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摘要】美術欣賞課教學是藝術的,也是科學的。我們只有深入的去研究、探查其內涵與意義,才能真正科學、有效的讓學生感知到美術欣賞課之“美”。筆者就初中美術欣賞課,通過枚舉教學實例,分析探討美術欣賞教學的要素,提高教學品質。
【關鍵詞】美術欣賞課;教學要素;教師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215-01
美術欣賞課,使學生接觸到許多名家名作,能極大的豐富學生心靈和開闊他們的視野,獲得在其他途徑所無法取得的情感體驗與知識,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有益處的。
作為美術欣賞課,又該如何進行,或者說重點該如何去把握?這是我們所真正需要去弄明白的東西。一件藝術作品,其本身是極為成功的,在許多方面都可以成為專業人士臨摹學習的范本,但我認為這只是作為繪畫手段而言,如果我們僅從表面的造型、色彩、光影、塑造手法等純技術層面去理解和探究的話,那作品本身就已經是失去了靈性了。難以與我們發生共鳴,更別提將這一切強加給尚且稚嫩的初中學生。可以想象每節欣賞課都是將一件件優秀作品肢解成一堆技法名詞,學生的熱情還能持續多久?
怎樣才能真正的上好一堂美術欣賞課,如何才能做到讓學生樂學、愛學,從中學到東西?我們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美術欣賞課。
一、美術欣賞課解讀
學生通過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等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學生除了獲得審美愉悅之外,還應認知作品的思想內涵、形式與風格特征、相關的歷史與社會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創造性的勞動,并用語言、文字、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認識。⑴美術欣賞課,不僅具有知識性、科學性和邏輯性,更不可忽略其中的情感性、審美性和趣味性。
我們如何才能做到美術欣賞課的有效教學,如何才能讓學生充滿熱情,身心愉悅的汲取知識,而不是在枯燥乏味的講述中磨滅學習興趣呢?這是咱們接下來要探究的問題。
二、美術欣賞課六要素
想讓學生好學、樂學,教師就必須讓課堂成為最吸引學生的陣地,讓學生在樂中學,在趣味中挖掘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1.注重人文性,感知內涵美。一件偉大的作品往往具有深重的內涵,這其中有作者本人的,也有時代所賦予的。我們也許能從中聽見作者靈魂的吶喊,也能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它們豐富而復雜的構成了一件作品的靈魂,或者說生命。
如梵高的《向日葵》,那金燦燦的顏色,如熾熱的火焰,是如此的絢麗與燦爛。那極富律動感的筆觸是如此的質樸純真。他的作品充滿生命的吶喊,恍如阿爾八月燦爛的陽光。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再只是尋常可見的花,而是梵高精神的寫照。
因此,我認為美術欣賞課,不應該只是以美論美,而應該是文學的,詩意的,歷史的,哲學的,只有這樣的欣賞課,才不會淡薄而乏味,才會使人有所思而心融融。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需要本專業的知識,更需要從更多的各個方面汲取養料,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與精神內涵,從而讓知識立體起來,做到厚積而薄發。
2.合理、有效、巧妙的設問。合理、有效而又環環深入的設問,最能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深入的去探究畫面,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思辨等能力。而無價值的問題,為問而問,不如不問。學生只有主動參與進來,充分調動興趣,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如在《最后的晚餐》一課中,我們知道了背叛耶穌的叛徒是猶大。但是,我們如何能得知畫中誰才是猶大呢?達·芬奇在畫中運用了多種手法,留下了或明或暗的多個證據,指出了叛徒的所在。學生們會懷著極大的興趣,會代入偵探的角色中去分析、探尋證據。他們會激烈的相互爭辯,論證,這就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鍛煉其思辨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進來。
3.注重細節,營造情境美。為了更好的表達主題,讓學生融入各個情境之中,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們在不同的環節適當配以相合的音樂,或舒緩憂傷,或熱烈激昂。如《最后的晚餐》一課中,我選用了莫扎特的安魂彌撒曲的第二樂章。當純凈而崇高的頌唱聲仿佛從天國降臨,繚繞我們的心頭,蕩滌我們的心靈時,畫中耶穌在眾門徒神情激動,激烈爭吵時,平靜淡然的神情越發顯得崇高而偉大,仿佛一切都了然于心中,這是對命運的掌握與淡定。
4.掌控課堂節奏,緊扣學生心靈。課堂的節奏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內容需要不同的節奏感,以緊扣學生心靈。
如在講述《梵高》時,我的設計理念是讓我的課就像是一堂梵高的傳記電影。我要展示命運的無情,在梵高一次次掙扎著想要看向藍天的時候,卻將他無情的擊下深淵。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乃至信念都加以無情的摧毀,直至死亡,也不放過。在無聲無息中,在情感的層層遞進中,引領學生不自覺的沉浸到梵高的精神世界中。仿佛親眼所見這悲劇的一幕,為他而同情,為他而感動,最后讓情感達到共鳴,與梵高同在。以情動人,以情解畫,水到渠成的去了解他畫中所蘊含的深刻而復雜的情感。
5.巧參與,注重體驗性。為了豐富課堂內在,提升學生興趣與能力,強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我們可以巧妙設計些活動,讓學生有效參與體驗,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6.精準、雅致的言語表達。言語表達能力是溝通交流的根本,表達不善也會毀了一堂本應成功的課。言語枯澀乏味,語調平板,讓人昏昏欲睡,又怎會讓人興起學習探究的念頭。假若措詞用語精準,優美而富于內涵,那本身就是一種美。
三、教師文化素養與積淀
1.提升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先進的教學理念能夠從高度上對教學進行有效指引,教學需要多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2.提升個人知識素養,做好文化積淀。教師不僅需要本專業的知識,更需要從更多的方面汲取養料,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與精神內涵。從而讓知識立體起來,做到厚積而薄發。
3.做好教學反思。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多做反思能知不足,知不足而后知奮進。
四、結語
教師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是一條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道路,努力才能登高望遠。良好的課堂體驗,會讓學生好學,樂學,提升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等能力。
【參考資料】
[1]《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