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雯 劉新玲
[摘要]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民群體的有效培育與踐行,關乎農民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關乎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更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農民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可度和接受度如何,傳播主體起重要推動作用。當下傳統傳播主體在價值觀培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表現為基層干部行為失范、宣傳方式單一、時間精力不足和理論深度不夠等方面,由此,應從規范學習培訓、創新宣傳方法、挖掘潛在主體力量等多維度角度入手,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環境,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農村;傳播主體
[中國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2012年11月,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三個倡導”,“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為短短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的重要論斷,分別對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大主體標定了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與此同時,三大主體間密切配合、不可分割,三層面的倡導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與建設的重要著力點。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以來,培育工作始終是我黨關注的命題,也是理論界研究的重要時代課題。
從理論上看,現有研究成果十分豐碩,從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角度來看,大量成果集中于學校和軍隊核心價值觀研究,表現在價值觀內涵、新載體運用和路徑選擇等方面。而對核心價值觀農村的培育或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文章較少,文獻圖書也較少,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相對處于薄弱狀態。國外關于農民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尚未出現,在我國,有對農村文化建設和核心價值觀兩者進行分別研究,亦有少數將二者結合起來研究,分析邏輯多為困境對策式,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傳播主體的認識研究鮮有所見。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著對傳播主體認識不清晰,界定模糊等現象,值得進一步縱深,與時俱進地給予時代回答。這也正是本文致力于研究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
從現實來看,作為農業大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中,居住鄉村人口為674149546人,占50.32%。同以往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07137093人,鄉村人口減少133237289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盡管農村人口持續減少,逐漸進入到相對緩慢、動態平衡的過程,但農村人口總量大、占比多的現實未變。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發展的前途命運始終與農民息息相關,伴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及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所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理論講清楚,落實為實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使人們認同細化到心,成為日常具體行為習慣,才能為價值觀踐行提供有力保障。不然只是空中樓閣,無法發揮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導人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活動,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本就是工作的重點內容。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相互促進。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的重要作用,對新時代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深遠影響。
1在農村核心價值觀培育中再認識傳播主體的意義
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在農村工作的生命線,價值觀培育是工作重點,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我們所立足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播主體的視野,不同于長期以往的刻板印象,認為只有(村兩委)村黨支部及村委會,尤其是村干部才承擔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弘揚核心價值觀的任務。主體不僅限于此,還可包括鄉村教師、青年大學生、赤腳醫生、退伍軍人及農村中的民間組織人員,他們都是可能的和潛在的傳播培育主體。他們要么相對有科學文化素養要么很有號召力影響力。因此,急需團結起這些有益力量,補充傳播主體,在新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文化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1.1有利于農民摒棄陋習,改善精神風貌
