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蓉
(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國槐潛葉蛾(Phyllonorycter acucilla Mn.)屬于鱗翅目、潛葉蛾科昆蟲[1,2],近年來在蘭州市南濱河路東段國槐行道樹嚴重發生。其幼蟲主要為害國槐新發嫩梢,潛入葉肉中取食,形成彎形葉斑,影響國槐光合作用,造成葉片提前脫落,引起枝葉干枯,嚴重破壞城市綠化景觀。篩選低毒、安全化學農藥進行高效防治,是保障國槐長青、美觀的關鍵。目前對國槐潛葉蛾防治藥劑篩選的報道相對較少,生產中常用防治藥劑的更替也需要田間試驗數據作參考。因此,2019年選用6種化學藥劑在蘭州市南濱河路東段對國槐潛葉蛾進行了藥效試驗,旨在為該害蟲的高效、安全防治提供技術支撐,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供試藥劑:5%卡死克DC(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生產,市售),25%滅幼脲Ⅲ號SC(山東瑞達園林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市售),1.2%煙參堿EC(內蒙古帥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市售),25%阿維滅幼脲SC(安陽農藥廠生產,市售),10%吡蟲啉WP(山東中新科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市售),2.5%溴氰菊酯EC(江蘇東寶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市售)。
指示作物為國槐。防治對象為國槐潛葉蛾(Phyllonorycter acucilla Mn.)第一代幼蟲。
試驗于2019年5月12—19日在蘭州市綠色公園進行。試驗前選擇樹勢均等、長勢一致的國槐作為供試植株。用衛士WS-18D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進行藥劑噴霧防治,試驗共設7個處理,各藥劑處理濃度見表1。試驗每小區2株,每處理3次重復。
試驗前在每株國槐的東西南北4個方向和上中下3個不同高度,隨機選取14根嫩梢,并掛牌標記,調查前蟲口基數。用高壓噴霧器對試驗小區各樹木進行均勻噴霧,以藥液濕潤葉片不流下為準。藥后1d和7d后分別查記各處理活蟲數。

表1 6種藥劑對國槐潛葉蛾的防治效果
數據分析采用Excel2007進行。方差分析采用SPSS18.0進行。
從表1可以看出,與清水對照相比較,藥后1d和7d供試藥劑對國槐潛葉蛾的防治效果分別為56.8%~87.8%和64.1%~90.8%。其中藥后1d調查,2.5%溴氰菊酯EC防效最高,為87.8%,其次是5%卡死克DC和25%阿維·滅幼脲SC,防效分別為85.6%和77.4%。藥后7d調查,仍以2.5%溴氰菊酯EC防效最高,為90.8%,其次是5%卡死克DC和25%阿維·滅幼脲SC,防效分別為87.3%和79.2%。與其余藥劑藥效相比較,防效差異性顯著。
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劑對國槐潛葉蛾在藥后1d和7d的防效分別在56%和64%以上,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滅幼脲Ⅲ號、10%吡蟲啉WP、1.2%煙參堿EC在藥后7d防效分別為72.2%、68.1%、64.1%,顯著低于2.5%溴氰菊酯EC、5%卡死克DC和25%阿維·滅幼脲SC防效,且在P=0.01水平下差異顯著。從藥后1d試驗結果看,2.5%溴氰菊酯EC、5%卡死克DC和25%阿維·滅幼脲SC具有較好的速效性,同時具有較好的持效期,是防治國槐潛葉蛾的較好藥劑,建議在生產上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