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軍 馬景海
非正常死亡事件從來都是我國整個社會關注的重點,一旦針對這些事件的應對及處理存在不妥當的地方,很容易引發群情激奮,不僅造成公眾資源的浪費,還會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一直對非正常死亡類現場的勘驗檢查工作持以高度重視,從現場獲取第一手證據來確定死亡性質,避免冤假錯案發生,給予整個社會真相與公正,來確保社會的和諧發展。
非正常死亡,在概念上是指因各種外部原因及作用導致的死亡,其中包括溺水、火災、高空墜落、工傷、各種事故、自殺、他殺、受傷害致死等,因這類原因導致的死亡皆歸屬于非正常死亡。通常情況下,非正常死亡的現場會表現出以下兩方面特點:其一是現場環境的相對復雜化,由于導致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相對正常死亡而言,非正常死亡現場的原因往往更加復雜,現場內容及實際情況通常與整個案件的復雜程度有直接關聯;其二是非正常死亡的現場往往難以得到有效保護,也就是說非正常死亡的現場極易被破壞,由于進入現場的人員包括搶救人員、死者相關人員、調查人員等,人員構成較為復雜,且不同人員的活動也各有其目的及方式上的特殊性,因此極易造成現場的破壞[1]。由此可以了解到非正常死亡現場勘驗檢查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保護現場,并確保勘驗檢查工作圍繞現場進行。
死亡現場通常保留了死者最后的活動狀態,因而也含有大量與案件有關的線索、痕跡及物證,對判斷死者的死因、確定事件的性質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對死亡現場的檢查是公安機關相關部門一貫以來的勘驗檢查重點工作,其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中心現場
對于非正常死亡現場而言,尸體被發現的位置或是事故發生的地點一般會被當做中心現場。對中心現場的勘查首先要控制好出入口,這一點在室內比較方便,在室外需要專職人員配合警戒線封鎖區域。但無論是室內現場或是室外現場,均需要優先取證是否有外來因素造成影響。如化工廠內部發生的有毒氣體泄漏事故,就需要調查監控,以確定事發前后的關鍵時間內是否有可疑人員介入事故過程。
中心現場勘驗檢查工作的重點,是盡可能尋找、排查尸體周圍的痕跡及物證,做好這方面內容的提取工作,對痕跡及物證之間的因果關系、位置等均要進行記錄與分析。由于現場呈現出的往往是事故發生后的景象,因此很多現場信息本身具有隱蔽性,也就擁有仔細勘查的必要。對于事故發生過程中曾出入現場的人員應仔細詢問,力圖還原事故發生之前現場的狀態。針對現場的封閉情況應仔細檢查,如果現場處于室內,應檢查門窗的閉鎖情況、是否存在暴力破壞的跡象、是否有異常的開啟狀態,如果在外觀上不能確定,那就需要對鎖具的物理結構進行檢查,查看其中是否有遭破壞或不合常理的結構特點;室外現場的勘查以檢查出入現場的通道為主,排查現場內留下的足跡、其它痕跡或是遺留物品,如果是野外還可分析草木的倒伏程度、方向等,綜合分析死者在現場曾經的活動狀態,梳理死亡發生的過程。
(二)外圍現場
外圍現場有時也叫第二現場,但被稱為第二現場的并不都是外圍現場。非正常死亡案件中的外圍現場,是指與死者死因有一定關聯性的地點、場所或區域。外圍現場通常會留有死者死前留下的痕跡或物品,這些痕跡及遺物能夠幫助刑偵人員判斷死者生前的狀態,因此對這部分資料的記錄應詳實而完整,從而能夠綜合各方原因判斷死者的死因。
有些情況下外圍現場還會留有死者的貴重物品、現金及財產等,根據這些貴重物品與財產的遺留數目、放置狀態也可進行死者死因的排查,幫助刑偵人員進一步確認調查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除非是涉及到刑事案件的事故,一般事故(如無預謀的車禍、生產事故、醫療事故等)造成的現場通常不會涉及到外圍現場。
(三)提取現場的痕跡
現場的痕跡與物證是判斷死者生前或死亡瞬間活動的主要依據。對于非正常死亡現場而言,這類痕跡或物證通常是指現場的足跡、手印及其他生物物證(指甲、頭發或其他身體組織等,也包括唾液、尿液等留下的生物痕跡)。通常現場的種類按照事件類型進行分類,不同事件類型在大體提取活動上是相似的,但在細節上存在不同差異。通常非正常死亡現場的痕跡提取工作,要先確定現場的性質,以使痕跡及物證提取工作具有目的性、指向性,并確保所提取痕跡的價值[2]。提取過程中應嚴格按照不同痕跡的提取規程進行工作,并做好記錄,以免勘驗工作受影響,誤導調查方向。此外還要詢問有關人員現場發生的變動,進一步確定痕跡物證提取的位置與范圍。
對高空墜落現場痕跡的提取通常以事發地的護欄、窗戶為重點位置,對這些位置的手印、足跡踩踏痕跡應予以顯現,測量其長寬、直徑及各種數據,隨后做好定位并拍照,在拍照完成后收集提取;縊死現場需要確定繩索來源,測量繩索離地高度、死者身高、墊腳物足跡與死者足紋、鞋底痕跡等,在檢驗技術得到發展的當下,對于懸掛用的繩索還需要先拍照再檢驗。