農村陳規陋習由來已久,同時很多陳規陋習隨著時代發展又有了新變化。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在鄉村治理方面,在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提到,“要對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這些陳規陋習嚴重污染農民思想文化的純凈,影響新農村文明鄉風建設。破除農村陋習,要重視利用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緊抓科學文化抓手,革除陳規陋習,建設文明鄉風。
1.2有利于構建良好人際關系,促進農村社會穩定
穩定壓倒一切,在農村社會,穩定健康的發展以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能夠指導農民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通過挖掘主體借助多主體優勢,能有效緩解農村社會沖突矛盾,引導社會朝著平衡、協調、有序的方向發展。鄉村教師、赤腳醫生等新主體身上完整展現了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基本規范,發揮其強有力的引領示范作用,能夠進一步使核心價值觀深深扎根于農民心里。
1.3有利于實現農村轉型,推動小康社會全面建成
新時代農村轉型和城鎮化建設在持續推進,面臨著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敵對勢力多元價值思潮帶來的重重挑戰和公眾突發事件帶來的價值選擇困惑。尤其需要核心價值觀引領多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思想共識,將其扎根貫徹于鄉村治理、經濟發展,必將形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最終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傳統傳播主體在價值觀培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基層干部行為失范,不作為,違反價值觀行為時有發生
核心價值觀主要起規范協調行為的功能。要使村民真正認同遵循,作為傳播主體的基層干部,引導示范作用極其重要。但現實中,帶動較弱甚至負向,表現為部分基層干部理想信念淡化,重利輕義,不關心農民實際思想需求;部分基層干部優親厚友,滋生腐敗,喪失應有的垂范作用。基于9634份公眾樣本的調查結果顯示:現實中各類貪腐事件,“小官貪腐”占七成以上(76.17%),且發生在區縣基層干部和村干部身上較多。己不正,焉能正人,廣大農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來自對基層干部最直接的言行觀察,言傳身教相悖,必將導致后期價值觀培育工作的兩難,損害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消解黨在農村社會的認同基礎。
2.2宣傳方式單一,不講實效,公共文化產品作用未發揮
“培育”有培養教育兩重含義,價值觀作為一種價值理念,要想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必須讓人們對其的認同上升為一種情感,并使這種情感在培養過程中能不斷確定和繼續深化。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社會內部凝聚力和精神生態遭到破壞,漸由“熟人社會”向“原子化村莊”轉變,人們間的連接持續趨弱。核心價值觀如何有效傳播并入腦人心,方式方法的選擇很重要。村兩委的傳播方式多限于單純說教灌輸,多為自上而下式的固守內容,展現為宣傳欄標語及廣播等。與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匹配,亦無法解決自身現實問題,農民無關注不參與,長期以來還會產生厭惡心理。
2.3基層干部精力有限,事務千頭萬緒,一己之力難以完成任務
一方面,我們常規認識中村兩委是推進主流價值觀建設的重要場所,村兩委人員是宣傳培育主體,他們直接面臨的是廣大農村群眾,但并無具體文件規定;另一方面,現實中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擔著這一工作,但由于數量少,在宣傳工作隊伍中多表現為“兼職”,并無專職人員。且工作任務十分繁重,致使沒有充裕的時間、精力、人力財力進行專門的宣傳教育,“上頭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所以,單依靠一己之力難以完成價值觀培育任務,不得不重新思考傳播主體問題。
2.4價值觀學習培訓不夠,理論水平不足,理解不深入
大多數村干部文化程度較低,理解能力相對較弱,他們雖贊同價值觀內容,但理解尚在表面,同現實存在一定偏差,難以理解其深刻內涵。此外,一些地方以會議、文件等方式進行的核心價值觀學習,多針對較高層級干部,沒有兼顧到廣大農村干部。村干部是政府和村民間的紐帶,起上傳下達作用。國家政策多需要通過村干部向村民傳達,村干部帶領村民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并且完成相關工作。而忽視了這一重要傳播主體自身的學習,也是導致核心價值觀培育不能很好地向下入腦人心,取得良好效果的實際原因。
3農村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解決路徑
3.1重視基層干部培訓,發揮率先垂范作用
基層干部對核心價值觀的準確理解和實踐是向下傳播的基礎,也能最大程度減少自身行為失范、違反價值觀行為。首先,培訓過程從源溯本,充分展示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和系統的邏輯性合理性,使其真信真學真懂,透徹準確理解其中要義,最大限度地產生價值認同,將其作為干部的常態化考核重點,并成為實際工作中的硬性考核指標;其次,要積極引進優秀理論人員,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師生力量,有益補充基層干部理論的不足,助力廣大農民的吸收與接受能力;最后,注重基層干部的作風建設常態化,開展經常性黨風廉政建設活動,深化自律警醒意識,以自覺抵制失范,同時暢通村民外部監督機制。
