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 衡
“書記,小心! ”
多虧了旁邊的村干部提醒,我才
不至于摔個趔趄,仔細一瞧
褲管腳下沾滿了泥濘
這是一片粗獷的黃土地,村民
有的住在山頂,有的住在溝口
一場大雪后,山路更是泥濘濕滑
后來發現,村干部們走得很穩
他們小心踩過每一個腳印
就像小心踩醒熟睡的大地母親
原來,村里的土質不一樣
這樣的泥路走多了,自然能分辨出
哪些地方能落腳,哪些地方會陷進去
我駐村扶貧的第一步,是從學會
如何走路做起
慢慢地,我學會在風雨中摸索
在泥濘里探問,敲開每家每戶
由陌生變得熟悉的大門
腳底的泥濘越來越少,又越來越多
再多的困難挑戰,也擋不住心里
總書記那句擲地有聲的教誨——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不敢相信
一位85 歲、雙目失明的老人
獨自住在一棟破舊的老土屋里
和早已習慣沉默的老人一樣
光陰在這里變得遲疑,任何大聲的響動
都會驚得墻上的滄桑簌簌剝落
何況還有寒風侵入肌膚,還有
頻繁的暴雨摧打它脆弱不堪的骨架
面對石頭般不發一言的老人
我用噙著淚的聲音輕輕貼上她的耳朵
請您相信我們,盡快搬離這里
搬進村里專門新建的安置房
哪怕天塌下來,我也愿意做您身邊
那堵堅實的墻
第一次見到孩子們,我的眼睛
一陣難受,我仿佛見到了多年前
見過的那幅黑白照片,那幅盯著我們
看了很久的《大眼睛》
這是一群留守兒童,他們的童年
失散在父母親奔波的打工路上
失散在祖父母一年年老去的皺紋上
失散在破損的校舍和簡陋的桌椅上
失散在師資的流失和與這個信息世界
越來越多的隔膜上
連光都悄悄躲了起來。他們
黝黑的臉藏著怯生、瘦弱,還有
幾分小小的抵觸,他們就像一塊塊
零散的磚瓦,砌起了某個不為人知的鄉村角落
我要扯一塊紅布,擦去孩子們
臉上太厚的委屈,使之恢復光鮮
要開幾扇天窗,讓他們塵垢的內心
通向天空,要搭很寬很高的房子
要采購很新很好的設備,把更多
從前被刺痛、被壓彎的光放進來
照亮孩子們挺得筆直的脊梁
一粒種子,在曾經陌生的地方
生根發芽,長成連綿的原野
覆蓋了鄉愁蒼老的額頭
裸露的土地,種上了大棚草莓
香菇、羊肚菌等經濟作物
荒涼的山林,辦起了養殖合作社
散養雞的啼鳴,打破了午后的寧靜
隨著綠殼蛋、柞蠶絲綢走進大城市
閉塞的山村從未與時代如此之近
從大娘接過合作社分紅的笑容里
我看到的不僅是收獲的果實
村里變寬的道路,硬化的水渠
還有變亮的夜生活……無不象征著
一個個飽蘸希望的火紅日子
它們填平往事的辛酸,以新的姿態
向每一位客人盛情發出邀請
此心安處是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