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 姓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第一中學 謝葉歸

( )

A.a為電源負極

C.H+從右側通過質子交換膜進入左側
D.若制取過程轉移電子3 mol,則產生11.2 L丙烯
【答案】D

【例2】為了緩解公共廁所照明耗電,科學家發明尿液[主要成分尿素CO(NH2)2]電池可以持續為公共衛生間進行照明供,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B.離子交換膜為質子交換膜,離子X為H+

D.若標況下消耗11.2升空氣,轉移電子2 mol
【答案】D

【作者單位 姓名】河北省唐山市海港高級中學 劉宏華
【例3】氯喹已經被許多國家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新冠病毒。氯喹的結構簡式如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氯喹屬于芳香化合物
B.氯喹分子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
C.氯喹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褪色

【答案】C

【例4】次氯酸鈉是防疫新冠病毒常用的消毒液,常溫下,向10 mL 0.1mol·L-1HClO溶液中滴入0.1 mol·L-1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lgc水(H+)] 與所加NaOH溶液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0.1 mol·L-1NaClO溶液中ClO-的個數小于NA
B.c點溶液對應的pH=7
C.a點溶液中存在:c(Na+)=c(ClO-)+c(HClO)
D.b點溶液中存在:c(Na+)>c(ClO-)>c(OH-)>c(H+)
【答案】D
【解析】由示意圖可知,0.1 mol·L-1HClO溶液中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為10-11mol/L,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為10-3mol/L,HClO為一元弱酸。1 L 0.1 mol·L-1NaClO溶液中ClO-的個數小于NA,缺溶液體積,無法計算NaClO溶液中ClO-的個數,A錯誤;c點為NaClO和NaOH混合液,溶液呈堿性,溶液的pH>7,B錯誤;b點為HA和NaA的混合液,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OH-)=c(H+),由電荷守恒c(Na+)+c(H+)=c(ClO-)+c(OH-)可知,溶液中c(Na+)=c(ClO-),C錯誤;b點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的負對數最小,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最大,說明HClO溶液與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生成NaClO,ClO-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堿性,溶液中存在:c(Na+)>c(ClO-)>c(OH-)>c(H+),D正確。
【作者單位 姓名】廣東省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 童建軍

( )


C.B、C兩點一定未達到平衡狀態
D.水醇比過高,過多的水分子可能會占據催化劑表面活性位,導致反應速率降低,則相同時間內乙醇轉化率降低
【答案】CD
【解析】本題以氫能源為背景,考查了化學平衡圖象的分析,涉及了熱化學方程式、化學平衡常數的計算、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轉化率與平衡轉化率的區別等知識。體現了真實情境的項目式化學教學,為高頻考點,符合高考變化,意在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接受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養是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A.從圖象可知,水醇比一定時,乙醇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故A錯誤;
B.A點時,乙醇轉化率為20%,列“三段式”如下:

起始量(mol) 1 2 0 0
變化量(mol) 0.2 0.6 0.4 1.2
平衡量(mol) 0.8 1.4 0.4 1.2

C.水醇比越高,則乙醇的平衡轉化率越高,D點的水醇比為4∶1,低于B、C兩點的水醇比,但D點的乙醇轉化率反而高于B、C,且只可能存在一種可能性,B、C兩點未達到化學平衡狀態,故C正確;
D.在400~550℃之間,水醇比從2增大到4時,轉化率增大,但是隨水醇比繼續增大,大于反應的化學計量比后,轉化率有所下降,這表明過量的水分子會影響轉化率的下降,也可能是由于水分子占據催化劑表面活性位導致,故D正確。
【例6】我國學者結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果,研究了均相NO-CO的反應歷程,反應路徑中每一階段內各駐點的能量均為相對于此階段內反應物能量的能量之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B.均相NO-CO反應經歷了三個過渡態和五個中間體
C.整個反應分為三個基元反應階段,總反應速率由第一階段反應決定
【答案】A
【解析】本題基于計算機模擬結果圖象,考查推斷反應歷程與機理、推理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與2019年全國Ⅰ卷第28(3)題類似,體現了高考新變化。空氣中的大量NO容易造成酸雨、光化學煙霧、平流層臭氧破壞和全球氣候變暖等各種環境問題,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的價值與貢獻,體現化學學科的應用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考查的核心素養是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及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C.結合A分析可知整個反應分為三個基元反應階段,第一階段是活化能最大,則總反應速率由第一階段反應決定,故C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