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甫松
摘要:農村優美庭院建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庭院綠化與園藝設施要素的運用是農村優美庭院建設的關鍵元素,農村庭院建設狀況,不僅反映了村莊的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
關鍵詞:優美庭院;綠化與園藝;運用與推廣
農村優美庭院建設的范圍主要是對民居、房前、屋后以及宅旁的空隙地進行的綠化、美化。2005年,秀洲區王店鎮結合村莊整治,對全鎮14000戶農村庭院現狀進行了專門的抽樣調查,從抽取的132戶農村庭院現狀來看,大部分農戶存在可綠化、美化及布局園藝設施的隙地,有的農戶院內雜物滿地,荒廢現象嚴重,部分農戶在宅院做了過多的硬化,而綠化、美化基本沒有,即使有綠化,標準也很低,質量較差,且植物未作適時整修,搭配不協調,雜亂無章??傮w來看大部分農村居民對庭院管理粗放,對綠化與園藝要素的運用缺乏理念。
2006年浙江省科技廳與浙江農林大學在全省平原和半山區分別確立了2個新農村生態景觀樣板村的試點,對地處江南水鄉平原的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新農村建設情況考察后,確定在相對較大的自然村落王店鎮建林村聚寶灣進行了農村優美庭院建設樣板試點。首先對已著手開展農家樂經營的14家農戶,根據各農戶庭院大小、類型、形狀不同,進行布局優化,并充分運用綠化及園藝要素,達到了潔化、序化、美化、綠化、文化五化同步的示范效果。通過宣傳發動、現場示范,使整個自然村落各農戶就近能看得到,學得到,余下99戶農戶房前、屋后以及宅旁、院落陸續跟進,基本達到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建設目標。
多年來,建林村結合省級森林村莊、生態村、林業休閑觀光園、省級農家樂特色村、浙江省旅游特色村、浙江省美麗鄉村三十強、長三角世博體驗之旅等榮譽。
樣板試點的初戰告捷,為后續農村優美庭院建設中綠化與園藝要素的運用與推廣,結累了寶貴的經驗。2010年嘉興市在全市范圍內,結合“美麗鄉村創建”及“綠色家園”示范戶評選,大力開展了農村優美庭院建設,王店鎮在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大力開展市、區級農村優美庭院建設創建活動,至2019年,在全鎮22個行政村中,已開展市級農村優美庭院建設的行政村4個,區級農村優美庭院建設的行政村9個,被評為綠色家庭和綠色家園示范戶18戶。創建省、市級綠化示范村15個,省級綠化示范村9個省,省級森林村莊6個,珍貴樹種示范村4個,一村萬樹示范村與推進村9個,聚寶灣所在的建林村先后獲得了國家林業和草園局首批森林鄉村榮譽。2012年王店鎮被授予省級森林城鎮、嘉興市美麗鄉村建設先進鎮,并跨入了全國生態示范鎮的行列。
從前期優美庭院建設實施過程來看,主要把握了以下幾個原則。
一、潔化序化原則。優美庭院建設潔化序化是基礎工作。首先開展了清除亂搭建、亂堆放,整修有礙觀瞻的斷墻殘房、電力線路,整治洗滌設施與畜禽養殖等行動,同時清理庭院及周邊積存垃圾,消滅衛生死角,使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養成將垃圾分撿入桶,保持庭院內外整潔干凈,做到無垃圾、無雜物、無污水、無污漬等,為優化庭院布局拓展美化、綠化、文化相融的空間。
二、因地因戶原則。庭院的空間環境布局設計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農戶庭院內部環境千變萬化,且與農戶朝夕相處、息息相關。鄉村庭院綠化與園藝模式可以不拘形式,別出心裁,多種模式結合。庭院布局要充分考慮院落的大小和結構、朝向,大到局部與全局的比例,小到一木一石與環境的小局部等情況。重點要在功能區分、綠化與園藝設施布局運用二個方面考慮。
(一)功能與格局的區分。在功能的設計上,更多的要滿足于以家庭為單位的居民生活,包括家庭的聚會;下班之后的散步,休息;老人與小孩的休息;家庭與家庭之間的交流等等。因此,應把庭院按功能進行格局區分,主要是把停車場地、雜物堆放、洗滌、小憩、花卉盆景、果蔬種植等區塊合理進行分離。對宅旁、園地、圍墻、門前、走廊、角落制定系統的利用方案,使得庭院獨有一份洗練、素雅、清晰、幽靜的風格。
(二)綠化與園藝設施布局。庭院綠化與園藝設施應用,以植物造景為主體、園藝設施為輔的方針。在內容安排上,應遵循“因地制宜、因戶制宜、靈活多樣、功能分離、親近自然、質樸本真、生態經濟、彰顯藝術、量力而行”的農村優美庭院建設理念。在景觀的構成上,除了滿足美化庭院的功能外,自然美是庭院設計中追求的要點,自然美被升華為藝術美要經過一番提煉,應當在樸素淡雅的原則之下取舍。
1.??? 在植物配置上注重適地適樹,優先考慮鄉土植物,盡量選擇能適應當地土壤、現場立地條件、氣候等生長環境,且易于管理,維護簡便,不需要太多修剪的鄉土物種。并充分考慮通風、采光等要素,其次再考慮健康植物、吉祥植物、經濟植物等多樣性。
