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徐 軍
在高考“化學工業流程題”中,常用(NH4)2CO3溶液或NH4HCO3溶液或NH4HCO3和NH3·H2O混合溶液作沉淀劑沉淀金屬陽離子,三種沉淀劑沉淀的產物都是難溶的碳酸鹽,使用不同沉淀劑的依據是什么,常常會使我們產生困惑,針對這一問題,結合今年江蘇卷19題,本文作一深入探討。
【例1】(2019·江蘇卷·19節選)實驗室以工業廢渣(主要含CaSO4·2H2O,還含少量SiO2、Al2O3、Fe2O3)為原料制取輕質CaCO3和(NH4)2SO4晶體,其實驗流程如下:

(2)將氨水和NH4HCO3溶液混合,可制得(NH4)2CO3溶液,其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浸取廢渣時,向(NH4)2CO3溶液中加入適量濃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廢渣浸取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刂品磻獪囟仍?0~70℃,攪拌,反應3小時。溫度過高將會導致CaSO4的轉化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溫度過高,(NH4)2CO3分解
本題是以工業廢渣為原料,實驗室制取輕質CaCO3和(NH4)2SO4晶體為背景,設計實驗流程圖,所考查的問題是以真實工業生產情境為依據編制的。這類試題可以看成是以沉淀劑制備難溶碳酸鹽,并同時得到副產品,屬于常見的題型,在各地高考試題中都有體現。為了能深度理解命題者對這類試題的命意的依據,以2019江蘇卷19題考查的工業生產情境的問題為依據,作深層次探討,從而拓寬我們的視野。
1.對NH4HCO3溶液和NH3·H2O混合生成(NH4)2CO3做理論上的探討:

氨水和NH4HCO3混合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由①+②-③得④:


2.對(NH4)2CO3溶液中離子的存在做理論上的探討:




由①+②-③得:



3.(NH4)2CO3固體存在嗎?

【結論】不存在真正意義的(NH4)2CO3固體和溶液,用(NH4)2CO3溶液作沉淀劑只是命題者的臆想。
4.NH4HCO3作為沉淀劑原因的探討:
為什么不用可溶的正鹽溶液,如Na2CO3、Na3PO4作沉淀劑制備難溶正碳酸鹽、正磷酸鹽?因為用Na2CO3、Na2PO4作沉淀劑除生成碳酸鹽等正鹽外,還可形成堿式鹽,一般認為,金屬氫氧化物溶解度很小者,則形成正碳酸鹽;若金屬碳酸鹽和氫氧化物溶解度相差有限,形成堿式碳酸鹽[4]。

要探討NH4HCO3作為沉淀劑的原理,以1.0 mol/L NH4HCO3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分析:
因為c(NH3·H2O)=c(H2CO3),所以
解得:c(H2CO3)=c(NH3·H2O)=3.465×10-2mol/L
再求溶液中c(H+)和c(OH-):




圖1
5.廢渣浸取控制反應溫度在60~70℃的原因:
(1)NH4HCO3受熱分解反應的機理[5]
目前,對于碳酸氫銨溶液的分解,會發生如下三個反應,分別為



為研究不同溫度下的碳酸氫銨溶液的分解機理,取100 mL 1.11 mol/L的溶液,分別在60℃、70℃、80℃、90℃下進行分解實驗,假設反應前后溶液的體積不發生變化,反應結束后溶液的組成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溫度下碳酸氫銨溶液分解后的溶液組成
由表可以看出,在60~80℃范圍內,反應后溶液中沒有氨水存在,所以在此溫度范圍內,碳酸氫銨溶液的分解主要是在碳酸氫銨和碳酸銨之間進行轉化,也就是主要發生反應①。溫度在90℃時,反應后溶液中存在較多的氨水,表明反應②、③所占的比重在加強。
(2)NH4HCO3受熱分解反應受溫度的影響[6]
CO2解析比率=

氨損耗比率=

為了研究溫度對碳酸氫銨溶液熱分解過程的影響,考察了四個溫度(分別為60℃、70℃、80℃、90℃)對1.11 mol/L的碳酸氫銨溶液的CO2解析比、銨的損失的影響。不同溫度下碳酸氫銨溶液熱分解特性如圖2所示,不同溫度下銨的損失如表2所示。

圖2 不同溫度下碳酸氫銨溶液CO2解析比

表2 不同溫度下碳酸氫銨溶液銨損失比率
由圖2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碳酸氫銨溶液解析CO2的比率增大。原因是碳酸氫銨的分解是吸熱反應,反應溫度升高,有利于反應平衡向正向移動。
由表2可以看出,在60~80℃范圍內,銨幾乎沒有損失,而在90℃時,銨有一定程度的損失。原因是在60~80℃范圍內,碳酸氫銨溶液分解主要是碳酸氫銨和碳酸銨之間進行轉化,幾乎沒有氨的生成,也就基本不存在銨的損失。而在90℃時,反應②、③所占比重加強,有較多氨生成,而氨具有很強的揮發性,導致一定程度的銨損失。很明顯,工業上采用60~70℃,一方面加快反應速度,促使反應向沉淀轉化的方向進行,另一方面,銨幾乎沒有損失,但是帶來一個問題是,溶液中有部分碳酸氫根轉化成了CO2,碳酸氫銨溶解度(21.7 g/100 g)較低,通常在加熱狀態下也只能配制成濃度為3 mol/L左右的碳酸氫銨溶液,這樣用碳酸氫銨作沉淀劑,會產生大量的廢水,繼而導致后續廢水處理成本較高,如果用碳酸氫銨和氨水混合作沉淀劑,沉淀過程中產生的CO2又可被氨水吸收,重新生成碳酸氫銨,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過濾后的濾液重新回收利用,能夠大幅降低沉淀廢水的產出量和CO2的排放量,進而減少廢水的治理成本。如果溫度過高,達到90℃,碳酸氫銨發生分解,原料的利用率下降。工業上釆用60~70℃,不僅僅加快反應速度,還防止溫度過高,碳酸氫銨發生分解,碳酸氫銨和氨水混合溶液作沉淀劑,提高原料利用率。例如:2019全國卷Ⅰ26題,用碳酸氫銨和氨水混合溶液沉淀Mg2+。試題部分如下:
一種以硼鎂礦(含Mg2B2O5·H2O、SiO2及少量Fe2O3、Al2O3)為原料生產硼酸及輕質氧化鎂的工藝流程如圖3:

圖3
用碳酸氫銨溶液和氨水混合沉淀Mg2+,同時調節pH,確保Mg(OH)2和MgCO3按1∶1沉淀,至于為什么要生成Mg(OH)2·MgCO3,是因為同離子效應,復鹽的溶解性一般都小于組成它的單鹽,Mg(OH)2·MgCO3比Mg(OH)2和MgCO3更難溶,因而沉淀Mg2+更完全。煅燒Mg(OH)2·MgCO3生成輕質氧化鎂同時放出CO2,和開始溶浸時產生的NH3又生成NH4HCO3,實現了循環利用。

因此,這類試題的命題者必然會從這幾個方面設置問題:沉淀平衡、反應原理、條件的控制、原料的循環利用,只要理解了上面所講的幾個問題,對解決這類題就會得心應手,應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