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灝娟
當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的視覺習慣發生顯著變化,這對手工繪畫藝術產生了巨大沖擊。大衛·霍克尼是當今世界著名的繪畫大師,隨著時代的發展,他不斷更新藝術創作理念和方式,尤其是在手工繪畫看似有些沒落的今天,他的風景繪畫無疑給當代風景繪畫的創作注入了活力。霍克尼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在世界上享有廣泛贊譽。他的創作沒有限定在某種給自己帶來榮譽和市場價值的表現風格中,霍克尼時刻洞察著時代的脈搏并忠于自己的內心感受,把個人與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還在藝術道路上不斷探索新的表現題材和創作媒介。其繪畫創作中對視覺表現形式的探索對當代繪畫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傳統的價值激活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文化藝術都有各自的傳統。傳統之所以具有價值,源于人們的藝術創作都建立在傳統的根基上。即使是以反傳統著稱的現代藝術,也建立在對古典繪畫傳統的理解上,否則藝術創作就失去了自己的坐標,更不存在所謂的反傳統之說。霍克尼各個時期的繪畫探索都對傳統繪畫有深入的研究,他在繪畫中大膽嘗試,這成為其創作持續推進的動力源泉。
20世紀60年代,波普藝術在美國開始盛行,主要采用實物拼貼、影像復制等手法表現人們衣食住行的日用品或日常生活景象。這一時期,霍克尼的創作主要把波普藝術的拼貼方式和抽象表現主義的構成方式用在繪畫創作中,通過變形和圖像剪切的方式對被塑造物象進行主觀的建構和重組。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是《圖畫著重靜止》,作品中人物周邊線條框架的處理方式明顯受到英國畫家培根的影響,同時霍克尼在具象繪畫中引入抽象表現主義風格的字母書寫方式,主要受到英國畫家里維斯的影響。作為圖片的一部分,畫面的文字語境定義了它所描述的現實。另外,霍克尼還在傳統的透視學創作方式中尋求靈感,他認為,如果一次攝影攝取太多東西,照片就會扭曲人們看東西的方式,所以在1972年,他把朋友施萊辛格的多個特寫和零散照片疊加在一起創作了“參與者”系列。這些對傳統繪畫的不斷思考和實驗也使傳統煥發新的生命力。
二、新材料的嘗試
綜合性是當代繪畫的突出特征。美術史上,材料的不斷發展推動藝術創作的不斷進步。丹培拉是早期歐洲畫家經常使用的繪畫方法,后來,凡·艾克兄弟發明了油畫媒介劑,再到后來,極簡主義倡導者弗萊文將商業化生產的直式霓虹燈管應用于創作中,韓國藝術家白南準把電視等視頻媒介直接用于藝術創作中。這些藝術家對新材料的大膽實踐一步步推動著藝術創作媒介的發展,為創作本身注入新的活力。不同的是,霍克尼的創作在各個時期選用不同的材料。技術上的變化對霍克尼來講往往標志著風格上的跳躍。1978年,霍克尼受到印刷大師泰勒的影響,嘗試使用濕紙漿作畫,創作了29幅“紙漿泳池”系列作品。
在作品《潛水員》中,霍克尼充分調動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主體性創作意識,去除宗教、政治等敘事因素,視覺回歸了視看本身。畫面色彩組織非常主觀,其用了很多未經調和的生顏色,結合野獸派對色彩和形體的概括和簡化方式,充分激發色彩本身的視覺感染力。再如,在《四季》的創作中,霍克尼更進一步,玩起了影像藝術。他安裝了9個一樣的攝像機,這九個攝像機同時開始錄制,就有9個定點透視的中心點,9個圖像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大圖像,這幅類似于中國繪畫的9宮格的大圖像,就構成了一幅有9個中心點的散點透視作品,就像他的大型油畫風景寫生一樣。不同的是,這件作品的觀察者換成了攝像機,九個視點面對同一片景色的不同部分,最后又形成一張類似于大型風景繪畫的創作。后來,在風景創作中,霍克尼還結合當今時尚的平板電腦來作畫,繪畫的自由度進一步提升,畫家可以隨時隨地展開工作,題材更是延伸到生活所能涉及的角角落落。
