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 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會議和場合反復提出一個觀念——底線思維。他要求“在各項工作中堅持底線思維”,強調“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都離不開底線思維”。今年4月8日,他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對當前形勢作出最新判斷,對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工作作出科學部署。他說:“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底線思維,是以底線為導向的一種思維方法和心態,它要求認真估量風險,“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牢固樹立正確的底線思維,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掌握主動權,這既是我們扎實做好工作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提升決策能力的內在要求。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毛澤東同志是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戰略大師。1945年4月23日黨的七大召開時,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已發生重大變化,國際國內形勢有所好轉,同時也面臨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就在人們普遍洋溢樂觀情緒,準備大聲歡呼勝利之際,5月31日,毛澤東同志在其作的七大“結論”中,闡述國內形勢時強調,要“準備吃虧”,在看到“光明”的同時“更要準備困難”。他一口氣列舉了可能出現的17條困難,然后提出“要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尤其是黨的高級負責干部,更要有“對付非常的困難,對付非常的不利情況”的精神準備。
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邁步新長征、奮戰“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需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的底線思維優良傳統,直面問題和矛盾,堅決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當下正在經歷的戰“疫”,加深了我們對“底線思維”這四個字的認識。作為國內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武漢從毅然采取“封城”之舉到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逐步安全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本身就是始終堅持底線思維的成效。其間所作的一系列部署、出臺的一系列舉措,也都充分體現了“從最壞處著眼”的風險考量,爭取到了一座千萬量級人口現代化大城市重新“醒來”的最好的結果指向。目前,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但決不等于疫情已被消滅。全球整體上仍處于疫情高峰期,我國面對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增大……疫情防控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決定了必須把底線思維貫穿戰“疫”始終、做足長期準備。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看,一季度各項數據出現較大幅度下滑,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這是自1992年以來中國經濟第一次出現季度性的萎縮。二季度考慮到外需極其糟糕,增幅達到3%左右已屬不易,假定三季度為6%,四季度為7%,全年GDP 增速也就在3%上下。須知,GDP 每一個百分點的或增或減,都將對就業、民生、小康社會的建成等產生重大影響。針對面臨的嚴峻形勢,4月初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原本“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基礎上,又提出了“六保”措施(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凸顯了黨中央的底線思維。正如這次會議紀要指出的:“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縱觀黨史和新中國史,無論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我們走過的每個階段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面臨風險和挑戰,都需要克服一個個困難、跨越一道道障礙,去贏得一次次進步和成功。我們要牢記歷史的啟迪,始終運用好底線思維,把預案做得更周密,應對措施更有力,努力化危為機,銳意謀求創新發展。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人民堅定信心從容應對,齊心協力排除萬難,定能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