宮內胚胎殘留的臨床診斷參考標準,自愿參與調查研究,明確簽署知情同意書,完整調查研究方案,已經通過我院倫理學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1.2 手術治療方法
針對所有入選對象均實施宮腔鏡下清除手術治療,要在為患者開展硬膜外麻醉處置條件下,嚴格運用標準化手術操作方法,完成針對本組患者的手術治療處置環節。
1.3 臨床觀察指標
總結歸納患者的臨床表現特征。
1.4 統計學方法
擇取統計學軟件包——SPSS19.0,針對計量資料擇取(-x±s)形式表示,針對計數資料擇取(n,%)形式表示。
2 結果
本組62例患者的宮內殘留胎盤組織在宮腔鏡手術視野之下,呈現為陳舊性暗紅色組織,或者是陳舊性灰黃色組織,其質地較硬,與宮腔內部結構具備相互粘連關系,分布位置集中在宮底位置,或者是一側宮角位置,或者是子宮器官下段接近內口位置,部分患者的宮內殘留胎盤組織在表面附著有纖維素樣組織結構,有6例患者呈現出白色胎骨,淺表層結構插入子宮肌層內部;有10例患者合并出現粉紅色膜狀粘連組織,有5例患者合并存在子宮縱膈組織不全。本組患者均在手術治療過程中一次性取出全部殘留組織,其中有24例患者在宮腔鏡直視之下完成宮內殘留胚胎組織的取出操作,有8例患者因存在粘連致密問題,在電切割條件下取出。
本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干預過程均順利完成,其手術過程持續時間為(15.7±5.6)min,其術中出血量為(12.9±3.4)ml。
本組患者的血HCG指標在術后1個月內均恢復正常,所有患者在術后未出現發熱癥狀或者是腹痛癥狀,有部分患者在術后發生陰道少量出血且在1周內干凈,全部患者的月經生理周期均在術后30.00-40.00d之內恢復正常。
3 討論
在婦產科臨床醫學事業的傳統發展階段,通常傾向于為宮內胚胎殘留患者選擇運用常規清宮手術方法展開治療處置,但是患者極易在臨床中發生一次清宮治療過程程度不徹底問題[3-4]。在宮內胚胎殘留患者多次反復接受清宮手術治療條件下,通常會引致患者的子宮內膜組織結構遭受嚴重病理損傷,誘導患者發生宮腔組織粘連,以及感染病變,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5]。
本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干預過程均順利完成,其手術過程持續時間為(15.7±5.6)min,其術中出血量為(12.9±3.4)ml。本項調查中獲取的結果顯示,針對婦產科確診收治的宮內胚胎殘留患者實施宮腔鏡下清除手術治療,能獲取較好效果,值得引起臨床醫生的廣泛關注,并且加以推廣普及運用。
結 語
在婦產科臨床實踐工作開展過程中,針對宮內胚胎殘留患者開展宮腔鏡下清除手術治療,能實現對患者宮內殘留胚胎組織結構的全面徹底清除,控制減少患者的手術過程出血數量,縮短患者的手術治療過程持續時間,支持患者的月經生理功能恢復正常穩定狀態,適宜普及運用。
參考文獻
[1] 王莉,周群艷.宮腔鏡冷刀技術對宮腔粘連患者治療效果、內膜組織微小RNA-29b表達及炎性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20(05):457-461.
[2] 韓玲芹,李曉華.雙側子宮動脈栓塞聯合宮腔鏡電切術對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09):47.
[3] 楊弋,楊彩虹,陳劍梅.甲氨蝶呤聯合宮腔鏡電切術及球囊壓迫治療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12):133-135.
[4] 王俐力.口服雌孕激素對稽留流產患者宮腔鏡下清宮術后性激素水平及粘連發生情況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12):66-69.
[5] 謝曉芳,龍微.快速康復護理聯合低頻神經治療儀在重度宮腔粘連宮腔鏡電切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20,33(0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