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國
目前,我國社會進入發展轉型期,營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顯得非常必要,它有助于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轉型,提高中國綜合國力。為此,2019年國務院審議并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旨在加速我國社會發展轉型。建構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需要企業積極參與,更需要發揮政府宏觀設計作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
本文針對當前我國營商環境現狀,積極探索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路徑,從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從而實現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提高政府行政服務力。
目前,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然而,我國營商環境建設與國際上先進國家營商環境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地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營造標準相對較低
營商環境建設要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建立起明確的營造標準。目前,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已經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營商環境建設標準,政策公開性越來越透明化,能夠按照規定的制度、法規等實施行為,法治環境較以前有了較好的改善。然而,我國營商環境建設標準與國際營商環境建設標準相比,還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建設水平。低層次的建設標準,制約了我國營商環境建設步伐。這就需要我國進一步借助法治政府建設之力,不斷提高我國營商環境標準,堅持高標準、高水平。
(二)政策落實上不到位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出臺,為地方政府提升行政服務力指明了方向。無論中央層面,還是地方政府,都基于現實國情和地方實際,紛紛出臺涉企政策,而且政策優惠的力度較大。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優化營商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政策執行方面還存在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等現象,出臺的政策較多,而且條件比較冗雜,不少企業難以便捷地享受到優惠政策。在政策獲取方面,存在較為突出的政策不明晰現象;在政策辦理層面,存在辦理周期較長問題。上述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法治政府建設進程,削弱了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應有作用。
(三)行業協會水平不高
行業協會是行業企業的自發性組織,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國際行業協會發展水平較高,我國行業協會與國際行業協會建設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市場主體對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期許不斷提高。然而,行業協會建設與營商環境建設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長效規劃能力,管理理念比較陳舊,行業間的誠信意識和契約精神等有待進一步的加強,亟待通過建設法治政府,提高行業協會發展水平。
(四)政府職能有待優化
營商環境下,需要不斷提高市場化程度。然而,市場化并不是不需要政府的引導,只有堅持政府宏觀調控,才能確保市場的良好秩序,建設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然而,我國政府層面,不少職能部門受傳統觀念影響,對政府在營商環境優化中的職能缺乏足夠的認識,部分政府部門在營商環境建設中存在不作為現象,缺乏主動性,部分職能部門則存在作為過度現象,過多地干預企業,導致企業束手束腳,從而錯失市場商機,政府職能有待進一步的明確和提升。
新時期無論是國內環境,還是國際環境,都顯得異常嚴峻。這就需要我國政府發揮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積極作用,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為我國企業謀求更好的發展空間。
(一)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營造高標準營商環境
政府在營商環境中要發揮好引導作用,利用政府資源優勢,引導行業營造更高標準的營商環境。
1.提高產權保護力度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一個重要的內容是提高產權保護力度。根據營商環境優化的需要,政府要基于產權保護的需要,持續做好知識產權侵權與懲罰制度建設工作,并根據市場發展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形成涵蓋快速協同保護、產權糾紛化解、維權援助等制度等。從實踐操作方面,要進一步深化產權所涉及到的“冤假錯案”,政府要利用自身信息資源優勢,提煉典型案例,傳遞政府的立場和決心。立法上加強侵權懲罰性賠償機制,加大侵權的成本;技術手段上,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提高產權保護力度。
2.實踐市場公平競爭
目前,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去行政化”干預,對現有的制度、政策等進行反思與對照。對于不利于市場公平競爭的制度和規范等進行改革,建立在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打破各地區市場之間的壁壘,消除指定交易現象,打破傳統的地方保護主義。在政府采購方面,確保各個參與主體獲得均等的機會,在資質方面獲得公平的許可權,建立起統一的標準。
3.完善協同合作機制
目前,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機制亟待進一步完善,這就需要基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協同合作機制,將涉及到的各個部門有機協同起來,形成合力解決涉企案例。通過專項治理活動,協同司法機關、執法機關等,進一步優化執法環境。針對當前突出的現象進行專項治理,例如壟斷現象、欺行霸市現象等,杜絕人情案、金錢案等,建設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二)聚焦政策落地生根,有效增強企業獲得感
