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小艷 畢世青 高平強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化工行業有了很大進展,對納米、微米材料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新型納米/微米功能材料由于其獨特的性質,在國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著。基礎研究的工業化難度較高,基礎研究和工業化生產之間缺少工程研發放大的橋梁,工業化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高等原因限制了一部分先進納米/微米功能材料的應用。納米/微米功能材料的制備方法依據不同的分類方式有多種。在液相反應中,間歇反應過程在應用上有局限性。先進的連續流反應過程正逐漸取代間歇反應過程。其研發和設計要考慮安全性,無顆粒堵塞和堆積,對于關鍵部件和附屬器件進行合理研究和設計等原則。
關鍵詞:納米/微米功能材料;化工生產過程;連續流微反應系統
納米材料由大量晶體組成的尺寸在1~100nm范圍中的一種固體性材料,主要分為晶態、非晶態的金屬、陶瓷等材料。由于其大小同電子相干長度較為接近,并具有磁性、導熱、光學、導電等特殊性質,成為了各領域重要的新技術材料,有力地推動了人類發展。
1 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是研究納米材料的制備、結構表征、性能測試分析以及技術應用的科學技術。由于量子尺寸效應,納米材料性能獨特,在半導體行業、精密制造業、能源、化工、環境、醫藥和國防安全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納米/亞微米/微米材料的粒度在涂料、催化劑、材料和醫藥等領域具有重要影響,有較大的研究價值。隨著納米科技的快速發展,為確保產品質量的控制,對微/納米材料粒度進行準確和標準化的測試的需求日益增多,納米/亞微米/微米粒度標準物質作為納米粒度測量標準化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也得以快速發展,納米粒度標準物質的研究也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1]
2 納米/微米功能材料制備過程種類及劃分
①根據是否發生化學反應可以分為物理制備的方法、化學制備的方法及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方法。物理制備的方法包括:粉碎法,濺射法;化學制備的方法包括:化學氣相沉積、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和共沉淀法等;物理和化學結合的方法:化學反應球磨法等;
②根據顆粒是由大變小還是由小長大可以分為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例如,通過球磨的方式把大塊顆粒打碎成為小顆粒是自上而下的方法,而晶體顆粒的水熱生長是自下而上的方法;
③根據相態的分布可以劃分為氣相生產方法,液相生產方法和固相生產方法;
④根據生產過程間歇的特點,又可分為連續反應制備和間歇反應制備;
⑤如果引入模板,又可分為硬模板法和軟模板法。在新能源領域,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性能至關重要。而其前驅體的生產目前是以液相生產方法--共沉淀法為主。液相生產方法又可以按照生產過程中產品是否可以連續產生和收集分為間歇反應過程和連續反應過程。
3 我國粒度標準物質研制研究進展
我國研究微/納米級粒度標準物質的起步較晚,從上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立項研究,截止到目前有幾十種聚苯乙烯微球和二氧化硅國家粒度標準物質。1989年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研制了微粒標準物質GBW(E)120001~GBW(E)120008(粒徑1.95~75μm),采用顯微鏡、庫爾特微粒計和圖像分析儀分析測量方法定值,現已停售。中國石油大學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和海岸鴻蒙標準物質公司研制了多種納米/亞微米/微米級粒度標準物質。粒度標準物質可溯源至我國長度基準,為建立并維護我國粒度測量溯源及傳遞體系、滿足粒度儀檢定校準需求提供了支撐。[2]我國金納米粒度標準物質和二氧化鈰微球粒度微球標準物質見表1。目前,我國的粒度標準物質的尺寸范圍在60nm~100μm之間,60nm以下的國家粒度標準物質還相對較少。
4 納米/微米材料液相生產連續流微反應系統
連續流微反應系統目前處于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領域。其基本思想是令化學反應發生在一個小的區域。一般反應器體積為幾立方厘米,最多幾十立方厘米。由于其體積小的特點,反應參數更容易得到控制和分析。由于其單位時間內流過的液體體積較小,反應溫度和壓力可以向更有利于反應進行的方向提高,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危害小,同時安全設計相較于間歇釜式反應系統簡單易行。針對納米/微米晶體生長需要的高溫高壓反應,反應時間可以由幾天縮短至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其對反應速度的提升優勢是驚人的。連續流微反應的工程放大相較于間歇釜式反應器要容易很多,最主要的是要控制平行反應的出口和入口條件的一致性。雖然目前該反應屬于世界前沿,尚處于學術研究階段,但是像每種有工業化潛力和需求的新技術的產生一樣,連續流微反應系統是高溫高壓生產納米/微米顆粒發展的必然趨勢。連續流反應系統的研發和設計要遵循幾個原則,首先要保證選材的安全性,要著眼于反應系統的體積(管徑),溫度,壓力和溶劑特點(是否腐蝕等等)。其次要考慮晶體顆粒的生長和沉積,保證系統內無堵塞和堆積。再次要根據流體的特點計算設計流速,保證顆粒可以順利被帶出。最后關于反應器外的附屬設計,例如泵,預熱器,冷卻器的選擇要根據實際需求計算得出。
5 納米材料發展趨勢
接下來的幾十年內,納米材料便會逐漸運用于各個科學技術行業,并深刻影響著社會大眾生產與生活觀念,有力地提高生產力,促使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
5.1 環境和能源
憑借納米材料研發綠色能源與環境處理技術,控制污染,修復已經被破壞的環境;研究開發控制1nm的納米孔材料,將其運用到催化劑中,對孔污染現象進行有效清理。
5.2 醫學和生物領域
納米材料運用于藥物化學物質的數量成倍增加,研究出50~100nm尺寸的納米顆粒有效治療腫瘤部位,由于較大粒子難以穿過腫瘤上的各種小孔,納米顆粒便可順利融入到腫瘤內部,促使藥物發揮最大功效;當癌癥只有很少癌細胞時,借助納米技術便可準確檢出。
5.3 微電子和計算機
采取納米結構的微處理器效率增加100萬倍,且擁有兆比特的存儲器,研究開發出量子計算機和光子計算機。
5.4 照明系統
對于發光二極管的半導體的制作,逐漸在納米尺寸范圍內完成,如此制作出的發光二極管的效率同目前可見光譜上白熾光相似,再憑借其低發熱性、耐用性及精致小巧等優勢廣泛運用于汽車照明、展覽、指示器中。[3]
6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需求的提升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對納米/微米新型功能材料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在納米/微米材料的不同制備方法和反應系統中,新型的液相連續流微反應過程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前,新型反應過程有待進一步的研發和生產規模的放大,這些都需要科研工作者和工業界進行緊密合作,針對于材料的需求和化工生產反應的特點進行設計,驗證和改良,有力推進納米/微米新型功能材料的應用,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
[1]盧敬叁,朱虹.納米計量技術的應用及其發展[J].工業計量,2003(6):53-54.
[2]劉忍肖,高潔,葛廣路.我國納米標準樣品研究進展[J].中國標準化,2012(10):80-84.
[3]董鵬,陳勝利,趙俊穎,等.國內外亞微米/納米級粒度標準物質現狀[J].中國粉體技術,2007(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