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層考察時強調“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意味著這一年,既要繼續攻堅全面勝利,也要鞏固成果防止返貧致貧,時間緊迫、任務艱巨。
突出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汛情,為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帶來了困難和挑戰。面對這場必須打贏的攻堅硬仗,需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在攻克最后“堡壘”的同時,筑牢防止返貧致貧的“堤壩”。
筑牢防止返貧致貧的“堤壩”,要夯實脫貧保障。這就是要聚焦脫貧標準,對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產業就業等受疫情災情影響的,及時采取幫扶措施,補齊短板。對產業、飲水、光伏、交道等各項基礎設施受損的,及時做好災后重建和后續管護。在兜底保障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對因災致貧、返貧,經扶貧、民政等部門認定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以及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年滿60周歲、未領取國家規定的養老保險待遇的,按規定發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針對超過40%的貧困人口屬于因病致貧返貧的,完善“基本醫保、大病保障、醫療救助”以及補充保險等,建立健康保險扶貧長效機制。
筑牢防止返貧致貧的“堤壩”,要抓實農業保險。農業保險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有利于推動產業扶貧項目進一步市場化、規模化,促進貧困地區產業扶貧項目可持續發展。要創新支農融資方式,通過農業保險利農富農,助力產業扶貧,推動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發揮保險機制的風險分散和信用增級功能,精準對接農戶、扶貧企業資金需求,支持扶貧企業產業扶貧,提升農村地區自我“造血”的能力,拓寬貧困人口就業渠道和收入來源。
筑牢防止返貧致貧的“堤壩”,要抓好防貧保險。堅持政府統籌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明確參保范圍,設定理賠標準,規范保資籌措。對農村處于貧困邊緣且易致貧的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且易返貧的脫貧戶,全部購買防貧保險,推動防貧險全覆蓋,增強風險抵御能力。防貧保險緊盯致貧返貧原因,對參保人員不事先識別,對存在因病、因學、因災及不可抗力等風險,設置起付線。對超過起付線,經核實可能致貧或返貧的,按不同等級標準賠付。
2020年脫貧攻堅的完勝,需要高質量的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的發展致富,特別是注意防止一些已經脫貧的貧困戶和貧困村因此出現返貧甚至致貧風險,影響脫貧攻堅的成果和成色。
未雨綢繆,才能蹄疾步穩。一鼓作氣,擰成強有力的“重拳”,加強越戰越勇、繼續攻堅的態勢,保持奮發有為工作作風、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切實把防止返貧致貧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積極創新思路,鞏固脫貧成果,就一定能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