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研機構創造了大量學術成果,對內部學術成果的長期收集、保存、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視。本文利用超星發現平臺對2010-2020年高校文庫和機構知識庫的研究現狀進行了統計,從學術趨勢、關鍵詞詞頻、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機構、發文重要期刊五個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
關鍵詞:高校文庫;機構知識庫;研究現狀;超星發現
1.??? 研究背景
科研機構每年都會創造大量的學術成果,近年來隨著科學數據驅動科學研究、知識管理促進知識創新的觀點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對科研機構內部產生的各類正式出版或非正式出版學術成果的長期收集、保存、管理以及共享與開發,日益受到科研機構管理部門的重視。在我國的科研機構中先后誕生了以高校文庫和機構知識庫為代表的學術成果管理方法與工具。
2.??? 研究內容
2.1? 研究方法和數據統計源
通過超星發現檢索2010年至今國內發表的“高校文庫、機構知識庫”相關學術文章,利用其自帶的學術分析工具進行文獻計量分析。“高校文庫”使用主題字段檢索“高校文庫”或“文庫建設”,限定學科為“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限定年代為“2010-2020”,得到檢索結果269條,剔除非相關文獻后總計257篇論文。機構知識庫方面使用關鍵詞“機構知識庫”或“機構倉儲”或“機構庫”對時間段在2010-2020年的相關文獻進行檢索,剔除資訊類326條,得到檢索結果1272條。下面以上述數據為基礎對這兩個關聯領域近十年的研究現狀從五個方面進行具體的比較分析。
2.2? 學術趨勢
發文量反映了研究領域的趨勢和學術關注度,機構知識庫的發文量遠高于高校文庫,但是兩個領域的發文量整體是處于下降趨勢,尤其是2014年以后進入了科研的瓶頸期。國內近十年對于機構知識庫的研究在2013年達到了峰值,該年召開的首屆中國機構知識庫學術研討會帶動了領域內研究的一次小高潮。高校文庫研究產出雖然數量不多但一直伴隨建設工作的推進而存在,也在2014年達到了峰值,這次發文小高峰應該是受到了機構知識庫2013年研究突破的帶動。
2.3? 關鍵詞詞頻
學術論文的關鍵詞可以精簡的概括整篇論文的研究主題、亮點等核心內容,根據統計結果可以分別獲得高校文庫、機構知識庫的研究熱點。從高頻率出現的關鍵詞中可以看到,文庫研建的主體毋庸置疑集中于院校圖書館(高校圖書館43次+黨校圖書館9次),研究關注的方向在于文庫的數據庫建設(數據庫建設13次+數據庫10次+特色數據庫10次),此外,已有不少研究者轉變視角注意到文庫建設與機構知識庫的關聯性(機構知識庫9次),后者相關理論和實踐的快速發展對于文庫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潛力。
開放獲取(與開放存取合計246次)是機構知識庫研究中出現頻率頗高的關鍵詞,可以明確的看出開放獲取在該領域的中心地位。現階段研究主體是高校圖書館(110次),中國圖書館學會(34次)和中國科學院(31次);其次是DSpace(50次),DSpace是以內容管理發布為設計目標,遵循BSD協議的開放源代碼數字存儲系統[1]。研究者普遍對于技術開發工具有著較高的關注度。此外,知識管理(36次)也是研究的熱點,知識管理是對知識、知識創造過程和知識的應用進行規劃和管理的活動[2],預示著機構知識庫研究正朝著深度融入學術創新與交流環境的基于科學數據的管理與服務發展而去,可能成為未來機構知識庫研究領域新的驅動力之一。
2.4? 核心作者
跟蹤核心作者的研究軌跡,可以使其他研究者能夠較為精準的迅速把握該領域的研究前沿,提高后續研究的效率。根據統計結果可知,張書美、羅瑩、姚紅莉三位為高校文庫領域的核心作者,發文量超過了5篇;而機構知識庫領域的核心作者有祝忠明、姚曉娜、張旺強等4位,此外,超過10篇的有10位,表明機構知識庫領域的研究人員的數量更多。
2.5? 核心研究機構
核心研究機構與核心作者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核心研究機構可以了解到國內哪些單位在高校文庫、機構知識庫的研建實力較強。選取發文量前十的研究機構作為核心研究機構,可以發現以下幾種情況:(1)核心研究機構即核心作者所在單位,高校文庫核心機構正好對應核心作者的工作單位。(2)核心研究機構往往有學科優勢,擁有“一流建設”圖情學科的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皆在核心研究機構行列。(3)較早并持續投入建設的機構,通常會成為核心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是我國機構知識庫建設的領導者和主力實踐者。(4)核心研究機構往往是相關領域聯盟的積極參與者,機構知識庫核心研究機構中的北大、武大、蘭大、西安交大圖書館都是中國高校機構知識庫聯盟的成員。
2.6? 發文重要期刊
某研究領域在核心期刊的發文量可以表明該領域在學科中的受重視程度或研究成果的質量。超星發現聚類系統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南大CSSCI等五類評價標準作為重要收錄的統計指標。兩個研究領域在其中四類核心期刊評估系統中都有成果,機構知識庫成果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CSSCI的比例約為75%,表明機構知識庫依然是近年圖情學科中相當受重視的一個領域,高校文庫則已經不再是圖情學科內關注度高的領域。
3.??? 總結與建議
利用超星發現平臺對高校文庫和機構知識庫2010-2020年的各類研究成果進行統計和比較分析可知,研究對象同為科研機構內部學術成果管理的兩個研究領域,近十年間的發文量整體處于下降趨勢,2013年后尚未能找到新的理論突破或已進入瓶頸期。從關鍵詞詞頻中可以看到學者們在尋找新的研究方向上做了不少努力,機構知識庫的研究者在開放獲取的基礎上繼續深研技術開發,同時將知識管理視作該領域重要的新驅動。高校文庫方面則試圖找到與機構知識庫的關聯性,借力推動文庫的建設。核心作者方面,高校文庫僅有一名核心作者可以作為該領域的研究專家。機構知識庫則有十數名研究者長期對這一領域進行不間斷地系統研究。核心研究機構與核心作者有著高度的關聯性,呈現出由學科專業領先、技術實力雄厚、建設經驗豐富的“雙一流”高校圖書館和中國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引領,不斷推動領域內的理論創新、建設實踐、科研合作,并逐步向全國各地各類科研機構輻射的特征。發文重要期刊方面,機構知識庫一直頗受學術圈重視,亦能保持較高水平的研究質量。綜上所述,科研機構內部學術成果管理的相關研究已經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要在未來突破這個瓶頸,需要立足用戶、回歸服務,尋找到新的研究方向,同時機構間要進一步加強科研協作、實現更大范圍的共建共享。
參考文獻:
[1]?? Dspace[ER/OL].[2020-08-05].https://baike.baidu.com/item/Dspace/5132840?fr=aladIn.
[2]?? 知識管理[ER/OL].[2020-08-05].http://baike.baidu.com/item/%E7%9F%A5%E8%AF%86%E7%90%86/120079#viewPageContent.
作者簡介:
劉曉(1983.7-),女,漢族,四川成都人,館員,學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館藏資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