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亞夫
最近,香港高考試題中出現兩段具有傾向性的文字資料,并讓學生依照資料回答,是否認同“1900年至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大于弊”。抗日老兵斥責該題目極具傾向性,“是引導學生做漢奸”。
無獨有偶,記得近年有位香港作家馮某某也鼓吹過如此論調。他寫過《中日戰爭史是怎樣失真的》一文,在網上流傳甚廣。這位馮先生說:日本帝國在19至20世紀“并沒有一個滅亡中國的國策”,他們之所以發動戰爭,是完全被迫的:一是因為當時“蘇聯要赤化亞洲”,他們來中國是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二是因為當時“國民政府排日外交”,他們很不好受;三是因為國共有識人士的“侮日”行為,他們是忍無可忍。這三大理由,迫使日本出兵來到中國。為了使人們相信他的“真相”,他在文章最后講了一個“武松打虎”的故事,為保持原汁原味,我們全文照錄:
打個比方,武松到村外的山上摸了老虎的屁股,老虎被激怒之后,闖進村里,咬死了大量的村民,武松振臂一呼,帶領村民將老虎打死,然后,武松就成了“打虎英雄”、樹碑立廟,受后世稱頌,但是村民們偏偏忘記了——當初,是誰將老虎引到村子里來的。
啊,在作者筆下,原來“虎患”是武松招來的!我們原先熟知的“武松打虎”是“失真的”!真實的情況是老虎沒有獸性,很善良,是武松不知好歹,“到村外的山上摸了老虎的屁股”,惹惱了老虎,老虎才下山咬人。因此是武松欺世盜名,引來了“虎患”,還冒充“打虎英雄”;我們“稱頌”武松,為他樹碑立廟,是受了欺騙。這就是作者要還原的“真相”!
我們翻閱《水滸全傳》,“武松打虎”的事實豈容篡改:在第二十三回中,武松返鄉,傍晚過景陽崗,見山神廟門上貼著一張印信榜文:“陽谷縣示:為景陽崗上,新有一只大蟲,傷害人命……”。書中明明白白地寫著,新出的大蟲,獸性大發,傷害人命,因此武松奮起打虎。哪有“武松到村外的山上摸了老虎的屁股”之說,這完全是作者的肆意臆造。因此,真像老虎本來就要吃人的一樣,真正“失真”的是奇文的炮制者!他炮制的“虎患”是武松招來的論調,完全是為日本侵略者涂脂抺粉、鳴冤叫屈,是對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在內抗日老兵當年“打虎”愛國義舉的公然誣蔑,是對南京大屠殺30萬死難者公然抺黑。
這種言論,如果出自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人們不會感到奇怪,讓人深思的是,這種歪曲、美化侵略的言論,竟出自一個香港作家之口!而且由于打著“還原真相”的旗號,更容易混淆視聽,蠱惑人心,這不能不讓人警惕!更讓人吃驚的是,這種奇談怪論,居然還會在網上流傳,有人還轉發點贊,這更令人震驚,讓人警惕。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蓋,歷史真相不容歪曲。對任何企圖歪曲美化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的言行,中國人民和亞洲受害國人民不答應,相信有正義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會答應。”因此,對于這種“歪曲美化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的言行”,我們當然不能答應,理當對它揭露和批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