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妹 李夢雅 張潤清
[摘要]食用茵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生產特征,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生產者的生產思路?;诤颖笔 靶鹿诜窝住狈酪咂陂g的食用茵生產情況,針對食用茵生產者設計問卷調查,通過對生產者的基本情況及“防疫期間”生產行為的對比,發現防疫期間食用茵生產出現明顯的生產成本提高及“用工荒”現象。食用茵生產者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做好現有環節的殺菌消毒工作,轉變銷售思路做好產銷對接,并適當延長產業鏈,積極探索新型生產模式,共克時艱,打贏這場“防疫戰”。
[關鍵詞]食用茵生產者;新冠肺炎;用工荒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1問題的提出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醫院陸續發現多例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隨著確診人數的增加,為避免“人傳人”,2020年1月23日武漢市啟動封城,隨后國家及各省市也紛紛啟動一級響應預警,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疫”打響。突發性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雖然它不能在根本上引起經濟危機,但是突發疫情卻是沖擊經濟運行的外部災難。
關于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經濟影響研究方面,何威等人通過對2003年非典疫情在微觀、宏觀及財政三個層面分析出突發疫情對亞太各國各地區的經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沖擊。胡罡等人則通過對SARS對消費、投資、貿易及產業結構的數據等進行分析,認為突發性疫情不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系統和經濟的增長結構,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環境。史月英從疫情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人手,認為2003年爆發的“非典”,從短期看,直接限制了旅游、客運、餐飲、娛樂等產業的發展,嚴重影響了第三產業經濟的發展,并提出突發性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長期的、負面的和間接的。
現有文獻大多是圍繞突發疫情對經濟整體的分析,不具備突發疫情對某個產業的分析。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正值香菇等大宗類食用菌的發菌期、羊肚菌的出菇期,是食用菌生產合作社、企業、種植戶生產的關鍵階段,同時又是春節假期消費高峰期,但是由于封城、封村等交通管制,避免聚集等預防措施的實施,食用菌生產者面臨著生產難題。通過河北省食用菌生產者在防疫期間種植行為及現狀的網絡問卷調研,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河北省食用菌產業的影響,對于指導食用菌產業有效應對疫情具有重要意義。
2研究數據來源和樣本特征描述
2.1研究數據來源
由于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造成的交通管制,所以此次調研問卷主要采用網上發放調研問卷的形式。調查問卷設計的科學性關系到調查結果是否真實準確,調研目標是否可以實現,因此調查問卷本著以下設計原則:因問卷面向河北省食用菌生產企業、合作社及種植戶,題目的表達方式應本著通俗易懂的原則,為了保證調研結果的真實性,問卷不使用專業術語。文章所用數據來源于2020年2月發放問卷調研所得,調查對象為河北省食用菌生產者,調查范圍為河北省境內的食用菌生產企業、種植合作社及種植戶。研究問卷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對河北省食用菌生產者基本情況的調研,第二部分為防疫期間生產狀況與“往年”情況的對比。填寫類型為選擇式與填寫式。共回收到31份問卷,有效問卷數量為30份,問卷有效率為96.77%。調查范圍涉及河北省7個食用菌種植市,21個縣,范圍較廣,能夠較全面地反映疫情對生產的影響情況。
要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對河北省食用菌生產者帶來的生產選擇和生產行為的影響,首先應了解往年同期生產者的種植基本情況及行為選擇。本調查問卷的具體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調研主體的基本情況包括:河北省食用菌生產者從業類型、從事食用菌種植年限、種植的主要品種、食用菌菌棒來源、制棒成本、雇工數量及雇工工資水平等。第二部分為防疫期間與歷年同期相比生產者的雇工人員數量、雇工工資水平、原材料及銷售價格等浮動情況。
2.2樣本特征描述
2.2.1生產者類型。此次調研對象涵蓋多種食用菌從業者類型(圖1),其中生產企業13家,占樣本總數的43.33%;個體種植戶10戶,約占樣本總數33.33%;企業生產合作社7家、約占樣本總數23.33%。食用菌種植年限為自填式問題,填寫區間較大,這些生產者最長的食用菌種植年限為41年,最短的為2年,問卷主體中食用菌種植年限主要集中在5-10年。
2.2.2生產品種。河北省是全國有名的香菇大省,故從回收的問卷來看,參與調研的香菇生產者較多,共有13個,約占調研總樣本數的43.33%(圖2)。平菇和珍稀類生產者次之,分別占調研總樣本數的26.67%和20%。參與調研的杏鮑菇、黑木耳、雙孢菇生產者較少數量為3個,約占調研總樣本數的10%。河北省是食用菌生產大省,香菇、平菇兩類食用菌在我省種植中不論是產量還是產值均居于河北省食用菌種植的前兩位,符合河北省食用菌生產現狀。珍稀類食用菌種植者數量居于第三位,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及栽培技術的成熟和發展,珍稀菌類的營養價值及栽培手段不斷發現和完善,也漸漸成為消費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費品,近年來發展趨勢較快。所以香菇、平菇及珍稀類食用菌種植者較多符合我省的實際情況。
