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 之
2019年2月,在浙江省委巡視組完成對紹興市的巡視后,紹興市政協原副主席(副廳級)陳建設主動向省紀委監委投案,而陳早在2004年9月,即15年前就經申請而被批準提前退休。2019年10月24日,這起備受媒體和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退休廳官“自首案”終于有了著落:衢州市中級法院一審認定陳建設受賄625萬元,對陳以受賄罪從輕判處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0萬元;對其違法所得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知罪、認罪、悔罪,這是陳建設在法庭上說得最多的字眼。陳是浙江新昌人,出生于1953年1月,1969年2月參加工作,其工作經歷可謂是平穩順利。1976年,作為知青的他返城,進入國有企業;1985年,又進入機關,工作十分努力,得到了組織的認可。同年7月,陳32歲時,出任紹興市食品公司黨委委員、黨辦主任,一年后調入紹興市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先后任副科長、科長、副主任、主任、黨組書記。1998年6月,45歲的陳建設得到重用提拔,升任紹興市副市長。2003年5月,陳調任紹興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2004年9月,陳建設獲批準提前退休。
轉折發生在2003年。這一年,陳建設50歲。他原本以為自己能在副市長的位置上再干一屆,然后轉崗人大或政協。然而,結果并不盡如人意。一天,有關領導找他談話,表示他將被調整到政協任職,擔任紹興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陳建設感到很突然,但在領導面前他又不好“犟頭倔腦”,口里支支吾吾應付,心底里卻充滿了抵觸情緒。在陳建設看來,副市長有實權,有人巴結,而政協是清水衙門,沒有什么花頭。“既然組織委屈自己,我就另辟蹊徑,何不想想辦法去搞企業賺錢?”此時的陳建設心態變得失衡,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辦企業需要資源,而自己掌握的權力就是最大的資源。陳建設覺得,中國官場是人走茶涼,所以他一定要在茶涼之前,實現“人力資本價值”的轉換。“在機關順風順水工作時,這個價值體現不到金錢上,現在自覺‘官途不順’,因此要盡力把‘人力資本價值’轉換為現實的資金價值,使自己和家人后半輩子能過上富足舒適的生活。”
在貪欲的驅使下,陳建設開始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鋪路搭橋”。他讓秘書幫自己在社會上物色“合作”資源。經介紹,陳建設認識了在紹興當地頗有影響力的商人孫某。此時的孫某正準備進軍房地產行業,當他聽說陳副市長有意加盟,高興萬分。兩人在紹興市區某高檔茶樓見面后,一拍即合,決定合辦房地產企業。2003年3月底,陳建設正式向組織提出提前退休的申請。然而,還未等到組織批準,陳就迫不及待地辦起了企業。同年4月18日,孫某出資3000萬元成立了浙江永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陳建設持股15%,為隱蔽起見,他讓女兒先代為持股。“除此之外,陳還在多家公司違規兼職取酬。”辦案人員說,事后調查發現,陳建設在職期間及退休后的三年間到原職務管轄地區的多家企業兼職取酬,撈取“外快”,計230余萬元。
“我所犯錯誤的根源是理想信念丟失,核心是權錢交易、公權變現,直接動因是貪欲膨脹。”在懺悔書中,陳建設這樣剖析自己的問題。“公權變現”一詞,高度概括了陳建設違紀違法的路徑。
為什么一名精明的商人,愿意與陳一起做生意?又為何那么多企業愿意聘用他?對方看重的正是陳建設手中的權力。2003年初,孫某剛剛成立的永建公司并無三級建筑資質,這就意味著該公司無法參與重要項目的招投標。此時,還在紹興市政府副市長位置上的陳建設向孫某一口許諾:“孫總放心,這事我來辦。”他一個電話打到了住建部門,幾天時間,該公司建筑資質就順利辦理。之后,孫某成功競拍了一個項目的土地使用權。然而,在有關地塊的核心位置有一個文保項目——“泰來裳”當鋪。如果該店鋪不移建將會影響整個項目規劃,給公司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孫某很頭疼,只得讓陳建設出馬相幫,陳又立即拿起電話,給當地文旅部門打了招呼。文旅部門礙于陳副市長的面子,硬著頭皮照辦,“泰來裳”當鋪被移建。
