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霞 路倩
摘要:農村留守老年人問題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問題,是城鄉發展不均衡、公共服務不均等、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問題的深刻反映。本文以保定市農村留守老年人為研究對象,根據其實際情況,在分析了保定市農村留守老人生活現狀,提出以政府為主體、家庭為基礎、農村社區為平臺、留守老人自助及社會力量為補充的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養老制度安排;創新完善法律政策或工作指南,保障服務工作的可操作性;完善老年人室內活動場所等角度構建保定市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從而有效應對保定市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關鍵詞: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養老
一、引言
工業化及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大量勞動力進城務工,故而出現了農村留守老年人這一群體。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全覆蓋,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很多。農村留守老年人面臨著嚴峻的養老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因此,本文以選取保定市部分農村留守老年人為調研對象,分析其生活困境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構建保定市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從而有效應對保定市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養老問題。
二、保定市農村留守老年人生活現狀分析
通過對保定市北店鄉北辛店、南辛店、牛莊村、南林水村、楊莊村5個村莊進行調研,對他們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分析總結目前保定市農村留守老年人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物質關愛不足,留守老人負擔沉重
農村留守老年人基本無創收能力,只能依靠自己農作物收入、國家補助或者子女補貼來維持生活。根據調查顯示,近59%的留守老年人一年的收入不超過5000元,而一年的收入不僅要用于日常生活開支,人情開支,還要用于醫療費用。在調查的人員中63%的人常年有醫療費用開支。雖然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在不斷擴大,但是保障水平仍然較低,目前河北省某農村基本養老保險每月在百元左右,而在保定市清苑區北店鄉一個月生活開支在200-300元,所以基本養老保險根本無法滿足基本生活。新農合雖然也在農村實現廣覆蓋,但基本醫療保險也只是在住院后才能進行報銷,平時買藥并不能發揮作用,所以平時醫藥開支全是靠老人自費。綜上老年人在物質生活方面并不能得到滿足。
(二)生活關愛缺失,農村留守老人生存處境艱難
隨著經濟的發展,房價、物價也在上漲,外出務工的子女本身自己生存就比較困難,無暇顧及留守的農村的老人,同時子女往家中匯的錢也非常少,所以老人生活缺乏子女關愛,同時生存處境艱難。根據調查顯示,58.9%的老年人每周只能跟子女通話或者視頻一次,15.4%的老年人一個月及以上才能與子女溝通一次。由于本次調研接觸到的大多數都是低齡組老年人,故64.1%的老年人生活可以自理,但是仍有35.9%的老年人生活中需要有人護理。這部分老年人缺少了家人的陪伴與照護,生活處境艱難。
(三)精神文化生活貧乏,農村留守老人心里孤單。
精神文化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學歷普遍較低,所以并沒有太多文化生活。在調查中發現,個別村莊曾經有過“圖書館”,但是多年無人問津,“圖書館”也隨之“倒閉”。在精神層面,留守老人家庭氛圍的缺失,老人精神生活單調,平時有48.7%的老年人以看電視來度過時光,56.4%的以串門聊天為農閑時主要的活動內容。51.3%的老年熱會偶爾參加村里組織的歌舞晚會,35.9%的老年人選擇不參加,還有5.1%的老年人想參加但是并沒有機會。而對于喪偶老年人,其精神文化生活更是貧乏,他們對子女情感依賴感增強。子女的精神慰藉已是留守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要素和條件。
(四)基礎設施薄弱,農村留守老人養老質量不高。
近年來,新農保、新農合覆蓋面都有所提升。農村的醫療水平也在提升,但是資金、設施、專業醫護人員等基礎保障仍然單薄。在保定市清苑區北店鄉的各個村莊調研時發現每個村莊基本有一到兩個診所,但是只能做基礎的血壓檢查、以及一些常見疾病的治療。加之農村老人的傳統習慣“小病扛,大病拖”,老年人全生命健康意識和行為淡漠,使得他們的健康問題日益嚴峻。只有46.1%的老年人在生病后會選在及時去醫院,64.1%的老年人找村醫開點藥吃,10.3%的人會選擇自己忍著既不去看病也不吃藥,還有個別老年人會找一些土辦法治病。這樣的健康意識及醫療環境下導致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質量并不高。
三、構建保定市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構建以政府為主體、家庭為基礎、農村社區為平臺、留守老人自助及社會力量為補充的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1.??? 家庭方面:家庭是農村留守老年人贍養和關愛服務的責任主體。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農村留守老人中有多數是由于供子女上大學,子女在異地工作。希望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給父母過60歲的員工每月1天的探親假。讓子女有時間回家盡孝。對于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團體,鼓勵外出務工子女回家鄉創業就業。鼓勵農村籍大學生回鄉創業或者返鄉從事留守老人養老服務行業,特別涉及到社會保障、保險、醫學等專業的學生,國家可以給予一定的培養優惠政策,如返還學費或者服務滿X年后可以應聘相關公務員職位。
2.??? 居委會方面:組織鄰里鄉親、村民小組和老年組織等可以以電話問候、上門訪問等方式定期探訪,及時了解農村留守老年人生活情況,重點幫扶有安全風險和生活困難的農村留守老年人,督促其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員履行贍養義務,重點對象要及時報告鎮人民政府。增強村規民約對家庭贍養義務人的道德約束。