主景植物要突出明顯季的變化,植物層次力求豐富色彩、搭配鮮明。陪襯植物要講究適量,不可太多太雜,要做到簡潔明快、自然大方,并且觀花、觀果、觀葉、聞香、采摘要兼顧,做到喬木灌木結合、花卉草坪結合、整體綠化與經濟植物結合、平面綠化與垂直綠化結合。在色調安排上,庭院綠化應以綠色作為基色調,有利于消除人們的疲勞,還要有色彩搭配協調,以充分利用植物葉、花、果、枝干的色彩美和形態美,通過喬、灌、藤、草、盆栽盆景、蔬菜等植物合理配置,營造出凸顯植物色彩美、形態美、健康美的要求,并能隨時間季節而變化,體現出有機相連、過渡自然、空間感強的種植效果,創造出令人賞心悅目的生活環境。如家用的停車位,可以考慮采用林蔭停車位樣式,既節約了土地,解決了停車問題,又能創造一個清新、充滿活力的環境。
2.??? 在園藝設施構筑上,應注重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遺存的磚、石、器皿等基本素材資源,進行研究、挖掘、提煉、創新,輔以必要的現代建材,進行路徑、山、池等堆砌構筑,將理念性的精華內容轉化為具體設施。達到“門檻不高,定位不低;投資不大,收獲不小;生態原始,形態創新;別拘一格,富有特色”的示范效果??臻g較小的庭院,確有意向需要安排假山、水池等園藝設施內容的,則可采用微型盆景,采用“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方法,以體現疊山再理水,幽雅添清靜的目標。
通過對庭院內外做好整體布局,使主體建筑、庭院內外與周邊景致、環境協調一致,形成有美學融意境,點線構思新,上下層次清,景觀有遠近的特色效果。
三、文化相融原則。文化貫穿于村落生產、生活、生態、人文地理各個方面,通過挖掘、提煉,加以有機融合,體現以人為本,充滿文化藝術氣息的境地,達到映襯別具一格精神特質的目的。
在庭院綠化與園藝設施建設中,應把保護歷史文化遺存和特色村落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戶一景”。在維護自然美中,創新田園鄉村特色的個性美;在挖掘“三生一文”內涵中,集成要素,構建綜合美;在融合資源通力協作中,串珠成鏈,確保整體美。廣泛收集、挖掘與之相關的文化內涵,開展與之相關的創建、創作活動進行展示,以推進工作實施的深入。如王店鎮歷年開展的植樹賞梅節活動、送樹苗到村活動、以及狀元文化植樹活動以及聚寶灣攝影繪畫采風活動,形成書畫相輝映,情趣養身的濃厚氛圍。
除在沿線、相關節點布局相關綠色與園藝景觀外,大力開展鄉土大樹及特色樹種保護活動,除了對經過世代滄桑、生息繁衍保存下來的設施、物件以及櫸、椿、竹、梅、榆、樸等生態群落實行持牌保護外,尤其是對適用于制作器具、家具、建房用材樹種的歷史研究,吉祥植物歷史文化的積淀收集以及健康植物、優良經濟品種的大力宣傳。使民間諸如種植櫸樹與竹子有“前櫸(中舉)后竹(節節高升)”之說,種植梓樹有“紫氣東來”的諧意,種植柿樹有事事如意、紅紅火火、甜甜蜜蜜的好口采,玉蘭與海棠配植有“玉堂富貴”的美意,棗與桂花配植有“早生貴子”之含意等等廣為流傳。經過優美庭院建設與鄉土文化有機融合,使民眾愛護綠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加認識到“名城樓宇可仿、古樹名木難造”,“樹茂草綠花兒香,環境優美人健康”“,只有天藍、地綠、水清,才有人和”的道理。
四、全民參與原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離不開居民的廣泛參與,要引導和組織群眾為建設美好家園出謀劃策,積極組織各種形式的優美庭院建設活動,如定期舉辦觀摩交流、優美庭院示范戶評選以及盆栽花卉評比、小手牽大手活動,鼓勵群眾在庭院內外進行投資、投勞、植樹、捐資、認種認養、保潔等形式,積極投身到美麗鄉村建設之中,形成百家共爭鳴,助推鄉村韻的濃厚氣息,達到村在景中、景如畫中、景感情中、情留院中的效果。
總之,鄉村優美庭院建設,不僅要整治“臟亂差”,建設“美亮凈”,改善“吃住行”,挖掘“魂脈蘊”,還應提升“精氣神”,確保優美庭院建設中綠化與園藝要素的運用在各個方面有效到位。
參考文獻:
[1] 李健,樊金萍,王麗波,等.基于美麗鄉村建設的鄉村綠地規劃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037(006):126-132.
[2] 單銀麗,沈玉英,楊文領.新農村建設中村莊綠化與經濟發展結合模式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1,000(002):102-104.
[3] 買麗艷木·吾甫爾.園林園藝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J].農村科學實驗,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