為感謝陳建設對永建公司的“全力支持”,2003年9月,孫某如約指示下屬將200萬元“下海補償金”存入陳建設女兒的銀行賬戶。一個月后,陳建設將其中100萬元退還孫某,實際收取100萬元。為進一步形成利益共同體,孫某還以半價入股的方式,給予陳建設入股“優惠”。對于一心想辦企業賺錢的陳建設來說,股份對其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在我看來,沒有股份,自己就是一個高級的‘打工仔’”,陳對有關調查人員解釋說。
2004年3月18日,距離陳建設提出提前退休申請已近一年,可組織上還未批復。孫某提出將原先商定的股份辦理工商登記,此時的陳建設經過了一番思想斗爭,但終究還是敗給了自己的貪婪。“我十分矛盾,因組織尚未批復我的退休申請,按規定是不能入股的,但又怕夜長夢多,到時候如果有什么變化,股份沒了也蠻可惜的。”陳建設向紀檢工作人員袒露了當時復雜的心情。經過深思熟慮后,陳建設決定讓女兒代持股份,等退休手續辦理后,再轉到自己名下。2004年4月1日,孫某將永建公司的股份登記到陳建設女兒名下,根據股權劃分,陳建設應繳出資額為1050萬元,然而實際只出資525萬元,剩余的525萬元均由孫某代繳。同年7月31日,孫某又將上述股份登記轉入陳建設名下。臨退休前,陳建設權力的余溫可以說實現了巨大的“價值轉換”。然而,這一切不過是掩耳盜鈴。
2004年9月,陳建設工齡滿35年,組織上正式批復他提前退休。然而恰恰是退休前一年的違紀違法行為,為其晚年生活埋下了禍根,讓陳建設悔恨終身。
那么,什么力量驅使已退休15年的陳建設選擇主動投案?“這主要是高壓反腐的強大威懾力!”辦案人員說,一是頻頻查處的離退休貪官讓其清醒認識到,退休不等于“平安著陸”;二是巡視利劍的震懾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陳建設投案前,溫州市泰順縣委原副書記、政法委原書記周秀松,湖州市政協原主席吳水霖,都是在巡視反饋當天即被帶走留置。這樣的處置方式在當地形成很大震動,也讓陳建設受到很大觸動。“在強高壓、長震懾的氛圍中,我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難逃審查調查,于是便放棄了幻想。與其擔驚受怕、惶惶度日,每天吃不好、睡不著,還不如自己早點向組織說明問題,早點解脫。”陳建設說。
2019年2月5日,是農歷春節,這是陳建設過得最特殊的一個新年。2018年底,浙江省委巡視組對紹興進行巡視,此時的陳建設已成為驚弓之鳥,知道自己的貪腐行徑已難逃黨紀國法的追究,他思考再三,打算過完這個年,就向省紀委監委主動投案,交代問題。此時的他,格外珍惜春節這幾天時間,他不知道與家人吃完這次團圓飯,下一頓團圓飯是何時。“我覺得主動交代,這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2019年2月15日,陳建設與家人商量后,在一位原同事的陪同下來到了杭州,到省紀委監委投案,并退出收受的625萬元款項及3155.6萬元孳息,共計3780.6萬元。浙江省紀委監委依紀依法對陳建設采取留置措施。在十八大以來退休后被查的官員中,陳建設創下了退休時間最長的紀錄。經查,陳建設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提前退休“鋪路架橋”,違規與私營企業主合股經商辦企業,違規兼職取酬;利用職務便利為私營企業主謀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額財物。2019年5月,陳建設被批準逮捕,并被省紀委監委“雙開”;收繳陳建設違紀違法所得;將陳建設涉嫌受賄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有媒體記者在看守所采訪陳建設,為何退休15年還選擇主動投案?對此,陳建設坦言:“我感覺組織已掌握了我的違紀違法事實,當時想了兩條路,第一是逃往國外,但我看過很多報道,已有許多‘紅通’人員被陸續追回,說明這條路已走不通;第二就是主動投案,與其組織找上門,不如主動向組織交代,爭取從輕處理。”法庭上,陳建設一再回頭,看到坐在旁聽席上的家人滿面淚水,他也忍不住幾度落淚,但為時已晚。
浙江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陳建設曾經也是一個有抱負、有作為的干部,之所以最后落得如此下場,歸根結底還是忘了自己“來自哪里”,忘了當初舉起拳頭時的誓言。當他把“升官發財”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最高標準時,其結局只能是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