3.2創新宣傳手段方法,優化培育環境
核心價值觀是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思考,站位高,敘事宏大,面向農民群體,方式方法的呈現尤為重要,要多維度構建信任和諧的培育環境,貼近實際、生活和群眾。做好調查研究,從村民切身關注的利益問題入手,了解思想需求。宣傳重點轉化到貼近農村生產生活實際與滿足現實需要上,體現生活化、人文關懷和地方性特征;摒棄“上傳下達”直接鋪陳式標語,整合現有文化資源,借助民俗故事風俗習慣及技能課堂等載體,使核心價值觀內涵具有現實意義與可操作性。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文化活動,在歌謠說唱漫畫中嵌入核心價值觀內容,引導村民心態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潛移默化鞏固其核心價值觀認同。
3.3全面挖掘優秀榜樣,多主體聯動影響群眾
榜樣力量無窮,向上驅動力明顯,可起到潛在的教育啟發功能。在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要積極挖掘并發揮多主體的協同合力,如鄉村教師、青年大學生、赤腳醫生、退伍軍人以及農村民間組織等。鄉村生活中被村民標榜的榜樣與我們所提及的其他傳播主體具有高度重合性,可發揮其雙方面作用。鄉村教師為農村基層教育先行者,為農村教育事業和文化氛圍做出巨大貢獻,在鄉村社會具有號召力和引領力;青年大學生對未來抱有美好理想,期盼投身家鄉建設;以鄉賢為代表的農村民間組織,根植于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鄉賢文化,具備文明教化作用。鄉賢群體當中,有一心為民、公道正派的老黨員、老干部,又有熱心公益、扶危濟困的熱心人、好心人。普遍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的優勢,可以聘請擔任價值觀培育的主體,這些“草根性質”榜樣可以很好彌補單一主體的不足,細化為身邊可觸摸到的實實在在的榜樣模范,可以引導農民向榜樣靠攏,引領農民的思想與行為。多主體密切配合,可以真正促進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細、落小、落實。
3.4基礎敦育先行,以基礎教育啟發價值觀教育
提高農民素質根本要依靠教育,對后代而言,系統規范的價值觀教育場所是學校,其次是家庭。首先,堅持價值觀教育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把核心價值觀具體內容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搭建本校本地區價值觀教育資源平臺,對不同年段針對性地灌輸,重視互動方式,在實踐中與學生討論、辨別并選擇,潛移默化融入其思想及行動;其次,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模式,發揮孩子對家長的正向帶動力量,因為家庭教化的影響力是無窮的。孩子與父母的價值選擇與行為方式趨向一致,人人都是倡導者,維護者和踐行者,這種價值觀才會真正成為“核心”、“主流”,越來越接近于“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建堂,張為民,馮乃林等.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EB/OL].http: //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2011-04-28.
[2]姜萍萍,程宏毅.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EB/OL].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20/c397563-27331772.html, 2015-7-20.
[3]武婷.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J].赤子(上中旬),2015 (10):83-84.
[4]中宣部.黨的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試行條例[S].中共黨史出版社.1983.
[5]楊建遼.近年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評[J].世紀橋,2018(03):91-92.
[6]2019中央一號文件[EB/OL].http://www.zzj.moa.gov.cn/zcwj/zywj/201906/t20190627_63 19487.htm2019-06-27
[7]賈立政,陳陽波,魏愛云等.小官貪腐現象調查[J].人民論壇,2014 (33):10-11.
[8]武瑞芝.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探析[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6.
[9]滿昌學,陳松青.以鄉賢文化涵養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學術論壇,2016,39(11):43-46.
[10]蘇廷廷.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探討[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37(07):16-18.
[11]滿昌學,陳松青.以鄉賢文化涵養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學術論壇,2016,39(11):43-46.
[4]肖振宇,寧哲,張杰.新型城鎮化新型度評價研究-基于城市群的視角[J].經濟問題,2019(7):92-98.
[收稿日期]2020-06-01
[作者簡介]李思雯(1995-),女,河南鶴壁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訊作者]劉新玲(1966-),女,河南新鄉人,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黨建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