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婧 邢文靜
“太重油膜軸承產品光潔度高,表面光滑到螞蟻都爬不上去。”這是一位國外專家對太重油膜軸承的評價,也是太重油膜軸承給外界留下的印象。

油膜軸承作為現代機械設備軋機的心臟,在鋼鐵工業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太原重工油膜軸承分公司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從事軋機油膜軸承研究開發、設計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企業,在中國重型機械行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日,筆者來到太重油膜軸承分公司,只見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干勁十足。“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焊接柳鋼防城港項目中需要用到的油膜軸承襯套。”車間工人路鵬飛自豪地告訴筆者,這種產品只有他們能生產。
確實,太原重工有自豪的資本。太重油膜軸承作為國內機械制造代表產品,一直引領著行業創新的腳步。
作為現代軋機的心臟,油膜軸承可廣泛應用于冶金、礦山、電力等領域。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僅有的油膜軸承產品只能由前蘇聯提供,那時能夠早日用上自主設計生產的工業設備,成為產業工人的愿望。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太重定點負責研制油膜軸承,在僅有前蘇聯出版書籍可供參考的情況下,開啟了自主設計、艱苦創業之路。老一輩太重人大膽創造,決定以軋機油膜軸承核心零件錐、襯套為切入點,不斷探索試制。
1958年,太重試制成功我國第一套φ750×560油膜軸承錐襯套備件,結束了我國不能制造油膜軸承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初期,為解決船艦、坦克、高壓鍋爐等國防領域對寬厚板材的需求,我國決定建設河北舞陽鋼鐵4200寬厚板生產線,其中關鍵部件需要用到油膜軸承。當時,舞陽這臺大型設備被稱為“軋機之王”,油膜軸承的設計制造無論從規格還是技術來說都面臨著很大難度。太重挺身而出,成功研制出φ1300油膜軸承,并于1978年在舞鋼安裝,至今仍在發揮著作用。
1980年,太重根據市場需求,研制出我國第一套“靜—動壓軋機油膜軸承”,又一次填補了國內空白,我國由此成為第三個能獨立設計制造該設備的國家。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機械行業開始越來越多與國外合作生產先進水平產品。1985年,太重與美國知名油膜軸承設計制造公司簽訂了15年軋機油膜軸承技術貿易許可證合作協議,但對方只同意引進制造技術,核心設計和運行技術拒絕轉讓,特別是國外在20世紀80年代即已開發的“無鍵結構油膜軸承”技術一直沒有授權,舊技術的生產圖紙根本無法滿足現代軋機生產需求。
技術滯后使太重頻頻受制,當時國內新上線的熱軋機項目均采用成套進口設備,太重根本拿不到訂單。另外,太重每年還需向美國公司按油膜軸承銷售收入的10%支付技術服務費,即使是太重自主開發設計的也要支付4%。
為了突破發展瓶頸,太重努力自主創新,克服困難辛勤攻關,“無鍵油膜軸承”“液壓鎖緊”“新型密封”“靜—動壓成套供油系統”等先進設計和工藝相繼被攻克。1995年,太重油膜軸承在與國外產品技術性能基本一樣、價格僅為三分之一的情況下,成功取得酒鋼2800軋機油膜軸承合同。
2000年,與太重合作的美國公司在續簽談判時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條件:以技術入股,既不投資也不允許“TZ”商標出現,技術、銷售等全由美方做。
“這不是把太重當成代工廠嗎?”時任太重集油膜軸承分公司經理的申福昌對此難以接受。最終,太重拒絕了與美國公司繼續合作。為了阻止太重油膜軸承發展,美方還在中國建立了獨資工廠并揚言:“我有美國的技術、中國的價格,看看市場最終會選誰。”
“那時候,大家都憋著一口氣,一定要干出個樣子給外國人看看。”據原太重集油膜軸承分公司研究所設計員、現任所長楊匯榮回憶,當時為了節約時間,科研人員下班不回家,在辦公室熱情高漲地研究攻關技術,時間晚了就在辦公室睡一會兒,起來接著干。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夜以繼日的努力,太重軸承技術飛速發展,與國外先進技術差距不斷縮小。
