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祖遠
1952年10月,上海人民淮劇團在北京懷仁堂為國家領導人專場演出。演出結束后,周恩來總理到后臺祝賀演出成功。
當有人向周總理介紹在劇中扮演女主角的演員筱文艷時,總理握著她的手問:“你是哪里人呀?”筱文艷答:“江蘇淮安人。”總理說:“噢,我和你還是同鄉哩!你老家在城里還是鄉下?”筱文艷答:“在鄉下,東鄉車橋?!笨偫碚f:“車橋!不錯,好地方。我小時候和家里人去車橋趕過廟會,是從淮安坐小船去的?!?/p>
總理又說:“我生在淮安,12歲離開,幾十年沒有回去了。你回淮安代我向鄉親們問好!”說著,總理兩只手都握住了這位淮安小老鄉的手,筱文艷激動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1960年秋,周總理陪同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瞻仰南京中山陵,正遇上南京體育學院一群學生也在那里。周總理看到一個女學生梳著兩條大辮,穿著當時蘇北姑娘常穿的藍布棉衣,便走過去問:“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那女學生答:“我叫曾樹英,蘇北淮安人,剛考上南京體院。”總理特別高興,緊緊握住曾樹英的手說:“我在這里又碰上老鄉了。”
總理又把曾樹英介紹給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說:“我離家50年了,今天見到了老鄉,真高興。”總理問曾樹英:“家鄉的人生活好嗎?”曾答:“好!”總理問:“市場上蔬菜供應多嗎?”曾答:“還可以?!笨偫碛謫枺骸扒嗖硕嗌馘X一斤?”曾難為情地說:“我不知道,是媽媽管買菜。”
當時正處在三年困難時期,總理對人民的生活狀況特別關心。他語重心長地對曾樹英說:“你們青年人要多關心社會上的事情。我像你們這么大年齡的時候,對社會上的事就很關心了?!?/p>
1965年7月5日,周總理和陳毅出國訪問,回國時途經新疆,特地到石河子農場去看望內地支邊的青年。
中午在農場食堂吃過飯后,總理到廚房向炊事員和服務員道謝。服務員中有一位江蘇來的姑娘,總理特地問她:“你家在江蘇什么地方?”姑娘回答:“淮安?!笨偫碚f:“那更是老鄉了。你叫什么名字?”姑娘說:“我叫李正蘭。”總理馬上用一口地道的淮安腔調問:“是木下加子李,正大光明的正,花木蘭的蘭?”李正蘭又驚又喜,連說:“不錯,一點也不錯?!?/p>
總理又問:“你家在淮安城里還是鄉下?”李正蘭答:“鄉下。北鄉欽工?!薄澳銇硇陆畮啄炅?”“六年。”總理說:“六年了,想家嗎?”李正蘭說:“有時會想家?!笨偫碚f:“是的,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沒有不愛自己家鄉的。我離開淮安已經50年了,有時還想家鄉?!笨偫碛终f:“你們遠離家鄉到新疆來,為祖國建設邊疆,這很好,也很光榮。新疆和江蘇都是好地方。你看石河子的天和我們淮安的天不都是一樣藍嗎?”
離開石河子農場的時候,總理和大家合影留念,特地把李正蘭拉過來坐在自己身邊,使這位老鄉感到格外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