三、對視覺藝術本體的堅守
審美邊界的拓展是西方藝術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藝術創作一旦形成一種固有風格并廣泛傳播,其藝術性也在傳播過程中成為生活的常態,并變得不再藝術。這讓藝術家的創新顯得尤為珍貴,當代藝術的價值不僅來源于藝術深度和思想的創造,也來自新的藝術形式的創造。這兩種藝術創造正對應了圖像生產的當代意義。
反觀當下,藝術創作有兩種突出的現象。一種是一旦藝術家通過一種創作方式得到業界認可,反而失去藝術創造的動力,開始自我復制,符號固化成了當代藝術家創作中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另一種是為了追求新而新,在當代藝術領域,多媒介的混合和跨界讓藝術表達更加自由,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藝術形式的本體要不要堅守。音樂、舞蹈文學等藝術形式都一直堅守自己的本體特長,而唯獨繪畫在自我更新中也“革了自己的命”,特別在歐美國家,架上繪畫好像走到了末路。視覺本身的意義越來越被所謂的觀念性遮蔽。視覺審美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似乎繪畫脫離了文本敘述,就很難發揮其視看本身的價值。而仔細想想,視覺藝術談思想性不如哲學有深度、談敘事又不如文學、談炫目的色彩和視覺沖擊力又不如電影,失去了視覺本身價值的作品的思想性也就沒有了載體,似乎沒有哪個時代的藝術會像當代的架上藝術那么尷尬。
形式的創新和觀念性似乎成為藝術家很難平衡的一對矛盾體。這不禁讓人思考視覺圖像的更新和藝術深層的思想性到底有怎樣的聯系?的確,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正在過去。藝術生態本身是以多樣化為生存根基的,但在追求藝術創新的過程中,究竟什么才是不變的核心要素呢?如果僅僅為了視覺的新奇,那當代視覺藝術也就走上一條不斷為了新而新的死胡同。因此,霍克尼繪畫的當代意義正在于藝術家不論采用哪種創作媒介和方式,都始終沒有脫開視覺本身以及由觀看本身引發的思想性。其獨具霍克尼特色的游戲般多維空間形式,打破了文藝復興以來傳統繪畫所謂科學的觀看方式和空間表現形式,不斷沖擊人們的視覺經驗和思維習慣。其融入時間概念的具有多維度空間特點的作品,引導公眾由被動的接受者角色轉變為主動參與畫面創造的創造者角色,新的媒介和大膽的形式和色彩語言讓觀看者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觀看體驗。在復雜多變的后現代藝術氛圍中,霍克尼的繪畫創作不斷在視覺本體范圍內進行不懈的探索,從而把當代視覺藝術引向更為寬廣的維度。
的確,隨著攝影與印刷復制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繪畫的很多傳統功能逐漸被攝影取代,關于繪畫存在意義和價值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多,繪畫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困境。縱觀霍克尼繪畫風格的演變歷程,人們可以看到其作品風格從最初的學院派向抽象表現主義的轉變,再由抽象表現主義演變為頗具現實主義意味的新寫實風格,后來又借鑒立體主義風格進行大量的攝影拼貼實驗,并在研究了埃及藝術和東方繪畫后對風景繪畫做了大膽的嘗試,通過一系列風格獨特的繪畫作品向大眾習以為常的審美習慣發起挑戰并不斷超越自己。他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警示藝術家不要掉進因循守舊的陷阱,要積極地研究和涉獵不同的藝術門類并從中汲取營養。藝術家應當鼓起勇氣嘗試用一種新的觀察方式看待世界,勇于在藝術道路上探索和創新,善于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并超越傳統。他的藝術實踐與藝術理念無疑對當代藝術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