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忠
摘要: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既要靠數字技術,發展數字技術硬件,也要靠數字技術發展大數據治理“軟件”加以配合。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數字經濟,不僅有助于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促進經濟轉型,更重要的是能創造新的增長動能,加快動能轉換。在進行社會治理的過程中,轉變治理思維、強化數字技術,推進社會數字化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關鍵詞:數字技術;社會治理;支撐作用
引言
數字化治理通常指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和應用,創新社會治理方法手段,優化社會治理模式,推進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高效化,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公共事務管理等社會治理領域中,加速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1數字技術對社會治理的支撐作用
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技術變革正全方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深刻推動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把科技支撐作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興起的大勢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必須把握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充分發揮科技對社會治理的支撐作用,將數字技術全鏈條、全周期融入社會治理,提升不同場景需求下的社會治理能力,從而更好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新時代的社會治理必須立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深刻把握社會治理新內涵,處理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利益訴求更加多樣,傳統的社會治理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需要借助數字技術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線上線下的融合滲透、多樣化的社區居住特征逐步凸顯,社群組織在物理與虛擬空間之間的交互更加頻繁。從傳統的單位制、街居制到社區制,新型組織形態下的利益協同難度有所加大。如何在復雜網絡中尋找利益共同點,需要借助數字技術為社會治理主體賦能。
2社會治理中充分發揮數字技術作用的措施
2.1? 增強社會協同與輿論軟引導的有機統一
由于網絡的自由,網民在網絡中能夠申請賬號,導致部分網民在社會網絡的時間中采取極端手段,惡意造謠,影響社會公共秩序。因此,政府需要與相關機構進行溝通交流,建立溝通平臺,促使網民能夠積極的參與網絡社會治理,對線上以及線下中的不良言論進行整合,使得社會人員能夠形成合理社會治理。同時,政府應當提升自身在網絡中的話語權,并公開政務工作,積極的收集網民合理的意見,從而獲得網民的信賴,提高政府言論在社會網絡中的公信力度。政府也可實施網絡民政調查,采用大數據或者云計算等網絡技術手段網絡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針對網絡輿論做出相應的決策,從而促使在有規劃有數據的作用下,提升決策的正確度,也可讓網民能夠參與到決策當中,給與合理的建議,為多元化社會治理提出更多的寶貴意見,從而促進社會協同與輿論軟引導的有機統一。
2.2? 打通政務數據的流通閉環
各地政府要將“治理”和“服務”作為數字化治理的兩條主線,加快推進政務數據匯聚治理,完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機制,推動數據資源規范化流通,打通政府部門的數據流通閉環。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構建基于區塊鏈的治理架構,實現政務數據的溯源確權和共享共治,提升“一網通辦”數字政府系統的安全行、高效性和可信性。建設全要素、立體式的政府數字化服務聯動機制,推進政務服務平臺的全覆蓋,將數字化治理體系下探到組織最基層和區域最末梢,確保政令流轉通暢有效。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推進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加速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
2.3? 做好技術支撐
