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伯強/受訪 陳琪/采寫
說到麻醉醫師,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給病人打一針,讓病人暈過去”。事實果真如此嗎?術前,麻醉醫師要與病人溝通,評估病人的情況,確定麻醉方案;術中,麻醉醫師要全程監控病人的生命體征,為病人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人在麻醉狀態時和正常狀態時身體狀態完全不一樣,尤其是一些重癥病人,身體狀況本身就差,術中麻醉狀態下體征堪憂,更需要麻醉醫師的全程監護。對于麻醉醫師而言,這可謂在鋼絲上跳舞。不同的麻醉方式,效果也不一樣。全身麻醉時,病人全無意識,依靠呼吸機,麻醉醫師要對其進行麻醉深度監護,確保病人“平靜地入睡,安全地醒來”。
這些,是從業17年的資深麻醉醫師劉伯強告訴我的。這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剛值完夜班的劉伯強主任在普瑞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的會客室接受我的采訪。暖暖的日光透過百葉窗照在劉主任臉上,給他增添了一層耀眼的光輝。
從湖南醫科大學(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因工作需要,劉伯強成了一名麻醉醫師。“當初,選擇麻醉,是因為覺得比較單純,不需要跟太多人打交道。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也許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主要是職業成就感不高。”劉伯強主任的聲音有點低沉。
正是帶著這樣的一些不甘心、一些困惑、一些對未知的期盼,2017年,劉伯強參加了中國(湖南)第十九批援塞拉利昂醫療隊,開始了一段不一樣的醫療之旅。
當地人習慣用頭來頂東西,患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的比率非常高,而平時的專業也涉及疼痛治療,因此,劉伯強還開設了疼痛門診。神經阻滯術是麻醉醫師常用的治療疼痛的方法,但當地缺醫少藥的情況十分嚴重,劉伯強決定用中醫給病人看病。為了最大程度地醫治病人,劉伯強盡一切可能查閱中醫方面的電子書和音頻、視頻,遠程聯系本院的中醫醫師,向他請教。中醫在疼痛治療方面確實有獨到的優勢,很多病人經過針灸、艾灸、拔罐等治療,疼痛明顯好轉,而且,劉伯強還教病人按摩、艾灸的手法,這樣病人回家后還能繼續治療。
在當地醫療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劉伯強主動將中西醫結合起來,將一些醫療保健措施帶入當地人的生活,同時,他也在思考健康與醫療的關系。
回憶起在塞拉利昂的點點滴滴,劉伯強感慨萬千:“因為他們需要,所以我去到那里。無論是作為麻醉醫師,還是看疼痛門診,我確確實實保護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幫助他們更健康地生活,我很有成就感。”
在三甲醫院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治療過最多的病人,也在異國他鄉在醫療效果與醫療資源之間尋找微妙的平衡,回國后不久,劉伯強加入了普瑞醫院,吸引他的,是這里溫馨的醫療環境、專業精湛的同事以及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曾有一位孕婦來麻醉咨詢門診與他交流,兩個人聊了兩次,每次四五十分鐘。帶來的結果是孕婦很了解麻醉的整個過程,對他十分信賴,最后的生產也比較放松,十分順利。“就像朋友一樣,感覺很好。”劉伯強說起來都帶著笑意。
采訪接近尾聲時,劉伯強主任的電話響起,是同事詢問他健康管理中心的事情。劉伯強主任介紹說,現在,他正在牽頭成立健康管理中心,不僅僅包含人們熟知的體檢,更重要的是檢前的評估建議與檢后的跟蹤。“我希望是家庭醫生,提供健康管理,為客戶提供最全面的醫療服務。”我想,這是劉伯強主任的雙重身份,一位醫生——播撒大愛的健康守護者,對一名兒子——因想照顧多病的母親而學醫最好的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