2.2.3菌棒來源。受價格、運輸成本等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企業的菌棒沒有依靠進口,而是選擇自制菌棒。通過調研發現(圖3),86.67%的生產者選擇自制菌棒,13.33%的生產者選擇從菌棒廠購買。從菌棒制作成本來看,受各地原材料價格差異、菌種價格等因素影響,除少數幾個生產者菌棒價格偏高,可達3.5元/棒,其余成本大多集中在2-3元,棒不等。自行發菌制棒可以在源頭上控制菌棒,避免環境等因素帶來的菌棒污染問題。僅有13.33%的種植者采用從專門的生產企業采購菌棒的方式,雖然采購菌棒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菌棒污染的風險轉移出去,但是與自行生產菌棒相比,成本可能會較高也可能會存在菌種交叉污染的問題。
3疫情期間生產者生產行為比較分析
3.1勞動力短缺問題突出
疫情期間各地進行管控,限制出行及人員聚集,導致工人無法正常到崗工作,正常的生產難以進行。調研發現(圖4),96.67%的生產者或多或少受勞動力短缺的影響。有20名生產者表示疫情期間正常在崗工人約占往年同期水平的20%以下,約占調研總樣本的66.67%; 13.33%被調研者表示疫情期間在崗工人數約占正常工人數的60%以上;僅有1位生產者表示防疫期間正常在崗人數占往年同期水平的80%以上。
3.2雇工成本與往年同期相比有所提高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城鎮化步伐加快,雖然河北省勞動者工資薪金水平與發達省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與之前水平相比,河北省勞動者工資有了明顯的提高。通過調研得到,平日雇工日薪集中在80-100元,少部分生產者支付日薪100-120元,極少數生產者雇工費用120-160元/天。受疫情管控,可參與生產的一線工人數量急劇減少,相應的造成了雇工成本不同程度的上升(圖5)。約63.33%的被調研者反映,雇工成本有所上升。其中26.67%的生產者認為雇工成本上漲20%-40%;6.67%的生產者認為雇工成本上漲40%以上。36.67%的生產者認為雇工成本不會受此次疫情的影響。
3.3線下銷售渠道受阻
河北省食用菌銷售渠道相對單一,主要是通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少部分銷售到加工企業或通過網絡進行銷售。24位生產者通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約占樣本總數的80%(圖6);13.33%的生產者會通過自營門店銷售產品;6.67%的生產者選擇將產品銷售到食用菌加工企業進行加工。大部分生產者在春節前大批量生產、囤貨,準備在春節這個銷售旺季賺取更多利潤。疫情突發,交通不便,原本生產儲存的產品很難運輸到市場,造成現有產品的滯銷。
3.4菌需物資或將出現短缺
受食用菌生長特性影響,大多數食用菌生產者已經在年前就進行了生產物資的購買,在調研的生產主體中46.67%的表示不會進行預訂或購買相應生產物資,但是由于生產者類型不同、生產規模不同以及種植品種的不同,所以在疫情期間有12%的生產者進行了預定或購買菌需物資,13.33%的生產者打算近日進行預訂或購買。雖然在疫情期間選擇購買菌需物資的人占比較少,但是12位生產者即40%的問卷填寫主體明確表示所在地區已經出現了菌需物資短缺的問題。
3.5生產規模受到影響
在問卷填寫主體中16位生產者表示生產原材料出現價格上漲現象,約占總樣本數的53.33%。原材料廠商也同樣面臨著運輸限制、雇工困難等難題,這些因素導致了原材料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和人力資源的短缺造成了食用菌生產者不同程度上的受損。96.67%的生產者的生產工作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限制,53.33%的問卷填寫者表示(表1),大部分的生產工作受到影響,甚至造成20%的生產者直接出現停工現象。
3.6食用菌銷售價格上漲
2020年1-3月河北省平菇價格分別為4.82元/kg、4.39元/kg和4.35元/kg(圖7),與2017-2019年三年的同期價格相比,價格明顯升高。2017-2019年三年中,1月份的最高價格為4.01元/kg,2月份的最高價格為4.02元/kg,3月份價格為3.52元/kg,均與今年價格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今年1月份價格,與2019年同期價格相比,增長率達到了29.92%,2月份價格與去年的4.02元/kg相比,增長率為9.2%,3月份價格與去年3.52元/kg相比,增長率達到23.58%。疫情期間,由于運輸限制及生產成本的上升,河北省食用菌的價格總體上呈現上漲趨勢。
3.7菇農理性看待疫情期間得價格波動
通過賦值的方法,將疫情對食用菌生產的情況進行量化,0-5分表示影響程度由弱到強。通過圖表可以看出,僅有3.33%的生產者認為疫情對正常的生產沒有任何影響(表2),剩余的96.67%的生產者認為疫情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食用菌的生產工作。問卷填寫主體中有22人選擇5分的影響程度,認為疫情對食用菌產業的影響程度極強。雖然疫情發生突然,來勢兇猛,但我們的食用菌一線生產者大多理性看待疫情,并對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和勞動力的短缺現象,73.33%的生產者認為這是非常時期的價格波動,可以理解。疫情雖然帶來了勞動力短缺、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但是卻沒有打消生產者的種植積極性。
4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4.1研究結論
