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建國
在戰火連天、環境險惡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一對伉儷以頑強的革命意志、旺盛的革命熱情戰斗在抗敵最前線,他們就是人稱“團西雙朱”的朱伯英與朱泉寶夫婦倆。“團西雙朱”的故事,成為今天浦東新區大團鎮黨史教育的內容之一。
故事的男主人公叫朱伯英,1912年出生于第八區(即大團區)近靠趙橋的閔家三店一戶貧苦農民的家庭,1939年經人介紹到南一灶港路上的大團源興德花米行當學徒。他屢見日偽軍搶劫和欺壓百姓,心中怒火燃燒。1940年5月,朱伯英與志同道合的王祥其等人一起,毅然參加了由淞滬支隊組織的抗日外圍組織“兄弟會”;同年9月,回到家鄉參與農協活動,并任閔家三店抗日農民協會會長;1942年8月,參加浦東淞滬縱隊第五支隊,擔任地方武裝閔家三店民兵排排長;1944年7月,朱伯英擔任新四軍浦東淞滬支隊支隊部副官,負責南匯大團、宣橋,奉賢四團、北宋一帶地區的情報收集任務。1945年10月,新四軍浦東淞滬支隊奉命北撤,朱伯英接受秘密命令,留在浦東配合新四軍軍部情報員朱印天、朱印祥,進行偵察敵情與策反工作。與此同時,他與同在支隊的朱泉寶結為革命伉儷。
1946年底,朱伯英在中共浦東特委所屬塘東區特派員杜林的指示下,迅速組建路南武工組,并被任命為組長。其間,朱伯英得到王祥其傳遞的萬一齋豆制品店經常需用短工的信息,就聯想到可通過“萬一齋”這個點,隨時了解鎮區敵情的動向。從此以后,“萬一齋”就成了“浦東人民護丁總隊”路南武工組的秘密聯絡點,王祥其自然而然地成了聯絡員。1947年7月,朱伯英在總隊長張凡及杜林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2月,朱伯英出任浦東人民解放總隊獨立二中隊(6月改為機動中隊)中隊長,率機動中隊先后參加了二灶港截船奪軍火、智滅叛徒內奸等戰斗。
新中國成立后,朱伯英先后擔任江蘇省工業廳重工業科副科長、江蘇省建設廳建材科副科長等職。1984年7月離休。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朱泉寶,1921年出生于南匯縣大團團西鄉王家宅。她家境貧寒,父母以租田為生,9歲喪母,輟學務農,從小學會了紡紗、織布、縫襪頭、揺襪子,還要參加農田勞動,幫助父親料理家務。青年時代的朱泉寶,在多次聆聽新四軍淞滬支隊抗日救亡宣講課后,于1945年1月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剛開始,朱泉寶在新四軍淞滬支隊通訊科的主要任務是送信、協助保管工具、印發宣傳品等。
1946年夏,朱伯英在執行任務時遭國民黨拘捕,后被判處死刑,押回南匯監獄等候執行。在這緊要關頭,朱泉寶接受“浦東人民護丁總隊”領導的委派,冒著生命危險化裝進入南匯監獄,向朱伯英等人傳遞越獄計劃及工具,最后朱伯英等人成功越獄。同年12月,朱泉寶擔任“浦東人民護丁總隊”路南武工組交通員后,經常出入市區和南匯之間遞送情報、運送槍支。在與國民黨特務周旋時,她巧妙地將快慢機槍、輕機槍的梭子和短槍子彈綁在肚子上佯裝成孕婦通過哨卡的盤查。當部隊經費發生困難時,朱泉寶毫不猶豫地賣掉了自織的30多匹土布和20條夾被充作部隊經費。1948年,朱泉寶任“浦東人民解放總隊”機動中隊征糧組組長,在極其艱險的情況下為部隊征得軍糧3.9萬公斤。
1949年1月,產后未滿兩個月的朱泉寶又帶領征糧小組,在向駐扎在閔家三店西嚴家宅的部隊運送軍糧時,因內奸告密,當晚,部隊駐地被國民黨軍隊400多人包圍。翌日清晨5時許,敵軍向部隊駐地發起進攻。在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中隊長朱伯英帶領戰士們頑強抗擊,并強行渡河沖出了包圍圈。但是,年僅28歲的朱泉寶在這次戰斗中不幸犧牲。她是大團歷史上第一位巾幗烈士,大團人將永遠把她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