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
摘要:本文針對電網智能化過程中遇到的核心技術以及農村電網智能化的要點展開分析,用以加強該領域的認知。
關鍵字:電網;智能化;要點
經濟的發展,推動著電力能源越來越朝向社會支柱性能源的地位邁進,與之對應的電網建設,也在諸多方面的共同關注之下,穩步朝著智能化自動化的工作方式發展。未來建設智能電網的工作重點,一方面是要加強城鎮智能化設備應用層面的考察,另一個方面,則是要加強農村以及偏遠城鎮智能電網系統的構建。
一、電網智能化過程中核心技術分析
對于電網智能化工作而言,不同的發展階段,必然會在核心技術需求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特征。例如智能化初期,會比較注重電力通信網的建設,以及數字化的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的選用,對應的一次性投資也成為關注的重點問題。而隨著電網智能化的不斷深入,更多的數據得以采集,對應的軟件系統就成為重點。大數據相關分析技術開始涌入,數據分析的有效性和準確度等,都成為關系到電網發展以及電力能源有效有序供給的重要因素。
就現階段電網智能化建設所需要關注的核心技術展開分析,可以發現,如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必須加以強調:
1.大數據分析技術
大數據分析技術從根本上看是一個技術簇,而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這是由多項技術共同構成的一個技術框架,用以實現對于智能電網中海量電力數據展開深入的分析,解讀出數據背后有價值的信息,并且展開對于電網工作狀況,以及電能消費情況的有效判斷,從而用于支持相關決策。在這一方面,數據挖掘以及必要的模型預測技術會成為技術重點。其中數據挖掘主要負責從大量的數據中通過算法搜索隱藏于其中信息,相對于模型的建立和預測,數據挖掘技術相對而言涉及到的技術層面較淺,但是發展相對成熟,可以說是現階段電網智能化得以實現的重要依仗。利用數據挖掘技術,能夠初步實現對電力網絡環境中故障點的判斷和鎖定,并且實現電力能源需求端橫向和縱向的有效對比,有利于技術確定是否存在竊電,并且也能為社會環境中諸多產業的用電優化提供基本依據和參考。與之對應,模型預測技術更多著眼于未來,是一種基于歷史數據來判斷未來電力能源需求發展趨勢的重要技術,其存在和成熟程度,直接關系到電力網絡長期的規劃問題。對于這一方面,需要將天氣、產業經濟以及人口等多個方面的數據都納入到原始數據領域之中,構建起完整的影響因素系統,才能獲取到無限逼近真實情況的預測結果。
2.可視化操作接口
可視化接口,從本質上看屬于一種高級的人機接口,或者說是人與系統之間的接口,多媒體技術必然是其中的重點技術支持。可視化的接口能夠支持起工作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更為有效地讀取系統所產出的分析結果,可以說,這個接口的水平,直接關系到某些故障點獲取反應的時間,進一步成為影響電網在區域內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在設計和制作對應的可視化接口的過程中,應當關注不同類別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展現方式,其中包括發電廠的狀態信息、線路運行情況、變電站的運行情況、故障位置、裕度穩定情況、電壓及潮流等諸多方面,對于不同的信息輸出,應當采用不同形態的可視化展示方案,必要的時候加強測試,依據具體測試結果謹慎選擇,才能獲取良好效果。
3.智能保護技術
智能保護技術同樣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技術簇,其中包括對于智能電網數字集群的備份,以及對于用戶身份的識別等諸多方面。其中重點包括鏡像備用、智能保護整定以及智能安全系統等。其中鏡像備用可以作為整個安全系統的根基對待,在建設智能電網時,通過為控制中心信息構建實時鏡像的方式,能夠確保在滿足緊急情況的條件下復制控制中心功能。包括面向基本數據的備份,以及面向日常操作日志的備份等,都應當考慮到。而只能保護整定,則是在電網智能化建設中,關鍵技術節點是對數據進行快速、穩定的分析,對電網負荷特性、網絡拓撲參數等進行實時智能化計算,得到電網內安全自動裝置、線路、母線及變壓器保護的具體定值。至于智能保護系統,則相對而言比較綜合,保持了與傳統信息網絡相對一致的步伐展開建設,力求能夠依據整個電網的運行狀態來確定對應的工作參數,做到將有限的安全運算資源實現合理分配。
二、面向農村的電網智能化實現要點分析
即便已經明確了在電網智能化進程中的技術核心,也還是要對當前農村智能電網建設問題給予額外關注。農村是一個特殊的電力服務環境,雖然已經有了城鎮環境中相對而言比較成熟的電網智能化建設經驗,也不代表就可以完全照搬照抄,直接應用到農村。仍然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確定出合理的發展方案。
首先,謹慎選擇農村智能電網相關設備。對于廣大農村領域智能電網的建設而言,不能單純的對比城市智能電網既有的建設經驗與展開,而必須面向農村具體的環境,圍繞農村用電特征進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有的放矢的確定出對應的電網智能化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要點必須加以關注。其一在于合理確定農村智能電網的運行容量,就是要求不能對農村的電力能源需求有所低估。必須正視我國農村飛速發展的經濟狀態,對其合理考察,才能在提供充分的一次設備運行容量的基礎之上,實現有效的電網智能化。其二就是要重視農村環境中對于電力需求的潮汐特征。因為農村電力需求涉及到農業以及諸多第三產業的生產,這其中就必然會出現潮汐問題。這有可能是以天作為周期而產生的潮汐,也有可能是按照季節而產生的潮汐,還有可能是不同的產業形成特定特征而存在的固有潮汐。這些特征相疊加,共同形成農村對于電力的綜合需求,如果無視這些特征,就會導致智能化必然要走彎路。單純一次設備的運行數據,是諸多特征疊加在一起的,如果智能化單純以一次網絡作為依據而展開,就會面對比較長的摸索階段,形成時間浪費。
其次,切實提升農村智能電網運維水平。農村智能電網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相關的運維力量明顯不足。這種維護力量的不足不僅僅體現在智能電網領域,在常規電網領域同樣十分突出。對于智能電網的運維工作而言,首先要從硬件層面確保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能夠做到深入了解諸多二次設備以及數字化一次設備的正常運行情況,做到可以對故障進行初步判斷,并且排除簡單故障。在此基礎上,工作人員還應該能夠通過智能終端的接入來獲取到更為全面的智能電網工作信息,并且能夠有效的閱讀和掌握信息中所表達的內涵。這是對電網工作狀態實現有效判斷的一個重要依據,如果這個環節有所缺失,電網的智能化價值就無從得到彰顯。
三、結論
智能電網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電力部門唯有把握這個方向,作出及時調整,才能形成推進電網智能化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福華.智能化農村電網的建設[J].大眾用電,2016(01):36-37.
[2]姜家寅,劉曉光,崔傳波.農村電網智能化建設技術[J].農村電氣化,2016(03):43-44.
[3]王鵬.智能化農村電網的建設[J].電氣開關,2016(0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