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開國將軍段德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劉炳華
第一次印象深刻地聽到老紅軍段德彰將軍的名字,是在1991年夏天我尋訪當年紅軍長征路,來到段老的家鄉——江西于都縣時。段老家鄉的同志在介紹于都籍名人時,多次提及了老紅軍、開國將軍段德彰的名字。位于贛南紅土地的段老的家鄉于都縣,當年是中央蘇區中心地帶,全縣人口34萬余人,而參加紅軍的有6.77萬人,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于都又是中央紅軍長征的主要出發地之一,毛澤東便是從這里邁出長征第一步的。許多于都籍紅軍戰士,跟隨中央紅軍參加了長征,段德彰就是其中的一位,與他一起參加長征的紅軍戰士,許多人犧牲在長征途中。
當我來到中共于都縣委收集有關資料時,從縣委黨史辦同志提供的資料中,看到上面記載著在家鄉知名度很高的老紅軍段德彰的名字。段老是于都縣這塊紅土地所孕育出的16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均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里被授予少將軍銜) 中的一位,而且還知道了他的另外一些感人肺腑的往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位老將軍數十年如一日地情系家鄉革命老區,默默地繼續為人民作奉獻。
段老原名叫段箕權,現在的名字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改的。1913年,他出生在極其貧困的農民家庭里,很早接受了革命的思想,早在1931年,他在家鄉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方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由共青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跟隨中央紅軍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1950年,段德彰第一次重返故里江西于都縣車溪鄉。這時候,他已由一位普通的紅軍戰士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干部。當他懷著喜悅的心情回到闊別十六載的家鄉時,父老鄉親都拉著他問長問短。當鄉親們向他問到當年和他一起參加紅軍的同村11位鄉親的下落時,一股深深的悲傷之情頓時涌上了心頭,不由得潸然淚下。此刻,他心里十分清楚,11位兄弟如今已全部犧牲了。他們在為革命事業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時,年紀都很輕,都在二三十歲之間。當他含著滾滾熱淚向父老鄉親們訴說時,聲音變得嘶啞了,臉上掛滿了淚珠。
當他看到當年曾用鮮血和生命支持過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革命老區的人民群眾,生活仍然十分困難時,便向家鄉的父老鄉親說:“從今以后,我與你們同呼吸,共命運,只要我段德彰有吃的和穿的,就不會讓你們挨餓受凍。”自此后,幾十年來他從未間斷過對家鄉人民的竭力幫助。
段老于1984年再度回到家鄉,看到雖已解放30多年但有些村莊仍然未能用電照明,不少鄉親生活未能擺脫貧困,他寢食不安,覺得自己有責任向有關方面呼吁,為改善家鄉老區人民的生活條件做些實事。為此,他提筆給時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白棟材寫了一封言詞懇切的信。在信中,他懇請江西省政府的有關部門,對老區人民的用電以及老區經濟的發展,給予更多的關照。在此信發出后不久,他欣喜地獲悉:江西省政府有關部門,已專門撥款10萬元解決他家鄉人民的生活用電。那幾個原先靠煤油燈照明的山村,先后都通了電,開始用電燈照明了。為了家鄉人民的生活逐漸走上富裕的道路,段老又熱心地牽線搭橋,使家鄉辦起了一座經濟效益頗為不錯的小工廠。
老紅軍段德彰的名字再一次深刻地映入我的腦海里,是在1995年。記得那一天,當我翻開上海《文匯報》時,看到了上面登載著署名為老紅軍段德彰的一封信,標題是《救救這個特困家庭》。這個特困家庭在段老居住地的上海長寧區新華街道,女主人肖根娣是一名普通女工。她因患尿毒癥,在醫院里治療了5年,已花去醫療費17余萬元,但病仍未治愈。而要治好她的病,必須要為她換一個腎,費用是10萬元。此時,肖根娣和她的丈夫所在的單位,經濟都不景氣,兩人每月的收入加起來才不過600多元。病危的肖根娣,曾幾次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當她想到活潑可愛的女兒尚未長大,想到與她相濡以沫的丈夫時,放棄了這一念頭。
當肖根娣因換腎的費用無著落而幾乎絕望時,段德彰將軍知道了這件事情。時年已82歲高齡的段老在77歲的老伴路毅的攙扶下,爬上了四樓,來到肖根娣的家中,探望正躺在床上的肖根娣。段老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為民解憂的強烈責任感促使他向報社寫下了《救救這個特困家庭》這封信。
