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奉和他的詩歌印象"/>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白鶴林
動筆來寫這篇關于郁奉和他的詩歌印象的文章時,正值“六一”兒童節前一天。所以,盡管曾名噪一時的少年詩人郁奉而今早已是人近中年,但從我腦海中和鍵盤下蹦出來的第一關鍵詞還是“天真”。天真,在這里當然不是指一個人年齡上的幼小,也不是指其作品的幼稚,而是一種恰如天賜的、稀有的精神品質——永葆一顆孩童般的、對人世的真摯之心。
作家大多都是年少萌芽,而詩人尤其如此。駱賓王七歲吟《鵝》,李白九歲作《古風》,博爾赫斯七歲用英文縮寫了一篇希臘神話,八歲時根據《堂吉訶德》用西班牙文寫了一篇叫做《致命的護眼罩》的故事……古今中外,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綿陽籍詩人郁奉,六歲即寫出第一篇童話,七歲開始發表詩歌,起步也很早,很快引起了詩壇的關注。公木、高洪波、金波、王爾碑、何開四、馮源、張曉林等多位前輩詩人、評論家,都對郁奉的詩歌創作給予了好評和鼓勵。
被著名詩人王爾碑親切稱為 “小魚詩人”的郁奉,身材高大,很難使人想得到那些鮮活、晶瑩、透明的詩歌出自他的筆端。“郁奉的詩是寫給小朋友看的,卻沒有游進簡易、單調、順口溜式的網子里去: 他寫少年兒童多色調的生活感受,也沒有跌入深奧、晦澀的漩渦”(引自王爾碑《郁奉的詩》)。的確,在現代詩、先鋒詩盛行的當今詩壇,郁奉能始終保持這種詩風,是難能可貴的。詩人張曉林在《蝌蚪擺動的天空》中評價郁奉:“這孩子的詩,清新、自然、奇幻,表現出超常的敏銳的藝術感覺,表達了他童稚的生命形態,可以說,他是在一種無意識中接近和達到了真正的藝術原則。”正是如此,年紀輕輕的郁奉就登上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星星》《人民文學》《青年作家》《詩人》《北方文學》;繼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推出他與母親合著的 “母子詩集”《愛的注視》后,他又出版了《綠顏色、黃顏色》《爆米花》等三本詩集;四川省作家協會鄭重接收郁奉為正式會員,時年僅十六歲。
以上這一段文字,是同樣曾經身為“中學生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趙曉夢,在其發表于《青年作家》2009 年第7 期的《我的記錄: 四川中學生文學》一文中,對郁奉的介紹和評述。可以說,它已從總體上為郁奉早期的詩歌創作歷程和影響,進行了某種階段性的總結。而因為我的詩歌寫作也始于學生時代,加之綿陽又是我的第二故鄉,所以,我也很早便知道綿陽出了一位少年詩人郁奉。
郁奉本名姚奉,1975 年生于四川綿陽。1996 年畢業于四川大學中文系后,曾在《四川日報》社做過記者和編輯。1982 年開始,其作品發表于《人民文學》《詩刊》《中國校園文學》 等各級報刊。先后出版有詩集《愛的注視》(與母親郁小萍合著)《爆米花》《外面的世界》等。1989 年獲中外華人中學生詩歌大獎賽二等獎,1990 年獲全國優秀少兒讀物評獎活動獎,1997 年獲四川省“五一”文學獎。1991 年加入四川省作協時年僅十六歲,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會員。1995 年加入中國作協時,也不過二十歲。目前,郁奉僑居澳大利亞。
郁奉的文學和人生之路總體來說很幸運、很順利、很有收獲。而這其中,不得不說首先是得益于他的家庭而尤其是他有一位身為作家的母親: 郁小萍。郁小萍是貴州畢節人,四川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一直在綿陽工作直至退休,曾經是綿陽市文聯《劍南文學》雜志社的編輯,目前是中國作協會員。幾十年間,郁小萍出版了長篇小說《愛情獨木橋》、詩集《愛的注視》(與郁奉合著)、散文詩集《虞美人》、中短篇小說集《愛情卡片》、散文集《花期相遇》《紫色人生》《快樂隨心》等多部著作,獲得過全國煤礦文學作品烏金獎、四川省文學獎(三次)等多種文學獎項,是一位在四川乃至全國都有一定影響的實力作家。可以想象,郁奉有這樣一位作家母親,有她深沉的“愛的注視”,其文學生命的先天營養自然是非常充足的。
天空是小鳥散步的馬路
它們在天空閑談著
談它們的家庭、家族
和自己子女的成績
——郁奉《雀鳥世界》
兒童詩,或者說詩人最初的作品,自然與其成長的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有密切關系,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老師、同學朋友等校園人物,自然成為其主要的情感和思想來源。郁奉這首《雀鳥世界》盡管是寫小鳥自由飛翔的天空,但起筆就拉回到人間的“馬路”。小鳥其實就是人類,就是“我”的家人,它們的鳴叫并不是通常孩子筆下愛寫的“歌唱”之類,而是“閑談”。而這“閑談”的內容則意味深長:“談它們的家庭、家族/和自己子女的成績。”可見,在幸福童年外衣下的孩子內心里,已經有了成長的煩惱、教育的壓力。
在一個陌生的大城市,
媽媽問我:
“如果你丟失了怎么辦? ”
我笑嘻嘻地回答:
“我就鉆進失物招領箱! ”
——郁奉《失物箱》
相比于《雀鳥世界》,郁奉的這首《失物箱》更像是或者說更應該是孩子的詩。因為它的語言更有童趣、思維更活躍,更符合孩子的真實生活。當大人們問孩子走丟后該怎么辦時,其實是希望他(她)回答“我會向警察叔叔求救” 之類的可以解決問題的答案。但是,那是大人或普通的孩子的思維。一個有詩心的孩子,或者說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她)留意到了失物招領箱,相信大人們會到那里面去尋找所有丟失的東西,包括丟失的小孩。這就是最初的想象力,這就是天然的詩。
太陽,
這枚七色的徽章,
別在宇宙身上。
宇宙,你也真沒記性,
怎么一會兒把它戴在左邊胸膛,
一會兒又把它戴在右邊胸膛?
