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高銀 婁志會
[摘要]隨著貴州省剩余貧困人口、貧困縣陸續脫貧摘帽,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各方面有機銜接成為主要任務。貴州省在脫貧攻堅中的扶貧政策、基礎設施建設、當地就業、產業可持續發展、貧困戶內生動力等方面還有很大上升空間,因此,做好政策宣傳與政策延續、完善基礎設施后期維護措施、多渠道多途徑鼓勵農民自主創業、突破產業發展可持續困境以及延續并普及教育醫療保障十分重要。
[關鍵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2020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是中國即將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關鍵之年,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統籌銜接的歷史交匯之年。隨著“沖刺90天,打贏殲滅戰”號角的吹響,全國各地脫貧攻堅工作正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問題。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攻克的重大難題,“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是黨對人民和歷史立下的莊嚴承諾,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僅有利于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可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貴州省必須統籌協調好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既要竭盡全力攻破脫貧攻堅難題,打牢基礎,又要時刻準備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新機遇。
1貴州省脫貧攻堅成效分析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省脫貧成效十分顯著。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623萬人減少到2019年的30.8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8%下降到0.85%;截至2019年5月全省共計完成“組組通”硬化路7.87萬km,保證了有30戶以上的村組實現100%硬化路通家門口目標,解決288.24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供電可靠率達99.8%;十三五期間實現18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0萬人、同步搬遷人口38萬人)的大遷徙,累計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943個,住房45.6萬套,扶貧車間914個,扶貧基地238個,解決搬遷勞動力就業85萬余人;緊緊抓住貴州產業革命“八要素”,用好“三變”改革,2019年貴州農業增加值增長5.7%,增速居全國前列,大力推進茶葉、食用茵、刺梨、石斛、油茶、竹、中藥材、精品水果、蔬菜、辣椒、生態畜牧、生態漁業等12大特色產業發展,各產業規模、產值、帶動貧困人口就業數量都顯著增長;全省共新建、改擴建的公辦幼兒園3800余所、城鎮義務教育學校項目140所、普通高中學校項目260所,2019年貴州省參加醫保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82.89萬人,實現了應保盡保,2019年共計完成51.38萬戶存在住房安全隱患的農村危房改造。
2貴州省脫貧攻堅存在的難題
貴州省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這條道路上可謂是戰果累累,但在取得這些成效的同時也發現若想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簽、擺脫區域性整體貧困貴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克服和解決的問題還很多,我們必須持續發力,層層破難。貴州脫貧攻堅存在的不足之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政策宣傳不到位且延續性不足
在政策的宣傳、交替、延續等方面多數貧困地區都存在些許問題。魯靜芳和汪連新等認為在政策宣傳中,由于農戶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或當地相關組織和人員對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農戶缺乏對相關扶貧政策的了解,影響農戶對扶貧產業項目的知曉度,從而無法享受政策優惠。而貴州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部分貧困戶對政策了解不足及政策交替和延續無保障問題,如特惠貸,貴州有些貧困地區并未保證所有建檔立卡戶都知曉并享受到該政策,導致這些貧困戶未能及時享受到該政策帶來的紅利,且該政策現今已取消,政策取消后還未出臺其他政策進行代替,這種“輸血”式的扶貧取消很有可能導致部分貧困戶返貧,從而影響扶貧成效,一定程度上延緩脫貧進度。
2.2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完善是影響脫貧成效的關鍵。高強認為摘帽貧困村通往城鎮的道路和重要連接線建設不足,供水排水、電力電信以及防火防災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非貧困村銜接不夠問題,農村基層設施還存在“重建設、輕養護”問題。飲水有保障是扶貧成效考核中一個最基本的點,但在貴州的某些貧困地區還存在間斷性缺水。據了解,由于受到地理環境影響,貴州大多農戶居住在半山腰或山頂,偶爾會出現水抽不上去而導致停水現象,更有一些農村道路修建存在面子工程,工程質量不達標,不注重公路的后期維護,新修公路在雨水、山洪等的沖蝕和來往車輛的碾壓下損壞速度快,嚴重影響村民行車出行。
2.3易地扶貧搬遷實現當地就業率低
易地扶貧搬遷毫無疑問是幫助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快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孫建韋指出易地扶貧搬遷存在后續發展產業缺乏支撐力,難以實現貧困人口就地就業。貴州作為易地扶貧搬遷規模最大的省份,解決搬遷戶就業問題十分嚴峻,由于遷入地區域經濟不發達,難以實現全部搬遷戶就地就業,只盡可能做到一戶一勞動力可在當地穩定就業,故搬遷戶實現當地穩定就業率較低。
2.4產業可持續性后勁不足