食用菌生產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對生產環境及溫度要求較高。防疫期間,正值香菇的高峰期及轉潮管理器、金針菇等工廠化品種的出菇采摘期、羊肚菌等的出菇期,封村出行等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用工人員的不便利及原材料購買的困難,間接的導致了食用菌生產成本的提高,也導致了部分菌種企業由于無法運輸帶來的生產資料浪費現象,疫情帶來了食用菌產業的“用工荒”和“運輸難”等難題。
4.2對策建議
4.2.1做好現有環節的殺菌消毒工作。在醫療團隊積極救治及社會各主體的積極配合下,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已經進入疫情的拐點期,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雖然防疫期間大部分生產活動受到限制,但是食用菌的強季節性生產特征使得部分生產環節仍得繼續進行,所以各個食用菌生產主體應積極關注疫情變化及政府文件,制定生產計劃,做好生產車間的消毒工作,并對用工人員進行工位隔離。積極安撫用工人員情緒,密切關注用工人員身體狀況,對于返鄉等用工人員做好居家隔離的安排工作。在積極維護生產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維持必要的生產工作。
4.2.2及時調整銷售思路做好產銷對接。防疫期間,封城、封村等交通管制造成了現有食用菌生產采摘困難、運輸困難,生產的產品不能及時向市場輸送。為了避免產品積壓帶來的食用菌產品變質及儲存困難等難題,食用菌生產者應及時調整銷售思路,可以利用現有設備對鮮品進行烘干處理。烘干產品對儲存環境要求較低,不易發生產品變質現象。受疫情影響,人們線下采購大幅減少,線上模式成為新寵兒。各生產主體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采用訂單模式,直接與消費者對接送貨至小區門口或者村口,做到無接觸銷售。
4.2.3生產者應適當延長產業鏈條。新冠肺炎疫情對食用菌個體種植戶和合作社影響相對較大,要結合今年準備啟動的農產品冷藏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利用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加大對食用菌個體種植戶和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實化細化支持內容,重點完善田間地頭冷藏保鮮設施。鼓勵延長食用菌產業鏈條,推進初級加工,重點突破深加工。鼓勵中小種植戶、合作社通過延長產業鏈條的方式不斷增強食用菌生產供給的彈性和抗風險能力
4.2.4提高食用菌自動化生產水平。食用菌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疫情帶來的人員流動限制對生產最直接的影響是勞動力的短缺。勞動力的突發性短缺使得各生產步驟難以開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弊端凸顯。所以在今后的生產中,生產者應著力推進新型生產設備在生產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提高生產機械化水平,在自身資金允許范圍內積極進行現有生產模式的改造,減少人工勞動在生產過程中的比重,逐步向科技化、現代化生產靠近。
4.2.5生產者應樹立防范意識。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對食用菌的生產成本及勞動力等方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也使得一些企業、合作社及種植戶在這次突發性疫情中被市場所淘汰。我們在對疫情影響及自身未來發展思考的同時應注意到風險時刻存在,各種可預期、不可預期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經濟社會發展風險、社會風險等問題仍然是每個生產者面臨的難題。所以食用菌生產者應有危機防范意識,對危機提前做好把控,做好危機應對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在危機爆發時將損失最小化。同時各地農業局也應提高危機防范意識,建立風險應急預案,及時提醒生產者做好準備,切實保障食用菌生產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李穎慧,李敬.農業生產性服務供給渠道的有效性:農戶收入和滿意度視角-基于西南4省市問卷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西部論壇,2019,29(02):53-63.
[2]馬中良,高福.應對突發性重大疫情,全球性合作正在興起[J].科學通報.2016,61(09):913-914.
[3]鄭紅娥,武晉,李小云,風險社會背景下農村突發性事件的風險敘事:暗喻、隱患與應對一以禽流感事件為例[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01):9-21+162.
[4]徐高彥,孫付華,沈菊琴.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影響居民就業收入的貨幣化計量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15(04):145-150.
[5]何威,馮艷.非典型肺炎疫情對亞太經濟的影響[J].當代亞太,2003(06):49-52.
[6]史月英.SARS對經濟的影響綜述[J].中國國情周力,2003(08):24-26.
[收稿日期]2020-05-22
[基金項目]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產業創新團隊建設資助項目(HBCT2018050301)。
[作者簡介]徐玉妹(1995-),女,滿族,河北省平泉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張潤清(1966-),男,河北保定人,教授,研究方向:農村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