——郁奉《徽章》
徽章,比如校徽或獎章之類的小物件,是很多孩子的珍愛。它們原本與太陽沒有多大關聯,除了外形。郁奉卻通過細微的觀察和大膽的聯想,讓小小的徽章變成了天上的太陽,而且還“別在宇宙身上”,可謂別出心裁。但如果只是到此為止,這首詩還不足以稱其為好詩。在小詩人郁奉的眼中和筆下,日出東邊和日落西邊這一自然現象,被十分形象化地轉換成了 “沒記性”的人的行為——“怎么一會兒把它戴在左邊胸膛,/一會兒又把它戴在右邊胸膛? ”獨一無二的表達,成就了一首不可復制的好詩。
在郁奉早期的詩歌中,類似的好詩還有不少。例如《我與豆子》:“每當我腦袋里冒出一首好詩,/我的嘴就變成一枚彎彎的豆角/豆子們的詩成熟時,/豆莢,也像我的嘴這樣,/得意地咧開。”既準確地抓住了豆角的特征,也生動地表達出了自己寫出一首好詩時的欣喜之狀。例如《怕冷的地球》:“地球,/真是個怕冷的孩子!/這么熱的夏天,/還穿著/白云做的/厚棉襖! ”白云在小詩人眼中竟然成了“厚棉襖”,讓人會心一笑。例如《大腳太陽》:“太陽那么大/走得那么快/他那雙腳/穿多少碼的鞋? ”奇思妙想充盈詩中,都是很好的兒童詩。
當然,郁奉并不只寫所謂的“兒童詩”。就在幾年前,他跟綿陽游仙的東津路有關的二十位綿陽詩人“集結”到一起,刊印了一本《東津集》(馬培松主編/2016 年/第1 輯),我作為具體組稿人,有機會讀到了郁奉經由其母親轉交的一部分他后期的詩作,最終編入《東津集》的為《異鄉的森林》《我的海》《峨眉》《冬景》四首。“28 歲我再次出生/就為在這片森林/找尋枝頭”(郁奉《異鄉的森林》),一種更為成熟的思想和更具現代性的表達,在其作品中得到了明顯體現。而下面這首《冬景》,可算是其中的典型:
冰封住了生命嗎
水還在下邊流淌
那些瘦弱的樹
在雪中展露怪異的枝椏
遠遠的
哭泣聲
春天并不在預料之中
雪在我眼中凝住
投射無邊的痛苦
只有堅毅
才能抵御寒風
——郁奉《冬景》
都說悲憤出詩人。沒錯,對自然和人類世界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悲憫和憤怒,往往能讓詩人寫出優異、杰出甚至偉大的作品。但我以為,這其中首先應該是天真出詩人。天真之心,既應該是一個起點和基礎,是文學天地的地平線,更可能是一種方向和高度,是文學世界的珠穆朗瑪峰。例如法國作家安托萬·德·圣·埃克蘇佩里于1942 年寫成的著名短篇小說《小王子》,至今仍風靡全世界、歷久不衰,就是這樣的文學經典。
對于美麗童話世界的想象,可能是很多人孩童時的一種自發狀態。其實,它同時也應該是每一位想畢生致力于文學的人的一種重要品質。在郁奉早期的詩歌中,無論是語言和風格,還是主題和思想,這種“天真”的品質都體現得很充分。而總體來說,其詩歌涉及家庭和校園、自然和社會、歷史和哲學等方方面面,不只一面也不拘一格,呈現了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展示了不凡的天分和不懈的努力。期待他給讀者帶來更多更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