如果是化工廠生產過程中有害物質泄露導致的非正常死亡,工作人員需要先應用可靠的防護設備,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痕跡及物證的提取工作。提取工作開展的重點是以有毒有害位置為圓心、固定半徑的一片區域內,通過對這片區域進行地毯式的排查,測量容器、管道的破損情況,推算管道或容器內部的壓強,找出與泄漏有直接關系的痕跡與物證,從而分析出導致泄漏的原因;另外還要對死者留下的生物痕跡進行提取研究,判斷致死的原因,從而確定事故現場事故類型與死者的正確關系。通常化工事故導致的非自然死亡也會留下傷者,因此可向傷者咨詢現場關鍵內容。
以2019年“3.3”四川達州硫化氫中毒事故為例,當日5時10分左右,甕福達州化工有限公司物流部磷酸灌裝區內發生一起硫化氫氣體中毒事故,造成三死三傷的嚴重后果。現場勘查人員在對運輸車進行排查后,發現其中部分運輸車罐體內留有濃度極低的硫化鈉殘液,隨后又在附近的地溝中發現磷酸的殘留,在結合對相關人員的調查之后,發現是運輸車押運員在使用低壓蒸汽清洗吹掃運輸車罐體時,導致車內殘留的硫化鈉隨污水流入地溝,并與地溝內磷酸發生反應產生硫化氫,導致附近路過人員誤吸入,從而造成事故。
(四)尸檢
尸檢是非正常死亡類現場勘驗的重要工作內容,通過對尸體被發現時的狀態、損傷位置程度及形態進行分析,并結合現場環境判斷損傷是否具有形成條件,從而完成現場重建工作。一般來講,非正常死亡類案件的尸檢主要以尸表檢驗為主,如果要進行病理檢驗,則公安機關需要征得家屬的同意。如果是火災現場或一氧化碳中毒的死者,必須取心血進行毒理化學檢驗。而如果非正常死亡的尸體是女性,還需要進行性器官的檢驗,用以進一步定性死亡性質及死亡原因。
(一)確認死亡原因
一般情況下,在非正常死亡案件中死者的死因是較容易查明的,比如各類生產或醫療事故、火災、溺水、自然災害、高墜等,對于這些死因明確的案件,公安機關確認死亡原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死者家屬、相關單位乃至整個社會一個交代。而在復雜環境中(如野外、全封閉空間等)發生的非正常死亡,由于死者尸體可能存在高度腐敗,其死因的確定也就更加困難,需要公安機關做大量的相關走訪調查工作,配合多次現場痕跡獲取才能綜合判斷出死者的死因[3]。
(二)獲取生物檢材
尸檢是非正常死亡類現場勘驗檢查的關鍵工作內容,而尸檢要獲得的生物檢材包括尸體的尿液、血液、胃部內容物、部分器官組織、毛發及指掌紋等,通常情況下還要保留死者被發現時穿戴的衣服、鞋襪、飾品等,用以證實死者的身份,同時這些死者的隨身物品也是確認死者在場的依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尸檢過程中死者親屬不同意解剖尸體,那么在家屬出具確認用文書資料之后,嚴禁對尸體進行任何具有傷害性質的檢驗,僅能從外觀上進行檢查。
(三)安撫死者家屬的情緒
尸檢應盡可能避免露天進行,要進行尸檢需要先將尸體移動到合適的場所。如果受條件所限必須盡快完成尸檢,那么選擇尸檢位置時應重點考慮不會破壞現場的位置,在進行尸檢之前還需進行相應的遮擋,避免尸檢過程暴露在公眾視野下。這主要是為了招呼死者家屬的情緒,中國人在殯葬方面重視入土為安,如果家人因各種原因去世,均希望能夠早日安葬,也就不想看到已經死去的親人還要經歷尸檢(老人在這方面的執念尤其深刻),因此尸檢工作人員應考慮到家屬的情緒,盡量降低尸檢工作對家屬情緒產生的影響,以免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尸檢結束之后應盡可能及時、全面地與家屬溝通,由于此時家屬的情緒較為激動,因此溝通過程中務必要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耐心解答家屬提出的合理問題,做好與家屬的溝通工作,幫助家屬認識到非正常死亡的調查涉及內容眾多,無法通過某一方面工作得出結論,如有必要應盡可能配合調查部門的走訪工作,幫助完善調查結果。最后,如果需要保存尸體,派出所民警應參與到尸體的安置工作,并做好尸體的保全工作。
總而言之,由于非正常死亡事件往往極易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公安機關在受理非正常死亡案件之后,執行現場勘驗檢查工作時應盡到相應的社會責任,確保勘查工作的精細度,在工作過程中秉持客觀的態度,在調查過程中盡職盡責,保證調查過程的公平與公正。
[1] 黃愿,雷斌,張義軍.淺談非正常死亡類現場的勘驗檢查[J].法制與社會,2017(29):111-112.
[2] 鄭喜瑞,葉云.論非正常死亡案事件的現場勘查[J].法制博覽,2019(10):151.
[3] 杜海英,林勝.淺談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處置[J].派出所工作,2016(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