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是解決貧困問題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各貧困地區自身發展條件不一,某些地方產業后續持續發展問題較為突出。謝婷認為產業投資資金不足、產業融資平臺不健全且融資環境落后等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產業的發展壯大。作為深度貧困地區的貴州在這些問題上表現得較為突出,就用近幾年發展較旺的茶產業舉例:貴州的土壤、氣候等條件都非常適宜種植茶葉,但存在發展資金不足,且多為山地,多地區只能采取傳統的小規模生產,因而茶產業發展存在產業化水平較低、缺乏強有力的龍頭企業帶動、銷路不暢等問題,也有部分貧困戶選擇小農家庭經營方式生產茶葉,但在種植中可能存在科學種植、預防病蟲害、采摘等方面專業技術知識不足及種植品種多而雜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問題,商品優勢不明顯,產業可持續性問題突出。其他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著類似融資渠道少、產業鏈短、產品銷售渠道單一、經營主體內生動力不足等產業可持續性不足問題。
2.5農村勞動力和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
雖然“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是中國扶貧路上的一大創舉,但要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問題仍是現今脫貧攻堅的一大難題。王偉認為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后,存在等低保、靠扶持、要救濟、攀貧爭策、以貧為榮等現象,輸血式的扶貧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國家養“懶漢”問題。貴州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滿足不了大多數青壯年的收入需求,他們更傾向于外出務工賺取工資性收入,農村勞動力只留下“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此外,農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思想覺悟不高,所以有少部分貧困戶主動脫貧意識不強,存在“等”“靠”“要”思想。
3攻破脫貧攻堅難題,銜接鄉村振興
作為深度貧困地區的貴州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省齊發力,攻堅克難,并取得顯著成效,在2020年上半年即將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和鄉村振興戰略起步時期,貴州可充分借鑒在脫貧攻堅各方面工作中所積累的成功經驗,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新要求新任務突破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幾大難題,做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無縫銜接,重點銜接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做好政策宣傳與政策延續以助力鄉村振興
貴州在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中,嚴格貫徹落實國家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且取得良好成效,為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政策體系方面得到有效銜接,必須不斷完善其政策體系。一是加大各個政策的宣傳力度,駐村干部、幫扶責任人及村支兩委可通過入戶、廣播、微信等方式進行政策的宣傳,保證政策透明度達100%;二是對脫貧攻堅中一些符合當地實際的好政策要繼續延用,如金融幫扶政策,但需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新要求不斷優化和創新;三是做好政策的銜接工作,及時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出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的細則及具體實施方案;四是適當擴大政策普及度,對部分新型經營主體放寬受惠條件,構建對有發展能力的普通農戶政策保護體系。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雖是不同時間段的兩個戰略,但二者在政策設計上是相互協調、相互包容的,所以要把握好二者的優劣勢,實現其二者的有效對接。
3.2完善基礎設施后期維護措施以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強調生態宜居,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一是對于存在間斷性停水,飲水得不到全面保障的少數農戶需為他們提供一定的蓄水、凈水設備,保證其飲水安全;二是注重基礎設施的后期修護,公路等基礎設施本身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且受自然力影響較大,下雨易發生山體滑坡、山洪沖擊,對道路造成損壞,所以在鄉村振興階段須重視基礎設施的后期維護,持續投入維護資金,避免因基礎設施使用期限短、質量無保障、易損壞等問題造成返貧,同時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如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加強鞏固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總體任務的強有力支撐之一,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有效銜接意義重大,基礎設施始終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基礎和關鍵。
3.3多渠道多途徑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以助力鄉村振興
貴州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在解決貧困人口充分就業問題上需狠下功夫,但在易地扶貧搬遷戶當地就業率及提高農戶收入水平上還有很大上升空間,下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可大力鼓勵農戶自主創新創業,這不僅可解決農戶當地就業問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收入水平,主要可從這幾方面人手。一是在脫貧攻堅打下的旅游業基礎及根據貴州自身自然資源稟賦條件下大力打造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業等,通過旅游產業鏈帶動貧困家庭自主從事個體經營,增加當地消費水平從而提高收入;二是積極鼓勵貧困戶自主創新創業,根據農戶實際需求來開展農戶技能培訓,并適當縮小培訓規模及延長培訓時間,建立健全農民工創新創業支持保護及風險保障政策,政府可增加銀行貸款項目、降低銀行融資貸款門檻,為考察合格的項目提供一些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幫助,也適當增加一些風險防控補償政策,給足農戶創業信心;三是最大限度地激發各個主導產業的發展潛力,最大限度地挖掘產業附加值,并持續扶持發展還未穩定的產業,爭取在保障貧困群眾充分就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全體農民的收入水平,真正實現從解決貧困戶吃穿不愁到全體農民生活富裕上質的飛躍。