制約太重油膜軸承發展的技術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要開發市場了。2001年,太重終于抓住機遇,成功簽訂了許可協議到期后第一份成套項目合同——寶鋼1780熱連軋項目訂單。這份訂單來之不易,起初寶鋼項目組的合作外方不看好中國產品性能,決定采用進口設備。得知情況后,申福昌趕到上海,當面向專家、項目組介紹太重油膜軸承的技術性能和產品質量,并連夜形成產品相關情況說明,申福昌誠懇的態度打動了寶鋼。寶鋼第一時間安排項目指揮部5名工作人員赴太重油膜軸承考察生產條件,并在實地考察后形成太重技術質量能完全勝任的報告。就這樣,太重憑實力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隨著市場發展需要,太重興建了全球最大的專業化、現代化油膜軸承新型制造基地。通過優化制造工藝、更新生產設備,使太重油膜軸承主要幾何精度提高到了μ級,產品包括各種規格和類型。
太重油膜軸承技術創新突破的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在首秦4300寬厚板軋機項目中,太重打破了中國不能設計制造萬噸軋制力油膜軸承的局面;在寶鋼三期工程1880熱連軋機項目中,太重首次將無鍵薄壁優化型軸承應用于熱軋板帶軋機;在南鋼4700寬厚板軋機項目中,太重設計制造了目前世界上承載能力最大的油膜軸承……太重也收獲了26項油膜軸承專利技術,成為我國《軋輥油膜軸承標準》的制定方,為全球各種規格油膜軸承提供選型參考。
同時,太重油膜軸承的市場份額占比不斷擴大,并漸漸走出國門。2017年底,太重油膜軸承出口項目經銷員謝漢江獨自來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哈薩克斯坦拓展國際貿易。英語在這里派不上用場,中俄字典、英俄字典成了謝漢江打開市場的老師,每天工作8小時,學習語言10小時,最終,俄語成了他的第三語言,太重的業務也拓展到了烏克蘭和俄羅斯。
除了市場營銷持續發力,油膜軸承在產品服務上也做到了極致。過硬的產品質量,讓太重油膜軸承敢于對客戶作出“一次使用、終身負責”的莊嚴承諾,為客戶提供免費操作培訓、定期經驗指導、售后維修等各項服務。
如今,太重“TZ”牌油膜軸承占國內板帶和中寬厚板軋機市場的85%,產品出口15個國家和地區,甚至賣到德國和日本這兩個油膜軸承技術先進的國家。即使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上半年,國內市場接連中標晉鋼1580熱連軋、金馬鋼鐵1580熱連軋等油膜軸承項目,總價值約8000多萬元。國際市場成功簽訂了哈薩克斯坦安賽樂米塔爾、印度JSPL油膜軸承備件等多個出口合同,總價值約1500萬元。
太重油膜軸承的成功,也迫使世界上另外兩家知名公司的同類產品在我國市場的銷售價格一降再降,最終降到原價的三分之一以下,為我國鋼鐵企業降低成本、自主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當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由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太重集團以“精細化、國際化、高端化、智慧化”為轉型發展方向,提出“建成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現代智能裝備制造企業”的愿景,通過認真分析國內國際軋機生產線市場形勢、備件市場需求情況,形成新時期下的發展路線圖。
“當前,薄板坯連鑄連軋油膜軸承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油膜軸承分公司總經理程東生告訴筆者,根據行業發展新動態,該公司第一時間開展技術攻關立項,并成功將開發出的新產品運用到生產領域中,下一步將根據用戶實際使用反饋意見,在“油膜軸承智能化監控發展”等方面不斷優化完善產品性能,進一步推廣新產品在市場上的運用。同時,公司將根據鋼鐵行業海邊搬遷建廠因素,加強零件材料防腐耐腐能力,有針對性開展技術優化創新。
“公司還將進一步擴展業務輻射范圍,以國際市場占比30%為奮斗目標,依托現有的印度、俄語區、東南亞3個國際市場,推動分公司國際化版圖擴展。”程東生說,通過與國外總包商建立戰略合作形成戰略投資方式的途徑,積極發展南非、土耳其等國外鋼鐵用戶,推動分公司產品國際化進度。
“未來油膜軸承可實現智能診斷、遠程監控等功能,可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產品,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為中國制造高端化發展貢獻力量。”談及未來發展,程東生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