進入新時代,中國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5G網絡、光量子計算機等國之重器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讓中國的數字治理在大數據和算力方面逐步縮小了與世界的差距,為人工智能技術下的算法訓練提供了便利。數據、算法和算力是構成數字治理最基本的技術性要素,算法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人類的行為軌跡進行處置,它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算力是人工智能的計算能力,需要以強大計算能力的超級計算機系統為支撐。目前,雖然中國數據的擁有量處于世界領先位置,但是算法和算力方面依然是短板。因此,首先,要加快數字化平臺建設,為數據的挖掘提供設備支撐;其次,要提高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讓數據“動起來、活起來”,加強人工智能的算法訓練,提升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再次,要加大算力領域的科研研發投入力度,同時還必須以高算力和高存儲來應對網絡攻擊問題,從而筑牢技術支撐的“防火墻”。
2.4? 推進城市設施的智能化升級
加強交通、電力、給排水、管網等城市公用領域的物聯網應用和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統籌部署車聯網、智慧燈桿、智慧管廊等智能設施網絡,高效配置社會資源,賦予“城市大腦”感能、描述、反饋、預測等全方位功能,實現城市治理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升級,更好對接群眾需求。建立數字政府管理的數字化治理思維,積極與市場、社會展開合作,構建數字化治理統一大平臺,打造多元主體合作治理的局面。比如通過數字地圖大數據預測人流密度,在線診療服務幫助群眾就醫,智能外呼平臺助力社區排查。動員全民行動有效社會參與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2.5? 重點培育和發展智能化產品
社會治理向數字治理轉型中,需要將各種信息和數據皆納入公共決策中來,確保決策系統信息是全面準確的。當前,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為進一步提升數字化集約建設水平提供了支撐。中國正致力于實現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發展應用將有力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強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能力。這就需要重點培育和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智能翻譯系統、智能家居產品等智能化產品,推動智能產品在經濟社會的集成應用。
2.6? 構建網絡社會安全防護體系
在構建網絡內容中,在網絡治理的背景下,需要加強網絡服務水平,對于在網絡中傳遞各種負能量信息的賬號,需要給予一定的懲戒,并且需要建立社會治理安全防護體系。首先,需要加大力度建設網絡基礎設備,完善建設網絡安全監管體系,提高網絡安全防御系統管理水平,嚴禁病毒入侵到網絡當中。其次,建立網絡危機緊急應對措施管理機制,促使政府以及網民之間能夠在網絡中實現交流溝通,并能夠對網絡危機進行指揮調節,從而提升政府以及網絡的安全應急能力。最后,建立網絡安全文化。在網絡中,多加對網絡安全進行宣傳,網民能夠在網絡中形成安全意識,針對網絡中的各類新聞,能夠保持著理性的態度,對新聞進行合理的分析,給予一定的評價,而不思惡意的對新聞事件進行語言攻擊,從而在社會的治理中,也能夠減少公民對社會的抱怨,為建設和諧社會打好基礎。
2.7? 堅持三個并重,有效防范技術風險
要客觀理性看待數字技術參與社會治理的利弊,堅持“三個并重”,在有效防范技術風險的前提下加快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
2.7.1????? 堅持技術應用與制度保障并重
數字技術參與治理是一把雙刃劍,惟有在發展中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方式。在鼓勵技術參與治理應用的同時,應及時關注和跟蹤出現的問題,適時制定與修訂有關法規,通過制度規范有關行為、明確各方責任義務,減少社會風險、化解社會矛盾。
2.7.2????? 堅持政府監管與平臺自律并重
政府通過開放數據強化數字技術賦能社會治理,通過加強監管維護公共利益,增進社會福祉,最終實現共建共治。平臺企業通過改進技術工具進一步降低倫理風險,同時加強平臺自身規范自律,踐行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技術參與治理的社會認可度。
2.7.3堅持社會智治與民主協商并重
身處“萬物皆數”的社會,通過運用數字技術融通信息、建構智慧大腦提升社會智治水平,是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也應看到,數字技術介入治理引發的去屬地化、過度留痕、利益失衡等問題本質上是不同治理主體間的關系失調問題。單靠數字技術無法徹底解決,還需要通過民主決策、平等協商、多方溝通,構建社會“智”治共同體。
結束語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治理應積極運用數字技術,建成基于互聯網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典范。
參考文獻:
[1] 陳茂先,林娟.數字化時代推進社會治理須走出“數字陷阱”[J].領導科學,2019(23):8-10.
[2] 董慧,李菲菲.大數據時代:數字活力與大數據社會治理探析[J].學習與實踐,2019(12):20-27.
[3] 王鑫,于秀琴,朱婧.數字治理視角下縣級政府治理現代化的評估體系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9(12):47-50.
[4]劉松.數字技術助力治理現代化[J].社會治理,2019(11):29-31.
[5]王坤,孟欣然.論數字技術發展對社會治理的影響——以浙江為例[J].觀察與思考,2019(11):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