3.4突破產業發展可持續困境以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發展方面,貴州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在產業發展上大力調減以玉米為主的低效農作物,重點培育具有經濟價值和農業特色的優勢產業,目前取得的成績可觀。鄉村振興強調產業興旺,在脫貧攻堅中貴州在產業發展上表現出后續扶持力度欠缺,在借鑒產業扶貧發展中先進經驗的同時必須要突破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不足問題。一是擴大投融資渠道,完善財政扶持措施,農戶在以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產業發展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前期做好產業規劃以吸引外商投資,在財政資金上向產業發展傾斜,但需對產業發展的規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可持續性進行評估,避免財政資金的浪費;二是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初加工、深加工水平;三是做好市場產銷對接,完善線上線下交易流通端,一方面在繼續大力推廣農校對接、農超對接等提高省內市場份額的同時,抓好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推動“黔貨出山”,另一方面注重培育物聯網,發展壯大流通主體,完善產品初級、中級和終端消費市場體系;四是注重培育和引進相關技術人員,培養和引進具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產業發展;五是發展新興產業,“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還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間,在農村也可大力推行大數據、生物、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
4.5延續并普及教育醫療保障以助力鄉村振興
在醫療方面,貴州脫貧攻堅關注的主要對象是貧困戶的基本醫療保障,主要包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提高貧困人口的醫療報銷比例、對貧困戶慢性病病人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及慢性病補助等優惠政策以防止因病致貧。但這些相關醫療優惠政策,在脫貧攻堅中只涵蓋部分群體,具有特惠性,而鄉村振興是全部農業、農村、農民的振興。所以,在延續脫貧攻堅中對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的同時,部分醫療政策諸如慢性病補足、大病保險等還可以惠及全體農村人口。此外,也應注重鄉村醫療質量的提高和推進鄉村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在教育方面,貴州脫貧攻堅主要是對貧困人口中義務教育階段的輟學問題,嚴控貧困學生因貧、因病、因厭學等原因輟學,并對相關群體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教科書費、免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在鄉村振興中,一方面要保留脫貧攻堅中控輟學的相關措施,同時將該控輟學措施普及至全體農村人口和非義務教育階段,以保證農村人口各教育階段的入學率、升學率和畢業率;另一方面,注重學前教育質量和高中教育的普及度。此外,注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壯大師資力量,解決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問題,創新教學方式促進教學范式改革,文化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并重,為鄉村振興培育相關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
5總結
打贏脫貧攻堅戰迫在眉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蓄勢待發。貴州省在脫貧攻堅中所獲成效顯著,但由于其為深度貧困地區,經濟社會條件基礎薄弱,自身發展動力不足,所以仍然存在一些難題亟待解決,如期實現全省剩余貧困縣及貧困人口脫貧摘帽觸手可及,故持續減貧和防止貧困戶返貧工作已然成為我們的新目標。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雖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二者的戰略目標不同,但其都是圍繞農村、農業、農民問題而作出的兩大決策,在內容和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正確把握二者的異同保障其各方面有效銜接,統籌推進“五個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魯靜芳,周永芬.農民視角下產業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以長順縣白云山鎮為例[J].鄉村科技,2020(07):46-47.
[2]汪連新,鄧志英,梁丹,等.甘肅省農村金融扶貧現狀問題調查研究[J].智庫時代,2020(01):45-46.
[3]高強,劉同山,沈貴銀.2020年后中國的減貧戰略思路與政策轉型[J].中州學刊,2019(05):31-36.
[4]孫建韋.鄉村振興視角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研究一以黔南州惠水縣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9(21):21-22.
[5]謝婷,周金忠,成馬麗,等.畢節試驗區農業產業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23):247-248.
[6]王偉,孫學文,趙賡.多管齊下激發農村貧困群體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J].南方農業,2020(02):100-101.
[收稿日期]2020-06-20
[作者簡介]吳高銀(1996-),女,貴州錦屏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發展;婁志會(1996-),女,貴州桐梓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