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文華
在菜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走進紅色革命老區(qū)西渣(位于江蘇省鹽城大豐區(qū)內),尋訪了解戰(zhàn)爭年代西渣發(fā)生的那些鮮為人知的人和事。
1942年9月,臺北縣委派陳新同志擔任中共西渣區(qū)委副書記。陳新是上海人,當時才19歲。一次,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住西渣區(qū)東窯鄉(xiāng),陳新把區(qū)里的減租減息、鋤奸工作、武裝斗爭等情況一一向粟裕師長作了匯報,粟裕連連點頭稱道。當粟裕得知陳新是上海人,只有19歲就擔任區(qū)委副書記時,翹起大拇指,稱贊說:“不簡單,一個大城市小姑娘在邊區(qū)當書記,真不容易啊。”陳新年紀雖小,但志高膽大,有勇有謀。她帶領區(qū)武裝中隊打擊敵人,迫使日偽軍龜縮在東臺、草堰的據(jù)點里,不敢露頭。一次,陳新頭戴布巾,化裝成一個農村姑娘,站在西渣河渡口,等待兩名深入敵區(qū)偵察的戰(zhàn)士。傍晚時分,他們回來了,一位戰(zhàn)士一下渡船就問:“姑娘,你等誰啊?”陳新抹去頭巾,笑著說“你們看看我是誰啊”。兩位偵察兵仔細一看,原來是陳新書記,哈哈大笑……西渣區(qū)的武裝斗爭聞名于蘇中,勝利消息經常在新四軍軍報上刊登。新中國建立后,陳新在上海交通大學任職。1986年5月13日,她從上海來西渣視察,追根尋源。
1943年1月,西渣區(qū)委來了一名女區(qū)委書記,名字叫張西蕾,她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廣州起義領袖張?zhí)椎呐畠骸Kf話輕聲慢語,和藹可親,行動卻有男子漢氣概。她喜歡游泳,在炎熱夏天的傍晚,時常身著短衫短褲,跳入碧波蕩漾的西渣河中,一會兒仰泳,一會兒潛游,比男同志游泳速度還快。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西渣有好多姑娘學會了游泳,打破了婦女不能下河游泳的舊風俗。她的女兒馮海蘭在《我的父親馮伯華和母親張西蕾》一文中寫道:“母親和父親結婚后,母親到新四軍一師駐地附近的臺北縣西渣區(qū)當了區(qū)委書記,后任臺北縣委宣傳委員。經受了基層工作鍛煉和抗日戰(zhàn)爭腥風血雨的嚴峻考驗。新中國成立后,張西蕾先后任化工部科技局副局長、化工科技總院副院長,全國政協(xié)第六屆、七屆、八屆委員。
1946年4月,新四軍、蘇中地委機關報《江海導報》社址遷到了西渣。《江海導報》隸屬新華社蘇中分社,報社隨軍工作。報社有干部、員工80多人,社長殷增壽,副社長夏玉良。報社有大印刷機1臺、小印刷機2臺。印刷機靠柴油機帶動,缺油時就裝上搖把和大輪盤靠人力操作。另有5臺手搖和腳踏的小盤印刷機。報社印刷對開和四開兩種報紙,也兼印學校課本和紙幣。報社兼管發(fā)行,每天早上來西渣裝運報紙的人絡繹不絕。
西渣小鎮(zhèn)既充滿了生機,又存在危機。敵人要北犯,敵機常在西渣上空盤旋,報社同志就將天窗全部遮蓋起來。當?shù)孛癖鴧f(xié)同報社加強警戒,對來往行人嚴格檢查。由于敵人瘋狂“掃蕩”,報社沒有長期固定的工作地點,一旦出現(xiàn)敵情,報社同志迅速將機器設備拆裝轉移。報社編輯、記者都是平時拿筆,戰(zhàn)時握槍。有一天晚上,報社接到緊急通知,說敵人已經從東臺出動,沿路向我方進犯。大家隨即行動,一部分人外出偵察敵情,一部分人將機器、鉛字裝箱埋藏,來不及處理的機器則投入河心,在岸邊上做個記號,然后大家轉移到蘆葦蕩里。敵人來了兩三百人,氣勢洶洶,到處搜查,一無所獲,最后只得朝蘆葦蕩“叭叭叭”地亂放幾槍。深夜,敵人撤退后,大家鉆出蘆葦蕩,下水打撈機器,并立即擦洗安裝。報社還經常舉行文娛晚會,密切軍民關系,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1946年農歷6月26日,國民黨特務和三總偽鄉(xiāng)保長組織暴動,偽保長馮正銓的五兒子和六兒子,裹挾住在老百姓家里的蘇中二分區(qū)司令員管文蔚的愛人和孩子,糾集一伙人舉行武裝暴動并向東席卷,抓共產黨干部,燒老百姓房子,無惡不作。傍晚,暴動波及到西渣河南,危及報社,副社長夏玉良當即站在河北渡口采取政治攻勢,瓦解敵人,這時他身后躥來對土改懷恨在心的地主許登高、許錫古父子,將夏玉良攔腰抱住拖上渡船,挾持到河南岸。一暴徒見船靠岸,舉起鐵叉叉住夏副社長脖子到水邊,另一暴徒用麻繩把夏玉良捆綁起來。夏玉良大腿被暴徒戳了個大窟窿,血流不止。正當暴徒狂叫摧毀報社時,東臺軍事教導隊得到三吳鄉(xiāng)指導員周克全報信,在方勇率領下,及時趕到,槍聲不斷,暴徒如鳥飛獸散。管文蔚的愛人和孩子也被尋到,脫離了危險。第二天,暴徒全部落網。這次暴動,夏副社長負重傷,三元村朱日升被吊打成重傷,西渣村許青保家房子被燒,我軍一戰(zhàn)士犧牲。事后,馮六、許錫古、許登高被我方處決。
離別前,我站在西渣河畔的原野上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梨花、蠶豆花爭芳斗艷,春意盎然。道路兩側的紅葉石楠,在金色的陽光照耀下,格外鮮紅奪目。西渣河兩邊的一座座村莊、一幢幢樓房、一條條公路、一片片樹林,看去生機勃勃,一派欣欣向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