目前,我國針對營商環境優化出臺了系列惠企政策。然而,在政策落實方面還存在“最后一公里”問題,需要聚焦政策落地生根,從而有效增強企業獲得感。
1.堅持科學發展觀,提高政策品質
政府要發揮自身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積極作用,必須要改變官僚主義作風。堅持科學發展觀,從國民經濟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民生的高度,進一步提高政策品質。在政策制定方面,要發揚群眾路線的經驗和優良傳統,深入企業,要腳踏實地地做好調研工作。圍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訴求,根據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發展瓶頸等,確保政策能夠表現出企業的心聲和訴求。要根據各方面的利益訴求,進一步拓展渠道,利用傳統的論證會、聽證會和互聯網等渠道,制定符合絕大數企業的高品質政策,從而使企業獲得空前的獲得感,并對政策可能出現的負面效應進行論證,制定可行的預案,最大程度上降低政策負面效應。
2.強化服務意識,做好企業勤務員
新時期,政府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認識,基于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需要,強化服務意識,做好企業的勤務員。從思想觀念方面,政府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尤其是強化依法服務的意識。[1]在為企業提供服務時,必須要堅持法律為底線,確立法治思維,能夠依法為企業做好政策解讀工作,引導企業更好地利用政策。為了進一步激活執法人員的潛能,還需要根據營商環境優化的需要,完善容錯制度,避免執法人員束手束腳。
3.完善配套措施,提高政策執行力
政策的出臺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還需要配套措施支持。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政策執行力,政府要基于政策的落地生根進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政府要努力做好政策宣傳工作,不斷拓展政策宣傳平臺,除了線下宣傳平臺外,還要充分利用線上宣傳平臺,構建立體化的政策解讀平臺;在宣傳主體上,除了利用各級行政宣傳主體外,還要進一步拓展政策宣傳主體,利用行業協會、商聯、園區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最后,要基于政策的執行,建立并完善政策執行督查小組,通過專項督查,提高各項政策執行力。
(三)促進行業協會發展,激活企業內在發展力
行業協會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強與行業協會互動促進行業協會發展,激活企業內在發展力。
1.賦權行業協會
新時期,政府要根據法治政府建設標注和營商環境發展需要,進一步促進政企分工。重構政府和行業協會之間的關系,發揮政府宏觀引導和調控作用,將涉企相關權利賦予行業協會,為行業協會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發揮積極作用創造條件。[2]
2.促進政企對話
各級政府要認識到行業協會在營商環境優化中的作用,鼓勵行業協會發展,并為行業協會發展與壯大創造條件。在此基礎上,政府要進一步加強與行業協會、企業之間的互動、對話,幫助行業協會制定相對完善的行業發展標準,構建暢通的訴求表達渠道,發揮行業協會在政府和企業之間對話的橋梁作用。
3.加強協會管理
行業協會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也離不開政府的有效管理。因此,政府要加強對行業協會的管理,根據行業協會特質,制定適合本行業的行規,對本行業企業的發展、生產與經營等進行規范,并完善行業協會考核機制,從而促進行業協會依法、規范運作,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四)依法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行政服務力
新時期,政府要根據營商環境優化的需要,依法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行政服務能力。
1.深化改革行政審批制度
目前,各級政府積極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營商環境優化的訴求背景下,政府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實現企業投資主體地位的理性回歸,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建立起差異化的行政審批制度,要將簡政、放權作為深化改革的重點,加強對非法、非行政許可類審批的治理力度。
2.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職能
市場經濟與法治政府建設背景下,各級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政府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理清楚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職能[3],發揮政府職能優勢,提高戰略設計與規劃能力,提高政策品質,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提高公共安全維護能力,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等,不斷創新政府治理內容和方式,全面提高政府履職能力。
總之,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營商環境也得到有效的優化。然而,我國法治政府建設與營商環境建設與時代需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需要基于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需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和營商環境優化進程,更好地促進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中國經濟影響力以及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值。
[1] 姜明安.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與營商環境改善[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9(7):34.
[2] 張佳欣,范猛.法治政府視野下的營商環境改革[J].經營管理者,2017(11):23.
[3] 魏紅征.法治化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