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摘要]從縣域角度出發,運用投入產出法將純農區遼寧省盤山縣與非純農區浙江省江山市作為對比,從而測算出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縣域農村經濟的拉動系數,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在非純農縣域與純農縣域間對農村經濟拉動效應的差異:差異源于經濟發展水平、消費結構、自然條件及經營方式的改善程度等的差別。
[關鍵詞]高標準農田建設;縣域農村經濟;拉動效應;投入產出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縣域經濟是以行政縣城區為中心、鄉鎮為輔、農村為媒介的我國特有的行政區劃型經濟,是職能健全且涉及三個產業的國民經濟中較基礎的單位和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高度,表明黨委及社會各層次都對縣域經濟有極大關注,國家層面對拉動縣域經濟效應模式也極為重視。
高標準農田是指以農村土地為基礎,在一定時間內合理升級為具備土地連片、高產穩產、抗災能力強等特征的基本農田非純農區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純農區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兩地同屬于基礎設施建設較優質的東部經濟發達區,但以第三產業為主的江山市經濟體量高于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盤山縣,在研究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村經濟的拉動效應方面,兩者作為非純農區及純農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縣域農村經濟的拉動效應現狀分析
1.1一次拉動效應
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通過產業鏈輻射及實物需求產生第一次拉動效應,并進一步推動縣域農村經濟水平增長。雖然兩縣域在一次拉動效應方面鹺異較大,但兩者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所拉動的部門均包括建筑、非金屬礦物制品等,較為相似。同時,江山市和盤縣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直接拉動的部中影響力系數大于社會平均值的分別有16個和13個,因此,高標準農田建設應投資這些社會影響力較大的部門,進而能對拉動縣域農村經濟增長產生顯著作用。
1.2二次拉動效應
通過以建設項目工作人員“獲得勞動報酬一用工資消費一帶動農林牧漁業等產品的發展”形式產生第二次拉動效應,以進一步推進縣域經濟增長。高標準農田建設對江山市和盤山縣農村經濟的二次拉動效應大小相近,但作用的部門不同。江汕市與盤山縣的二次拉動系數分別為0.030,0.028,兩者十分相近。
1.3間接拉動效應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對耕地面積增長、耕地質量優化、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都具有顯著幫助,從而增加農業產值并提高農民收人及消費水平,以進一步增加縣域農村經濟水平。
高標準農田建設對江山市和盤山縣農村經濟的間接拉動值分別為34578.94萬元、4139.39萬元,前者為后者的8.35倍;間接拉動系數分別為0.64、0.12,前者為后者的5.33倍。
1.4總拉動效應
高標準農田建設對江山市農村經濟的一次、二次、間接拉動作用及總拉動系數均大于盤山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純農區盤山縣與非純農區江山市農村經濟的拉動系數差異較大。
2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兩縣域農村經濟拉動效應差異原因分析
2.1經濟水平不同,消費結構差異
非純農縣域江山市在產業發展方面較純農縣域盤山縣成熟,同時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前者也高于后者,受經濟水平影響,位于東南沿海的江山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對外產業聯系等方面均優于盤山縣,且由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拉動效應及推動產業發展方面均高于盤山縣。江山市和盤山縣由于地域風俗、人文情感等方面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消費結構,進而使得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兩縣域農村經濟的拉動效應及部門產生差異。
2.2自然條件區別,經營改善迥異
盤山縣項目區農田是在原有蟹田和基本農田基礎上建設的,其自然條件與在原有基本農田基礎上建設的江山市項目相比較差,差距較大的自然條件使得盤山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效率較低目對農村經濟拉動乘數偏小。而且,經營式的改善程度與項目區農戶的生產效率及投資拉動效應間成正比例關系,而以第三產業為主的非純農縣域江山市項目在經防式改善力度方面大于以第一產業為主的純農縣域盤山縣,進而使得江山市拉動系數高于盤山縣。
3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縣域農村經濟的拉動效應存在問題
3.1農民意愿不強,生產水平較弱
為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實行,應保證農戶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力量,并征集考慮農戶的意見和想法來制訂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措施規劃,以進一步促進農戶主動參與到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進程中。但部分農戶未考慮大局利益并把自身利益擺在首要地位,其主動配合和積極響應意愿不強,且不斷提出各種要求,這導致前期提出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措施規劃方案難以及時推進并有效落實。
目前我國多地農民生產及生活水平較城市居民相對落后,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農村剩余勞動力整體素質較低;現有農村勞動力在掌握相關農業技枋面阻力較大;小農意識對農民生產積極性影響較大,農民的主要生活環境在農村,以農田為主要謀生媒介,但傳統農業產值較低且隨環境影響風險較大,農民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的參與度不夠,孫農意識較為強烈,難以從大局、長遠角度思考問題。
