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葛秋萍 李歆瑞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選修5 有機化學基礎》37~38頁“科學視野”欄目中,有意識地通過分析苯的結構提出了“大π鍵”概念。2017年全國卷Ⅱ、卷Ⅲ及2018年全國卷Ⅱ中均有“大π鍵”試題,非常好地體現了《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和《考試說明》的要求。但是從考生作答情況看,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大π鍵”自身在教材中的尷尬位置,在選修5模塊中學習卻不考,在選修3模塊不學習卻會考;二是“科學視野”欄目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在實際教學中可操作性不強,教師不知道如何教,學生不知道如何學;三是教師和學生對“科學視野”欄目的作用重視不夠,在實際教學中,抽象、難于理解的“大π鍵”沒有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往往作為學生課上、課下的閱讀材料,甚至不進行講解。針對這一現狀,筆者就如何判斷給定分子中的“大π鍵”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1.確定分子的空間構型
根據大π鍵的概念可知,只有平面型分子才能形成大π鍵,這是形成大π鍵的首要條件。那么,如何確定分子的空間構型呢?


2.確定大π鍵的原子數
除了分子構型為平面型外,相鄰原子中還必須有相互平行且未參與雜化的p軌道才能形成大π鍵,這就要求參與形成大π鍵的原子必須采取sp2雜化或sp雜化,這是形成大π鍵的第二個條件。那么,如何確定形成大π鍵的原子數呢?
對于有機分子,依據化學鍵特征來確定。烷烴中只含有單鍵,中心原子為sp3雜化,無相互平行且未參與雜化的p軌道,無法形成大π鍵;若分子中存在單雙鍵交替結構,形成碳碳雙鍵的碳原子為sp2雜化,原子中有相互平行且未參與雜化的p軌道,能形成大π鍵。例如,在1,3-丁二烯中,構成單雙鍵交替結構的4個碳原子都采取sp2雜化,4個碳原子提供4個相互平行且未參與雜化的p軌道可參與形成大π鍵。

3.確定大π鍵的電子數
由雜化軌道理論可知,若相互平行且未雜化的p軌道都已容納2個電子時不會重疊成鍵,所以形成大π鍵的每個p軌道有的容納2個電子,有的容納1個電子,有的是無電子的空軌道,由此可知形成大π鍵的第三個條件是p軌道上的電子總數小于p軌道數的2倍。那么,如何確定大π鍵的電子數呢?


【例1】(2017·全國卷Ⅱ·35節選)我國科學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首個五氮陰離子鹽(N5)6(H3O)3(NH4)4Cl(用R代表)。回答下列問題:
經X射線衍射測得化合物R的晶體結構,其局部結構如圖(b)所示。

圖(b)



第三步:每個N原子均有3個單電子,拿出2個單電子分別參與形成σ鍵,還剩余1個單電子參與形成大π鍵,再加上1個負電荷,共6個電子,滿足形成大π鍵的第三個條件。


硝酸錳是制備上述反應催化劑的原料,Mn(NO3)2中的化學鍵除了σ鍵外,還存在________。


第二步:用雜化軌道理論確定大π鍵的原子數。N原子采取sp2雜化,假設參與雜化的軌道是2s、2px、2py,則N原子未參與雜化的2pz軌道與3個O原子的2pz軌道相互平行,4個原子提供4個相互平行且未參與雜化的p軌道,滿足形成大π鍵的第二個條件。
第三步:確定大π鍵的電子數。N原子的3個單電子全部參與形成σ鍵,提供給大π鍵的電子數為5-3=2;每個配位O原子2p軌道上有兩個單電子,其中1個單電子與N原子形成σ鍵,還剩余1個單電子參與形成大π鍵,再加上1個負電荷,共有6個電子,滿足形成大π鍵的第三個條件。

【例3】(2018·全國卷Ⅱ·35節選)氣態三氧化硫以單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體構型為________形,其中共價鍵的類型有________種。
【答案】SO3空間構型為平面三角形;單個SO3分子含有2種共價鍵。

第二步:用雜化軌道理論確定大π鍵的原子數。S原子采取sp2雜化,假設參與雜化的軌道是3s、3px、3py,則未參與雜化的3pz軌道與3個O原子的2pz軌道相互平行,4個原子提供4個相互平行且未參與雜化的p軌道,滿足形成大π鍵的第二個條件。
第三步:確定大π鍵的電子數。S原子提供3個電子參與形成σ鍵,提供給大π鍵的電子數為6-3=3,每個配位O原子2p軌道上有2個單電子,其中1個單電子與S原子形成σ鍵,剩余1個單電子參與形成大π鍵,共6個電子,滿足形成大π鍵的第三個條件。

綜上所述,高考命題的靈活程度在逐年加大,高考試卷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課外知識”。其實課外知識并不“課外”,多數會在教材“科學視野”中涉及。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時,一定要認真研讀教材,準確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正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設計出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的教學流程,真正發揮好“科學視野”欄目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應變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