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洪艷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象鼻街道方水幼兒園
在全面推進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時代的發展也對幼兒課程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僅要培養孩子參與互動的經驗性享受和表達個性和特點,而且要把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納入孩子的教育課程中,首要目標是培養孩子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在幼兒園教育中采用二十四節氣的教學內容可以滿足幼兒課程教學的需要,也是提高兒童學習質量,體驗傳統文化精神,促進兒童學習的必然要求,每個孩子都將得到多元化發展。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大力提倡將二十四節氣融入到幼兒園課程教學當中,這主要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認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從小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指南》指出,在幼兒園教育幼兒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持續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兒童的愛國主義和對祖國的熱愛。幼兒園中的大多數教學都是基于“指南”的內容,課程是經過編譯和構建的。因此,將二十四節氣的內容與兒童早期教育相結合,可以使幼兒更好地理解自然發展,其中蘊含的傳統精神也有利于促進兒童學習的全面發展,從而在幼兒教育中更好地貫徹“指南”精神。
幼兒園課程中融入二十四節氣,能滿足兒童課程的教學需求。二十四節氣包括氣象,節氣和農業等自然活動,可以進一步豐富兒童課程的教育資源,拓寬兒童的學習視野,加深對節氣的認識和經驗。此外,幼兒教育側重于指導幼兒的學習過程和參與過程。通過整合二十四節氣的教育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與自然互動,不斷探索和感受自然規律,有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掌握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變化,提高幼兒的生活常識。
幼兒正處于天真浪漫十分純真的成長階段,獨特的個性化課程教育對其未來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將二十四節氣應用于幼兒園教育,將有助于幼兒園教師從二十四節氣入手,積極探索自然生態資源作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并充分利用利用自然生態資源建設幼兒教育專題課程,加深兒童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此外,它促進了學前課程教育的個性化和特色化發展,幫助幼兒課程提升教學內容的質量并提高了幼兒教育的效率。
幼兒這個年齡階段,他們的生活主要以游戲為主,所以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二十四節氣中的習俗改編成游戲讓幼兒參與其中。立春時節的“鞭春牛”、春分時節的“放風箏”、芒種時節的“打泥巴仗”的習俗在經過幼兒園老師的改編之后,可以變成適合幼兒開展的游戲活動;雨水“拉保保”的習俗適合讓幼兒進行一些表演類的游戲活動;立夏“斗蛋”的習俗,讓幼兒可以參與到智力游戲活動中去。二十四節氣中的一些趣味性故事可以組織成兒童游戲短劇。二十四節氣中的一些諺語和詩歌適合于兒童的語言游戲活動,例如“成語接龍”和“擊鼓傳花”。二十四節氣的歌賦也可以適當地進行音樂游戲活動。簡而言之,只要幼兒園老師們動腦筋去思考如何創新,他們就可以帶領孩子玩轉節氣。
圖畫書因其多樣而有趣的風格,原創的設計,表達的直接和極富想象力的內容而受到幼兒的歡迎。二十四節氣圖書繪本有許多,例如文學方面的有《春神跳舞的森林》《冬至節》《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知識普及方面的有《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等。幼兒教師應充分利用圖畫書資源開展二十四節氣教育活動,以幫助兒童增加知識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欣賞圖畫書。他們可以在教室的書角放置二十四節氣相關的繪本。可以鼓勵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圖書繪本。如果條件允許,他們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制作專屬的二十四節氣繪本。
陶行知的生命教育理論倡導:“教學做一體”,孩子們可以參與到有關二十四節氣的活動中,以更好地理解節氣。教師可以組織孩子觀察并記錄農田上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并感受不同節氣對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的好處;組織兒童觀察和記錄植物園中不同日照條件下植物的發芽,開花和結果的規律,并在動物園中觀察和記錄動物的交配,產犢和成熟過程;冬季觀察并記錄水的凍融情況,春季和夏季觀察并記錄雷雨的自然現象;幼兒園教師要與孩子一起體驗人類與環境,動植物與環境之間的依存關系。
二十四節氣的飲食習慣對人有深遠的影響。通過組織健康領域的活動,幼兒園的老師可以開展烹飪活動,組織幼兒一起準備與每個節氣相關食品,在感受節氣氛圍的同時鍛煉幼兒的手部肌肉。二十四節氣的藝術品更適合兒童模仿,老師可以開展二十四節氣的剪紙,繪畫,書法,泥塑等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樂趣。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創造和利用環境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二十四節氣蘊含的文化內容豐富,對孩子的行為,認知,社交,健康等方面都將產生積極影響。教師可以將二十四節氣整合到教室和走廊中,甚至整合到地面的環境裝飾中。例如,在教室的走廊中,將帶有二十四節氣的農民農業圖片,二十四個節氣的圖片或供兒童欣賞的建筑物的圖片放在天花板上,或將代表二十四節氣的裝飾品掛在天花板,或為孩子們放置二十四節氣手工品進行展覽等。
在幼兒園教育中使用二十四節氣將有助于教師為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教育環境和課程內容,讓孩子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魅力,并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