3.2“非糧化”普遍,資金投入單一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較多,如耕地“非糧化”現象普遍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資源消耗過大等。前者,農戶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農田種植種類,不再滿足于僅種植糧食,同時在耕地上大面積種植花卉、樹苗等可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作物,導致增加了包括拆遷、補償等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政策處理難度,后者,目前各地符合交通便捷、地勢平坦集中且水利設備高效標準的片區都已投人到高標準農田建設進程中,導致高標準農田后備資源逐漸減少。
另外,為保證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順利開展并取得理想效果,需籌集并投入大量資金,但目前融資機制尚未建立且區級補助資金較少,資金投人形式主要包括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資金,如此單一的資金投人形式對政府財政支出影響較大。
3.3建設主體單一,規劃設計欠佳
首先,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主體較為單一,除政府外,還應協同企業、鄉鎮等發揮作用,否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難以聯動,且其經濟效應難以呈增長趨勢,建設主體單一同時也導致政府在主導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未充分考慮農戶的意愿和考慮征集新型經營主體共同建設高標準農田。最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設計人員在前期規劃設計時憑經驗設計、現場踏勘工作時不細致,設計的規劃方案未充分結合實際,導致方案在投人實際運用時無法高效落實。
3.4農田管控嚴格,管理未標準化
目前,高標準農田管控較為嚴格,國家要求應以按圖管制耕地區域的方式開展高標準農田上圖人庫,以進一步保護高標準農田并推進項目實施。但基層政府響應力度欠佳,其往往認為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會占用鄉村振興用地資源,并影響鄉鎮今后城鎮化發展空間。同時,大部分農戶沒有從長遠利益出發,僅注重短期的經濟回報,且部分村民依然存在“建設高標準農田與建設用地開發兩者不能兼顧”的思想,再加上目前農田建設管理手段單一且效果不明顯,沒有形成標準化管理模式,這都導致政府難以調動村民耕種積極性及響應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熱情。
4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縣域農村經濟的拉動效應建議
4.1建立激勵機制,增強村民意愿
對于部分村民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未考慮大局意識、積極配合意愿不強等情況,首先,村委應自問自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項目引導工作:項目選址應征求村民意見并形成決議、項目設計規劃應先實地調查并吸收農戶建議等、項目管理應制定相關細則使其更規范化、項目驗收應明確各部門職責并嚴格驗收成果、項目資金應由第三方實行工程審價并上報審計部門等。其次,村委可以建立激勵機制,對于甘于奉獻、以大局為重、支持建設項目的農戶給予正向鼓勵,并提供一定的幫扶及物質獎勵,從而逐漸帶動大范圍農戶共同參與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
4.2規范耕地作物,擴大資金投入
針對耕地“非糧化”現象,村委應向農戶發放《農田作物承諾書》,農民需承諾僅在農田種植糧食作物,而非種植花卉、樹苗等經濟作物,且不能挖塘養魚等耕地“非糧化”行為。村委發放并收集《農田作物承諾書》后,需向市級國土資源局提交《承諾書》并自愿接受上級的監督審查,以從書面承諾和政府監察的形式規范耕地作物。此外,政府應發揮職能保障資金投人能滿足“人一物一財”間的共同作用,同時秉承“以科學分工增強行業間的關聯性”的理論,利用綜合資金、借助發行發展債券等方式吸收資本及擴大地方投資對經濟的乘數效應,在合理融資后,應確保資金真正投人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并在投資時側重于投人到基礎設施落后的鄉村、具有較強經濟潛力的行業中。
4.3建設主體多樣、規劃因地制宜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應以政府為主導、鄉鎮為實地、縣域為拓展、社會為支撐、企業為引導的方式,實現建設主體多樣化。其次,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劃應秉承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項目設計人應以深入鄉鎮、尋訪村民、勘察耕地等實地調查形式搜集農田相關信息,并由此設計針對性的建設方案。如對基礎設施較差、自然條件限制較大的地區,設計人應考慮到農田的水利、鄉鎮的交通、村民的綜合素質等情況,保證農田建設的土地流轉率提升,以進一步促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村經濟的拉動效應。
4.4出臺優惠政策,且管理標準化
純農縣域以第一產業為主,村委應從村民角度出發,制定包括稅收等相關政策來服務村民并刺激其消費,同時圍繞耕地建設在政策方面補齊項目短板。而且,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管理手段方面應實行標準化模式,根據地方實際情況發布項目建設標準及管理辦法,并嚴格遵循包括招投標制、公告制和審計制等在內的國家“六項制度”中,在招投標方面應杜絕暗箱操作,對參與項目的相關單位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制度進行招投標,并將結果通過網絡等公共平臺公示。
5結語
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消耗建筑產品大幅度增加了項目區農民的農業收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建設項目對江山市農村經濟的一次拉動效應及間接拉動效應均高于盤山縣,但一次拉動效應對兩縣域作用的部門相似、間接拉動效應對兩縣域作用的部門差異較大;而二次拉動效應對江山市和盤山縣作用的部門不同,但效應值相近。而以上差異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經濟發展水平、消費結構、自然條件及經營方式的改善程度的不同。
[參考文獻]
[1]元慶,張志敏,周偉.公路建設投資乘數的算法研究[J].中國公路學報,2004(2):106-109.
[2]唐文進,徐曉偉,許桂華.大規模水利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效——基于水利社會核算矩陣的分析[J].當代財經,2011(11):20-29.
[3]張晉華,馮文勇,趙鵬宇,等.山西省旅游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7,36(1):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