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調研承德市四所高校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情況的基礎上,分析其現階段存在的問題,結合“00后”大學生特點和專業需求,指出第二課堂建設的思路和路徑,促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協同融合發展,力求實現全方位育人。
關鍵詞:第二課堂,大學生特點,建設
第二課堂更準確的表述是“Activities on the open Classroom”,即開放式課堂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1]。第二課堂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環節,是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調查研究發現,超六成學生參加第二課堂活動以獲取學分為目的,缺乏主動性,因此需結合“00后”大學生特點和專業需求建設第二課堂,力求高質量開展第二課堂,實現全方位育人。
一、“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
“00后”作為一個群體步入大學以后,以其價值追求個性化、學習方式自主化、娛樂生活網絡化、人生理想務實化等群體特點[2]給高校第二課堂的開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價值追求個性化
在經濟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時代,“00后”大學生對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的應用極其豐富,他們更注重個體的情感體驗和價值實現、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們自我意識強烈,過于強烈的個體意識造就了部分“00后”集體意識淡泊、團隊協作意識差,抗挫折、受打擊能力較弱。
(二)學習方式自主化
“00后”大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是陪伴教育和情感教育,他們和父母之間是一種開放、平等、互動的親子關系,這使得“00后”大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愿和積極性,他們不拘泥于書本、不是一味被動學習,更注重實踐學習、網絡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但是,他們辯證看待問題能力較差,在嘗試新學習方式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甚至誤入歧途。
(三)娛樂生活網絡化
“00后”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網絡消費、娛樂、社交、學習能力,他們能夠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愿意嘗試網絡等新鮮事物。但是,部分“00后”過渡依賴網絡,甚至沉溺于網絡世界。
(四)人生理想務實化
“00后”大學生更注重當下,在他們的人生規劃中,大多數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成長和未來,在此基礎上考慮國家、社會和他人。他們清晰地認為雄心壯志不如腳踏實地地奮斗。因此,他們可能對當前階段做的事情更加有目的性,更加功利化。
二、第二課堂存在問題
通過線上問卷調查、隨機訪問、班委座談會等,針對承德市四所高校的第二課堂開展情況進行調查,結合“00后”大學生特點分析現階段第二課堂開展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存在問題
第一,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培養模式不同、側重點不同、分管部門不同,不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很難保證兩者協同育人取得顯著成效;第二,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缺乏融合的共同目標和有效銜接。學生不能把第一課堂教授的理論靈活地運用到第二課堂,教師開展第二課堂時也未必會明確第一課堂的目標。由此導致了第二課堂成效甚微,也愈發不受學生重視。
(二)教師資源和師資力量不平衡
第一,總體設計角色難以勝任[3]。第二課堂的組織和協調工作由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負責實施,制定第二課堂課程標準、選擇課程內容、實施方案、確定最終設計評價指標等非常專業的工作對他們來說仍然是不小的挑戰;第二,大量缺乏項目實施角色。社會實踐、科技創新、志愿服務和社團活動等項目制的活動,相當于小班教學的課程模式,需要投入巨大的師資力量,承德市的幾所高校的項目制活動都是依靠學生工作、共青團系統教師以及專業課教師的主動參與開展的,他們大多數身兼數職,往往有心無力。
(三)內容設計缺乏創新,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第一,高校對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缺乏有效、具體的引導,沒有專門的老師針對每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學生對是否參加、如何參加、參加何種模塊活動沒有明確的目標,在參與第二課堂活動時更關注興趣、獲取學分的容易程度,導致第二課堂的開展往往形式大于內容;第二,當前高校學生以“00后”為主,他們個性鮮明、思維活躍,思想多元多變,對認為與自己無關、不感興趣的活動置之不理,對第二課堂的重要性缺乏科學認知。
三、承德市高校第二課堂建設與實踐研究
(一)第二課堂建設思路
建立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互動機制,切入專業人才模式的關鍵點,通過第二課堂補充第一課堂教學中學生無法及時吸收的知識點,著力提升學生的職業意識、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三個方面的競爭優勢 。
(二)第二課堂建設路徑
1. 協同第一課堂,“訂單式”規劃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積極性。
基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相互脫節現象以及“00后”大學生發展特點,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出如下建議:第一,面對大一新生,實施雙班主任制(輔導員和專業班主任),每月開展1次班級活動,注重基礎學科知識和專業核心知識的培養;面對大二學生,實施師生午餐制,每學期2-3次,每次安排2-3名專業教師和8-10名學生參加,拓寬專業知識的廣度,注重創新科研能力訓練;面對大三學生,實施導師負責制,每位專業教師指導4-6名學生,根據學術前沿和不同行業應用的需求,個性化設置實踐模塊,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經過前面三年循序漸進的學習,大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畢業論文、研究領域及未來的工作方向自愿選擇參與到老師的科研團隊;第二,建議專業教師將第一課堂作業與第二課堂的開展有效結合,真正實現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延伸,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自發地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去重新認識、發現和創造新的東西,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2. 制定激勵機制,調動教師參與第二課堂指導的積極性。
針對第二課堂存在的師資力量薄弱、學生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但參與第二課堂積極性不高的現實情況,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定期組織培訓,培養老師對科研競賽、社會實踐、公益志愿、創新創業、課題研究等活動的指導能力;第二,完善導師制度,明確導師在學生科研競賽、課題研究、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指導工作和考核機制,對成績優異的老師給予獎勵。
3.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活動,加強學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
針對“00后”大學生學習方式自主、人生理想務實但對現實社會缺乏了解的特點,應圍繞立德樹人的總體目標,以暑期“三下鄉”、“體驗省情”等社會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借以“第二課堂成績單”作為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公益、志愿服務活動,引領廣大“00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在公益、志愿服務中傳遞青春正能量。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4]。”加強高校第二課堂的建設,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在高校鑄魂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落實習總書記各項要求的重要舉措和題中之義[5]。高校應牢牢把握“00后”大學生的發展特點,結合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科學、規范建設第二課堂,促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融合發展,形成多元化、立體化的育人模式,力求實現全方位育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09-11(1).
[2]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8(10):90-94.
[3]梅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建設研究[D].復旦大學,2013.
[4]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1).
[5]郝東超.基于大學生特點的第二課堂實踐育人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1):175-176.
基金項目:2020年度承德市政研會立項課題(CDSZYKT-2020064)“我市高校推進“第二課堂”建設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文靜,河北民族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