報社很快便將此信刊登出來。這封信,字里行間洋溢著段老對正處于危難之中的普通百姓濃濃的情意。段老在此信中寫道:“社會上用于‘錦上添花’的費用甚多,是不是節約那么一點來‘雪中送炭’,救救這位病危的母親,救救這個有特殊困難的家庭!”這封信刊出之后,激起了強烈的反響,各界群眾被老紅軍段德彰急人民群眾之所急的高尚情操和熱心腸深深感動了!許多人向肖根娣及其陷于困境的家庭獻上了愛心。不幾天,捐至肖根娣處的錢達8萬元。醫院成功地為肖根娣做了換腎手術,使她的身體得以康復。與此同時,段老對正在學校讀書的肖根娣的女兒也給予了慷慨資助,使其學費有了保證。
我對老紅軍段德彰的高風亮節極為欽佩,想找個機會去拜訪他。1996年4月,經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主辦的《大江南北》雜志原副主編章大鴻的熱心牽線,我認識了上海抗日軍政大學歷史研究會的副秘書長傅泉。在傅老的幫助下,我得知了段老的聯系方法,很快與段老聯系上了。
1996年4月14日下午,我來到了老紅軍段德彰的家中,拜訪這位開國將軍。樸實得像位老農的段老,以及他的夫人路毅,在陳設簡樸、面積不大的客廳里,十分熱情地接待了我。我向段老講了前來拜訪他的兩個想法,一是想聽他講講參加紅軍等革命經歷,二是想請他為我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之際完稿、并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情系長征路》一書題字。
段老答應了我的請求。隨即,他坐到了整齊地擺放著筆墨紙硯的書桌前,提起毛筆端端正正地寫下了“紅軍長征勝利永放光芒”,并在下方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蓋上了自己的印章。段老仔細地看了看,似乎覺得不很滿意。于是他再次提筆,認認真真地又重新寫了一幅題字,并又簽名蓋章。我向他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段老告訴我,他這一輩子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軍隊里度過的。自參加革命后,他從事過許多工作,但時間干得最長的是政治工作,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先后擔任過紅軍特科學校政治教員、連政治指導員、紅一方面軍教導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紅軍大學營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
1934年10月開始,他跟隨中央紅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從家鄉江西于都縣一直走到陜北。在長征路上,有兩件事情令他終生難忘。第一件事情,是途經四川西北的大草地時,親眼目睹夜間與他一起在火堆旁烤火取暖的戰友突然倒在了地上,雖經搶救但再也未能站立起來;第二件事情,是他有一次得了急性腸炎,渾身乏力,挪不動雙腿,這時,組織上派了一個班的戰士輪流攙扶他行走,從而使得面臨掉隊危險的他跟上了大部隊……
無論在戰爭年代里,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無論是在軍隊里,還是在地方上,段德彰數十年如一日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勤勤懇懇地工作。在戰爭年代里,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戰;在和平時期,他位高不自矜,兢兢業業地工作,樂當一名人民的公仆,受到了組織上的好評,也受到了周圍同志普遍的尊敬與愛戴。
1984年,老紅軍段德彰從工作第一線退了下來,但他仍時時想著繼續為社會作奉獻。他在自己所居住的街道里,擔任了關心下一代協會的名譽會長,經常向青少年作革命傳統教育。
段老為人十分謙遜,他在與我交談時,對自己所做的那些好事閉口不談。不少有關他的情況,還是他的夫人路毅,以及坐在一旁的工作人員向我講述的。段老在與我交談中,多次這樣說:“是黨培養和教育了我,并給了我很高的地位和榮譽。現在還給我安排了這么好的生活,黨對我的恩情我要記住一輩子。自從跟著共產黨鬧革命后,我記住的就是一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的一生,除了參加革命是件大事,其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我總覺得,自己為黨所作的貢獻太少了。我作為一名黨員和一名軍人,應當永遠記住黨和軍隊的根本宗旨:為人民服務。忘記了人民是根、為民是本,就意味著背叛!”
1999年1月,受人尊敬的老紅軍段德彰因病在上海逝世。這位永葆老紅軍本色的開國將軍,以自己一生的踐行,向全國人民展現了一名老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的高尚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