3.??? 政府方面:一是加大對農村留守老年人養老資金財政轉移和政策傾斜,加強老年人活動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基礎建設,包括村衛生服務中心、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農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老年學校、黨員活動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將農村低收入家庭和因疾病返貧家庭納入醫療救助范圍。三是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探索定時定點集中服務、服務上門的養老服務模式,結合農村當地特色開展生態旅游式養老模式。
4.??? 在社會保障方面:不斷完善基本醫療、基本養老、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制度,落實相關社會保障政策。將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年人全部納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范圍。農村敬老院在滿足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同時,對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農村留守老年人提供低收費照料服務。
5.??? 社會力量方面:(1)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為高齡、失能留守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探索建立志愿服務互助循環機制。(2)提供志愿者服務平臺,鼓勵有經驗的醫生到鄉村義診;鼓勵在校學生為農村留守老人帶來“娛樂盛宴”,以使大學生從目前“繁重的網絡娛樂”中脫離出來,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3)為返鄉建設家鄉或者創業的農村籍大學生提供培訓和進修平臺。
6.??? 健全監測評估應急處置機制:根據農村留守老年人經濟收入、贍養、健康等情況,縣級人民政府每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農村留守老年人風險等級評估。根據監測評估情況及時采取有針對性措施排除隱患、實施關愛救助,要高度重視并著力解決農村留守老年人的合理信訪訴求,對高齡、失能等特殊困難農村留守老年人要做到發現、報告、轉介、救助工作有效銜接。
(二)建立健全養老制度安排
按照老年人的風險等級不同,首先要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升農民基本養老保險水平,建立養老保險的動態研究機制。其次是對于老年人易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應該通過商業保險的機制在非老年期加強健康管理,降低老年人慢性病的發病率,并且在非老年期為自己安排商業保險以轉移風險。然后對于老年人面臨的失能風險,應該構建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相結合下的長期護理保險,加強對護理專業人員的培養。最后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制度,一方面能讓老年人及時得到救治,一方面能防止老年人因病返貧。
(三)創新完善政策法規
一方面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基礎,制定并出臺與老年人利益相關的法律政策,雖然最新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將“?;丶铱纯础绷腥肫渲?,標志著精神贍養開始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又該用什么樣的標準去衡量“常回家看看”,違反后又該如何去懲罰,這一法律的實施會不會讓父母子女之間產生更多的隔閡。所以養老人保障法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明確的規定。另一方面要拓寬老年人的維權渠道。農村留守老年人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維權意識淡薄,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子女在網上購物寄給父母,要二次收取1到3元不等的快遞費,有些子女確實多年來未回家進過孝,外出旅游遭遇旅行團隨意收費等有損留守老年人的事情,所以改善基層司法環境,將司法服務延伸到農村地區,維護農村留守老年人的權益勢在必行。
(四)完善老年人室內活動場所
在農村地區基本無室內活動場所。到了冬季時期農民才是農閑時節,由于保定地區空氣特性,這種季節外出運動或活動只能對老年人的身體導致損害。所以為了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應該有針對性的完善室內活動場所和設施。讓農村留守老年人可以在農閑時節,參加文體活動,如建立羽毛球、臺球、乒乓球場所,同時可以提供桌牌、撲克牌、唱歌、唱戲、下棋、跳舞等娛樂活動。并且可以在特殊的節日如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開展文娛活動,這樣不僅能促進老年人思維的活躍性,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記憶力,從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四、結論與體會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城;不謀萬世者,不足某一時”。面對世界上第一老年人大國不可避免的諸多老年人問題。我們既要立足當下,通過我們所學習的保險學專業知識為我國緩解養老危機做出貢獻,也要居安思危,為自己的養老提前做好準備。樹立全新的老齡社會新觀念,正確對待衰老和疾病,主動去適應老齡社會的現實需求,積極弘揚正能量。
參考文獻:
[1] 李姝,韓樂,喻瑤.農村留守老人精神現狀與養老保障的思考[J].農村社會保障,2018.
[2] 申喜連,張云.農村精神養老的困境及對策[J].中國行政管理,2017.
[3]柯燕,多視角解構西部農村居家型互助養老服務—基于陜西省留旗營村的個案分析[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18.
作者簡介:
陳翠霞(1987-),女,漢族,河北廊坊人,博士研究生,河北金融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保險精算、農村養老;
路倩(1988-),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河北金融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農村養老、人身保險。
基金項目: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保定市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研究,課題編號“201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